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全球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气候变化敏感地区的西藏区域的气候效应尤为显著。西藏那曲地区的气候多变,位于海拔4000多米位置的那曲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谓是多种多样的。文章主要以西藏那曲地区为研究区域,对其雪灾气候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其雪灾气候的趋势,为做好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具有积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拉萨降雪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拉萨1961~2000年40a的降雪初、终日期以及降雪日数、降雪量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周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拉萨降雪的初、终日期分别集中在10月和5月的上、中旬,从60年代到90年代降雪的终止日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3~4月降雪最频繁;降雪量最多的是3月;日最大降雪强度与降雪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另外,拉萨降雪还有准20年周期振荡的特征.本文揭示的有关拉萨降雪年际变化特征,对做好拉萨降雪的预报和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利用1961-2012年中国有固态降水观测且序列完整的1 400多站逐日降水量和天气现象数据,建立了完整性较好的降雪序列,选取雪季长度、降雪量、降雪日数、降雪强度和最大降雪量5个指标,分区域研究了中国降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降雪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新疆天山以北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降雪量以小雪等级占主要,华中地区以暴雪等级的降雪量占主要;5个区域的降雪日数均以小雪等级占主要,华中地区占65%,其余区域占84%左右;5个区域的雪季长度均为缩短趋势,新疆北部地区主要由于雪季开始期大幅滞后,青藏高原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主要由于雪季结束期大幅提前,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雪季缩短的原因中,雪季开始期滞后和雪季结束期提前各占一半;在降雪的时间变化上,新疆北部地区,降雪量和降雪日数为增加趋势,大雪等级降雪显著增加,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降雪量和降雪日数无显著变化,其余3个区域的降雪量和降雪日数均有显著减少趋势,其中青藏高原地区暴雪和小雪等级的降雪量显著减少,华北地区的小雪等级降雪量减少显著,华中地区大雪和小雪等级降雪量减少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找出江西省风电场运营的气象灾害风险,保障其风电场的安全运营,本文利用江西省1959年-2009年87个气象站温度、雷暴、积冰、气象灾情、热带气旋等资料分析了江西省风电场的气象风险及其特征.研究表明:低温、台风对江西省风电场基本不构成危害;江西省风电场的主要气象风险是雷暴和积冰.江西省雷暴发生频率较高,年均雷暴日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山地多平原少,沿江或沿湖地区较少,内陆较多.8月达到最高值,冬季最少;高山地区积冰日数、积冰直径、重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庐山年均积冰日数为77天,极端最大积冰直径为175、266mm,最大积冰重量高达(3.4~5.4) kg/m.在影响风电场的诸多气象风险中,积冰是目前较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藏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年降水量70~900mm,分布极不均匀,西藏的南部和东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发区。每年汛期受强降雨影响,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灾害频次高、危害重、影响大,是自治区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西藏气象服务的首要任务之一。突发性强降水是诱发山洪地质等灾害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大多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里生成。为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增强防汛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西藏基于国家气象局推广的短时临近预报平台(swan)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更适合西藏本地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以期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7.
《西藏科技》2018,(10)
针对2017年西藏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的普查情况,分析了隐患点的特征,并探讨了不同灾害类型与发生的区域及服务需求调查。结果表明:(1) G318和G214公路普查的风险隐患路段共有314处;(2)风险隐患点的路基岩土类型以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岩石为主;(3)主要分布在林芝市波密,昌都市芒康、八宿、左贡、昌都、类乌齐,主要灾害是滑坡、崩塌、飞石落石、洪涝、泥石流、路面结冰、公路积雪。(4)主要发生时间为11-3月和6-9月份;(5)强降水造成路面积水或引发山洪、泥石流冲毁公路隐患为最大,尤其是降雨量达到30毫米或降雪量达5毫米、气温低于0℃可作为交通部门采取封路管制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8.
《西藏科技》2015,(5)
为确保日喀则市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太阳能资源的可利用率,文章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及统计分析法对日喀则市1980年至2009年日照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影响日照时数的降水量、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和水汽压等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日喀则市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四季日照时数除冬季呈弱递增的趋势外,其余都呈递减的趋势,其中夏季的减幅最大,其次为秋季,和春季。日照时数与降水量、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以及水汽压等气象要素均呈高度负相关关系。而定日县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年内日照时数大于6小时/天的天数最多,并且太阳能资源也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西藏丁青县1961—2015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丁青县1961~2015年气温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M-K趋势检验和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丁青县气温年、季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丁青县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46℃/10a、0.242℃/10a和0.275℃/10a,升温率小于青藏高原地区,高于全国平均升温率。无论是平均气温、最高气温还是最低气温,四季均表现为增温趋势,以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升高均为突变现象,突变点分别在1995年、2002年和1994年左右。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周期,且无论较长周期还是较短周期的变化都处于偏暖期,且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呈向较暖趋势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安顺市53年不同等级降水频率与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风》2016,(8)
本文对安顺市6个气象站点近53年(1961-2013)的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安顺市各地区小雨出现频率最高,暴雨频率最低。2)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相差较小,小雨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与暴雨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相当。暴雨等级降水量的年际差异最大。3)安顺市微量降水、小雨、中雨和大雨随时间以减少趋势为主,尤其中雨减少趋势最明显。暴雨发生频率有增加趋势,考虑安顺市极端降水事件可能有增多的趋势。4)安顺市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异常均为正值,关岭县为微量降水、小雨和中雨等级降水频率异常与中雨和大雨等级降水量异常的高值中心。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异常分布以小雨频率和暴雨降水量的分布最为不均,暴雨降水量高、低值年最大差值位于镇宁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定日气象站(站号55664)的气象资料,选取的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最大日降水量出现的月份这四个变量,分析了1961~2010年西藏定日站的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定日站年降水量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其变化可用方程Y=15.639X+2424.1进行拟合;而定日站的降水日数整体却呈现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其可用线性方程Y=-0.1808x+64.67进行拟合;定日站的最大日降水量整体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其可用线性方程Y=1.7262X+243.2进行拟合。7月和8月是西藏出现极端降水概率最大的月份,其概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12.
西藏雷暴日数变化特征与相关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7~2006年,40年西藏地区各个站点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对西藏地区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就年平均雷暴日数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总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虽然西藏各地雷暴变化特点有差异,但总体上来说,各站年雷暴总数呈现的是减少的趋势,做出的比较值为负相关(r=-0.620),这种趋势在多暴中心(索县、贡嘎)表现的最为明显;西藏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高,呈下降趋势,随着年降水总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就西藏地区而言,一般雷暴多发区也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建筑物、通讯和电力设施都容易遭到雷电的袭击;而另一方面,预防雷暴灾害又是一个专业性较为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建设专业的防雷工程,还要大力普及防雷知识. 相似文献
13.
西藏气候和环境变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藏1961~2008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西藏年平均气温以0.32℃/10a的速率上升,高于全国平均气温增暖速率;西藏绝大多数台站年降水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速率在1.8~38.7mm/10a之间.未来西藏气温继续升高,降水量趋向增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将出现变化,对西藏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建议大力加强西藏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定日站1961~2010年的温度、湿度和气压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定日的温压湿变化特征。分析表明,1961~2010年西藏定日站主要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最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从近50年的变化趋势来看,本站气压可用回归方程y=-0.0061x2+0.5441x+6015.4来进行模拟,其本站气压缓慢增加;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定日站的气温也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其大约以每年0.03℃的增幅增加。文章研究对于了解定日的气候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2)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推进,2005年开始我国地面气象由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观测方法的改变造成两种观测模式下气象要素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了气象资料的连续性。通过对锡林浩特市气象站点风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的风向风速频率、年平均风速、大风日数统计分析,从中找出了两种观测方法风气象资料的偏差规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我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引发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严重影响事件频频发生,为有效了解决这一矛盾,经过调查研究,对本文就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岸带和沿海地区面临日益突显的升温变暖、海平面上升、强台风、风暴潮和滨海城市洪涝等气候致灾事件的影响,气候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益突出,灾害风险逐步加大.例如,全球变暖可能进一步导致(超)强台风登陆中国的数量增加、强度增强、登陆地点北移,使中高纬度的沿海地区都将可能暴露在强台风的影响之下... 相似文献
20.
基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浙江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取浙江省1960年到2009年50年3月-9月50个雨量站的逐日降水资料,运用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对研究区的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合成分析法对多水年和少水年的PCD和PCP进行合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PCD值变化于0.1~0.3之间,PCP值变化于213.09~240.92之间,说明浙江省降水较为均匀,且最大降水基本出现在8月7日左右,个别年份偏早或偏晚一些.周期变化中,PCD的主周期为20年左右,PCP的主周期为13年左右.PCD大体由西向东递增,说明相对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降水更为集中;PCP由北向南递减,说明浙江省南部大部分地区最大降水出现较早,北部一些地区最大降水出现略晚.多水年与少水年的降水集中度均由西北向东递减,可见无论多水年还是少水年,西北部地区的降水都比东部地区集中;多水年降水集中期的分布较分散,少水年降水集中期则由西北和东南两侧向中间递增,即在少水年西北地区和东南地区最大降水相对于中部地区早一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