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年楚河流域沼泽湿地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对研究区域种子植物组成和地理区系特征等进行分析。年楚河流域沼泽湿地共统计到种子植物117种,隶属于76属,34科。本区沼泽湿地植物科的组成中,以单种科和小型科为主,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毛茛科、蔷薇科、龙胆科为优势科;科的地理区系组成上,世界广布型为主,其次为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和泛热带分布型。单种属和小型属是区域沼泽湿地植物属组成的主体,以温带分布和世界广布型为属的主要区系成分,中国特有属仅一属。研究地沼泽湿地种子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和一年生草本为主,种子植物资源类型丰富,其中药用植物物种数最多,占总物种数的56.41%.  相似文献   

2.
2013年秋季,采用活体观察法及非淹没培养皿法对阿热湿地土壤肉鞭虫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肉鞭虫38种(包括5个未定名种),隶属于2亚门、5纲、9目、21科、24属。其中叶足纲(Lobosea)为优势类群,有17种,占总物种数的44.74%。变形目(Amoebida)、眼虫目(Euglenida)和表壳目(Arcellinida)为目级优势类群,分别占总物种数的23.68%、21.05%和21.05%。优势种有卵形隐滴虫Cryptomonas ovata、多形异丝虫Heteronema polymorphum和轴丝光球虫Actinosphaerium eichhorni。1-5号各生境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2#1#3#5#4#;Shannnon-Weiner指数1#2#3#5#4#;Pielou均匀度指数1#2#3#5#4#,五个样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大于0.50为轻污染或无污染。1号样地跟2号样地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40,属于中等不相似,其他都在0.25以下,均属于极度不相似。  相似文献   

3.
李森  阿拉姆  拉多  土艳丽 《西藏科技》2023,(11):60-72+2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着其独特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入侵植物已出现在拉鲁湿地,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构成了潜在威胁。为了解其本底状况,本研究以样线法对拉鲁湿地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通过9条样线74个样点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拉鲁湿地共有入侵植物29种,隶属于10科25属,主要为菊科(11种)、豆科(5种)和禾本科(4种),出现频度最高的种类依次是: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从入侵等级来看,具有明显入侵性的物种有13种,包括4种恶性入侵物种和9种严重入侵物种;拉鲁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区系在属的水平上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美洲起源的植物占据主要优势。拉鲁湿地主要有8种生境,已在其中6种生境中发现入侵植物,人工林生境发现的入侵植物种类高达26种。  相似文献   

4.
利用藏北当雄县区1982~2006年NDVI资料和当雄站的逐月气象资料,分析了NDVI(归一化指数)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NDVI与主要气候要素的相关。结果表明:25年间当雄草原年均NDVI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春季NDVI表现为一定幅度的增加。影响NDVI年变化最显著的气候因子是降水和日照,春、冬季最显著的气候因子是气温,在牧草生长季内降水、相对湿度及潜在蒸散量的相关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藏北当雄县区1982~2006年NDVI资料和当雄站的逐月气象资料,分析了NDVI(归一化指数)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NDVI与主要气候要素的相关。结果表明:25年间当雄草原年均NDVI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春季NDVI表现为一定幅度的增加。影响NDVI年变化最显著的气候因子是降水和日照,春、冬季最显著的气候因子是气温,在牧草生长季内降水、相对湿度及潜在蒸散量的相关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苔藓植物标本鉴定、整理及查阅相关文献,通过大分类群、优势科、优势属和区系地理成分的统计分析及与相邻地区大兴安岭南部的比较分析,阐述了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分布区内各地区的分布作了分析,统计了各地区不     同等级分类群的频度,认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是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最大的频度中心、     多样性中心和特有种的分布中心。  文中还讨论了乌头属内的演化关系,以及本属与邻近属的     系统发育关系,发现在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既有许多原始类群,又有大量的进化类群,提出     了本亚区不但是本属植物原始类群的保存中心,而且是活跃的分化中心。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以及本亚区复杂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南矶湿地植物群落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湿地植物群落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维持和承载着湿地生态系统各种各样的物理过程和生物功能,其结构、功能和生态特征能综合反映湿地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特性.湖泊湿地水位波动及其带来的环境梯度变化对湿地植物群落的影响是生态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2010年10月到2012年2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设置57个固定样方开展植物群落的高度、植物种类、数量,优势种高度及植物的物候学特征逐月观测,研究了鄱阳湖南矶湿地植物群落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并且对这些特征的可能形成原因以及其和鄱阳湖水位波动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受鄱阳湖水位周期性波动和湿地植物自身特性等因素的影响,鄱阳湖南矶湿地植物群落生长、发育、繁殖等过程都与鄱阳湖水位波动密切相关;植物群落空间上沿距湖岸的远近、高程和水位梯度呈现出明显的环带状分布或弧状分布格局;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季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对鄱阳湖洲滩湿地优势植物种群进行基于植物特征的生态位研究,主要分析糙叶薹草、灰化薹草、水田碎米荠等22种优势湿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糙叶薹草(0.292)、灰化薹草(0.258)等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单性薹草(0.024)、鸡眼草(0.022)具有较窄的生态位;有105种对发生生态位重叠,占具有生态位重叠的湿地植物物种种为45.5%,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湿地植物物种对有卵碎薹草和蚕茧蓼(0.797)、芫荽菊和蓼子草(0.674)、牛鞭草和鸡眼草(0.630)、蓼子草和蔊菜(0.550)、水田碎米荠和蔊菜(0.538)、牛鞭草和野古草(0.525)、糙叶薹草和糙毛蓼(0.522).  相似文献   

11.
内陆湿地在全球水文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几十年全球范围的内陆湿地发生了明显退化。探究历史和未来湿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政策制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湿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关键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未来应重点关注湿地时空变化特征与驱动机制、湿地水文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湿地与气候变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等研究方向,相关建议可为未来湿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地区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其中鸟的种类、数量名列全区之首,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开发利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经济、社会和美学价值的同时,又达到环境资源价值的维护。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一切生物资源都是其种质与特定环境结合的表现,不同类型(或系统)的能量、物质转化功能与水平仅是其表现形式。畜禽等家养动物从其生态环境中转化能量与物质为人类利用,是人类利用自然的重要途径之一。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受生态地理规律的支配,而这种分布与配置的合理与否,不仅对种质本身的保存和发展有极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其外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地史初步探讨了第三纪以来武夷山苔藓植物可能发生的变化。武夷山的苔藓     植物主要为东亚区系成分和旧热带区系成分,与泛北极区系成分的相似性也相当明显。东亚     特有属(5个)系组成武夷山苔藓植物区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低于黄山和西天目山的9个和     7个,与黄山等组成一个共同的苔藓植物东亚特有属的分布中心。从各方面的分析推测,这    类植物可能起源于第三纪,系一类“孑遗植物”。  相似文献   

15.
在扫描电镜下系统研究了木兰科10属52种成熟种子内种皮合点区形态。该形态分为孔型和管型两大类。孔型为内种皮合点区具一小穿孔。木莲属Manglietia、香木兰属Aromadendron、盖裂木属Talauma(8种)、南洋含笑属Elmerrillia和鹅掌楸属Liriodendron具此类型。管型由内种皮合点区向下凹陷形成的小窝和由窝底向外伸出的小管组成。华盖木属Manglietiastrum、盖裂木属Talauma(3种)、长蕊木兰属Alcimandra、含笑属Michelia、合果木属Paramichelia和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具此类型。在木兰属部分种中还观察到两种形态之间的过渡类型。上述形态特征在属内稳定并为木兰科植物所特有,而且明显表现出原始类群的合点区形态大多为孔型,进化类群的合点区形态大多为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In the south-east and south Xizang, in cluding Medog, Zayü some western separate valleys Yadong, Kama near Zentang in Dinggye, Boqu near Zham in Nyalam and Gyirong, a mild climate prevails because of the very high mountains and the very deep valleys.  According to our preliminary survey, 4/5 of the genera and 7/10 of the species, i.e. approximately representing all families and genera of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ryofliora of Xizang, are restricted to these localities below the altitude of 2,300 meters.  It almost agrees with the previous presumption that the Tsangpo gorge is the line of connection between two paleoeontinents—Laurasia and Gondwana.       Moreover, the bryoflora of these localities, besides the Indo-Malasian elements and East Asian elements as the main components, has at least about 40 genera in common with south America, Australia and Africa.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phytogeogra- phical point of view,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centain genera is formed through a period of lo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same is true for the area of different species, although they are found in widely separate areas right now, yet they might have once a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in certain historical age. The Indian plate collided against the eastern part of Laurasia and afterwards the Australasian plate moved to the north.  All these might have dispersed the Gondwana elements as far as to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Xizang.      It is very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of the 32 genera of bryophytes endemic to East Asia, 13 have recently been found in the southeast and south Xizang and also in the neighbouring regions, i.e. Yunnan, Sichuan, where there are many genera being in common with southeast and south Xizang and also highly concentrated in distribution. This may suggest that the Himalayas, being the highest and youngest mountain range, have changed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have created a new ecological condition between tropical and frigid zones, which have give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ewly form- ed genera a suitable circumstance to survive.  It may be presumed that the region covering counties Medog, Zayü, Yadong etc. in southeast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Himalayas is a new center of distribution of bryophyt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up-heaval of the Himalayas.  相似文献   

17.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葡萄科Vitaceae11属37种代表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该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无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或浅波状;气孔器通常仅分布在下表皮(火筒树属Leea偶尔可在上表皮观察到),除无规则型(地锦属Parthenocissus、俞藤属Yua、葡萄属Vitis、蛇葡萄属Ampelopsis和酸蔹藤属Ampelocissus)最为常见外,不等细胞型(火筒树属)、短平列型(白粉藤属Cissus、乌蔹莓属Cayratia和崖爬藤属Tetrastigma)、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谓狭义的忍冬科,包含4族、12属即忍冬族(忍冬属、鬼吹箫属),北极花族(毛核属,糯米条属、六道木属、北极花属、双盾木属、猬实属、七子花属),锦带花族(德维花属、锦带花属)和莛子?族(莛子?属)。基于它们的分布、化石资料和以木本为主的特性,忍冬科可认为是一个古老的科,可能起源于晚白垩纪或早第三纪。又基于以下事实:在东亚糯米条属、莛子?属和锦带花属中,可见到一系列的系统发育列;东亚特有的七子花属,是联系忍冬族和北极花族的一个中间纽带;东亚不但有较高比例的古特有属,还有一些新特有属;由此,我们认为东亚是该科的多样化中心。在化石和细胞学资料不充分的情况下,我们仅根据三个主要特征,如属的系统位置是否孤立,与近缘属的分布区是否间断及属内的分化类型的多寡和种间的区别是否明显,试图将6个东亚特有属归为三类:七子花属、双盾木属和猬实属作为古特有属,锦带花属作为活化了的古特有属,六道木属和鬼吹箫属作为新特有属。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就内蒙古五原县境内砷中毒区的流行病调查情况作了介绍;并对病区与非病区环境地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