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汽车电子标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高识别率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汽车电子标识带预约功能的停车管理系统。首先介绍了通过扫描汽车电子标识的二维码实现汽车电子标识与车辆绑定的流程,然后分别对车辆进入和离开停车场时系统的工作流程作了详细介绍,最后简要介绍了该停车管理系统的安全控制策略。随着汽车电子标识的进一步推广,基于汽车电子标识开展不停车收费的停车管理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停车场管理水平、提升车位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2.
网格认证是保证网格安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前网格认证主要通过对网格证书和代理证书的认证来实现对网格用户的身份认证。但由于网格用户需要访问不同网格资源,这些资源有时隶属于不同的资源代理机构,这就需要网格用户同时持有多个证书。从而使得用户对证书的管理和使用变得很繁琐。文章通过将一卡通模型应用到网格认证系统中来,实现仅用一个认证证书就可以自由访问网格资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DTN中基于多副本的路由算法中存在网络开销和存储开销严重,导致算法的性能受到抑制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CK机制的改进的多副本路由算法(IAER算法)。该算法中,接收节点通过发送ACK消息来有效地管理节点缓存。此外,根据计数器的值和生成时间来对消息的发送顺序进行优化。通过ONE仿真软件对IAER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IAER算法能够在保证消息投递率的条件下,显著减少网络开销和存储开销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X.509证书的身份认证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晖 《大众科技》2006,(2):174-175
文章结合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基于X.509证书的身份认证协议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分别阐述了单向身份认证、双向身份认证和三向身份认证,提出了一种基于X.509的RSA身份认证协议方案。  相似文献   

5.
汽车电子标识在互联网推广应用中,需构建全国统一集中的信息化平台,既实现商业公司、行业机构、职能部门等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对接,也实现各类用户、终端、设备与标识卡的应用。本文为解决汽车电子标识存在用户多、请求多、业务多、数据多等问题,详细阐述了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分布式计算技术在汽车电子标识互联网系统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公钥密码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问题是移动通信广泛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现存的移动通信网络标准采用单钥密码技术容易引起认证密钥安全管理和付费纠纷问题。本文分析一种基于公钥证书的移动通信网络身份认证与密钥分配方案,并介绍公钥密码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云计算中的虚拟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赢 《科技通报》2013,29(2):94-96
云计算是不同计算实体的结合,电子相连,分布在世界各地.随着云计算的地理位置朝着分散服务器机房联合的方向发展,伴随着大量的安全问题.例如虚拟化安全,应用安全,身份管理,访问控制和虚拟身份认证等.尽管如此,虚拟身份认证是云计算最重要的需求,用来限制非法访问云服务器.本文提出了一种虚拟身份认证的算法,只有用户的合法性经强验证核实才能接入云.该算法提供了身份管理互相认证,用户建立会话密钥等.安全性分析实现了云计算建议算法的可行性和实现效率.  相似文献   

8.
沈剑  张跃进 《科技通报》2012,28(4):45-48
基于ECC体制的身份认证和智能光网络节点的身份标识,在密钥协商过程中同步实现通信双方的认证和通信密钥的建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标识的密钥分配方案。该方案提供了双重保护,有效地防止了攻击者冒充正在通信的节点进行通信,通信双方可进行相互认证,实现了在公开信道上的安全通信。  相似文献   

9.
蔡健 《科技通报》2013,(1):157-160
针对目前电子商务越来越普遍,现有的网上电子支付认证协议无法满足网络安全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的网上电子支付认证协议,该协议融合了PKI安全认证体系,分为电子支付登录协议和电子支付注销协议,把身份验证和签名验证分开两次进行网络安全验证。实验表明,该协议对恶意软件攻击、网络钓鱼以及网络嫁接和中间人攻击都有比较好的安全性能,比目前普遍使用的电子支付认证协议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
PKI/PMI是新兴技术,PMI标准为移动代理的授权管理实现提供了一条新思路。PKI通过方便灵活的密钥和证书管理方式,提供了在线身份认证的有效手段,为应用系统奠定了安全基础。从基本理论、组成和各部分功能分析了PKI/PMI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在线交易身份认证采用电子口令卡或动态密码与手机绑定等方式,存在一定风险及使用上的不便,同时在使用虚拟货币的网络游戏等领域,每一次交易仅采用静态密码进行身份认证,账号安全性难以保障。在基于挑战-应答异步认证机制的动态口令技术基础上,以采用SSH架构的网上商城为例,设计了一种适用于B2C的支付系统,并对虚拟货币支付方式提供良好兼容性与实用性的网页版口令卡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较之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风险小并且使用便捷。  相似文献   

12.
对于车载自组织网络密码学是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基础,公钥技术中的基于身份认证技术在车载自组织网络中十分有效,这主要归功于它简单的密钥管理过程和降低了内存存储的开销。本文设计了一种IBC方案,这一方案是以车载网络为基础能够进行完全自组织身份认证的密钥管理方案。不依赖任何认证中心或可信第三方,即使在网络进行组网过程中。另外,能够提供一种机制去撤销恶意或被盗用节点的私钥同时更新未被盗用节点的密钥。仿真显示不会对网络造成过高通信开销的同时依然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基于数字水印的无线多媒体消息版权管理系统对提取后水印标识的自动识别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多媒体消息在传播中可能遭受攻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Gabor小波特征的标识确认方案。该方案利用这类小波函数确定的滤波器适合局部分析和多方向多尺度分析的特点,提取与水印版权标识结构信息相关的统计量,形成特征集向量,通过特征集的距离比较,在小尺寸水印质量退化情况下,实现了对水印标识的识别。分析和实验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无线多媒体消息版权管理的需求,并且在文中分析的情况下,设备的自动识别精度可以达到95%以上,较好地支持了对无线多媒体消息的版权管理。  相似文献   

14.
张薇薇  朱杰 《现代情报》2019,39(8):103-110
[目的/意义]内容质量对于在线知识社区至关重要,研究贡献者身份对用户内容质量感知的影响关系,可有效提升社区价值并为社区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在线社区用户身份交流理论和内容质量感知的双过程理论,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并基于实验素材选取、用户调查和统计分析,探索其影响机理。[结果/结论]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贡献者身份的专业认证程度对用户感知内容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贡献者专业身份标识等级对内容质量感知有显著影响,平均标识等级越高,用户感知内容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15.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采用政府主导的非竞争性集中管理方式,自运行以来,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培训认证多部门管理、培训认证部门偏重认证经济效益、偏离企业的实际需要、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不高、无证就业现象比较普遍等。本文通过借鉴英国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上成功的经验,对发展和规范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证书验证是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完整的认证路径构造和验证,需要支持不同的协议和算法.尤其在实现PKI域间互操作时情况更是如此。按照传统的方式,证书验证通常是在客户端完成,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客户端的负担,并且不便于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PKI基础设施采用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的可信任机构-认证中心CA,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捆绑在一起,在Internet网上实现漫游证书的应用。用户的私钥存储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私钥一旦泄露,或被破坏,就无法安全地实现信息的加密和数字签名。通过摘要口令将私钥加密存储在远程服务器,即可保证私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通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移动通信的重视,因为安全问题是移动通信广泛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而现存的移动通信网络标准中采用的密码技术容易引起认证密钥安全管理和付费纠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让移动通讯很头疼,所以为本文分析一种基于公钥证书的移动通讯网络身份认证与密钥分配方案,浅谈公钥密码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引入可信赖的第三方提供的认证标识作为信任指针,提出认证标识影响信任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理的假设,通过问卷调查验证假设。发现,认证标识与信任直接作用显著,认证标识通过知觉保证间接作用于信任的效果显著。认证标识的有效作用途径正是帮助消费者树立或重塑信任、提高信任水平、促进在线消费的有效渠道。因此,认证标识作为信任评价的指针是可行的,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电子公文的传输与管理中,电子印章常被用来保障电子公文完整性与真实性,实现签署人身份认证。在研究传统电子印章设计原则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用作单位公章时存在的安全缺陷。基于群签名技术和双重数字水印设计安全可靠的电子公章方案,并讨论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