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波 《今日教育》2013,(6):62-62
根据小学生身心年龄、知识水平、品德形成规律等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提出了星级评价理念,制定了星级评价办法,系统、全面地评定学生的发展过程,以此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星级评价主要包括"星级学生评定"和"星级中队评定"两方面。一、星级学生评定一是"星级少年"的评定。"星级少年"的评定,主要是对学生个人常规进行评定,每周一次。学校设立"星级少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小学品德课程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提出:"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通过评价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以良好品德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评价是推进品德与社会教学进程的"助推器",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利用"集福卡""星级评价卡"能积极促进学生发展,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是以小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其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和社会性发展是该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对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格公民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一、注重过程中的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高飞  李丽红 《考试周刊》2012,(46):176-177
传统品德评价脱离了学生现实生活,缺乏对学生品德自我发展的关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德育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本文从分析品德评价与生活割裂的原因入手,将动机纳入评价体系,建构品德评价的生态环境,积极倡导品德评价向学生生活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学生品德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品德培养和评价的复杂性和环境复杂与过去操作的种种失误使学生品德评价困难重重。本文在分析学生品德评价的四大困境:品德标准模糊、品德评价的定位误区、品德评价的方法单一、多元环境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建立合理的学生品德发展目标体系、坚持正确的评价价值取向、重视德育,积极改革、正视评价的作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群体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学生品德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品德培养和评价的复杂性和环境复杂与过去操作的种种失误使学生品德评价困难重重.本文在分析学生品德评价的四大困境:品德标准模糊、品德评价的定位误区、品德评价的方法单一、多元环境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建立合理的学生品德发展目标体系、坚持正确的评价价值取向、重视德育,积极改革、正视评价的作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群体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8,(Z3)
发展性评价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评价机制。本文通过总结《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探讨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内涵、特征及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9.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发展中不断发现、探究与成长。而在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教学中,落实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尤为重要。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评价观是发展性评价观,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将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融合,以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明静 《教师》2015,(6):10
对于行为评价模式的建构研究,重庆市巴蜀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从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行为评价人手,将评价过程融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建立特色的评价体系,探索出了一套学生行为评价的新机制,创出了特色,取得了实效. 1.实施的策略 (1)突出各年段学生行为评价活动的特点.低段行为评价课,评价内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在评价方法上突出以学习评价为主要特点;中段行为评价课,评价内容以良好品德形成为重点,在评价方法上突出以引导评价为主要特点;高段行为评价课以学生社会性发展为重点,在评价方法上突出以自主评价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蒙婉莹 《广西教育》2013,(13):6-6,10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历来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观。笔者就我市某城区大部分小学品德课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情况进行过调查,发现结果令人担忧:有93%的学校用卷面衡量学生的品德成绩;4%的学校有一些过程性的评价,如学生的作品;3%的学校有学生自评和互评。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评价的主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项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促进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以及学生的各项精神品质的发展。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文就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申洁 《考试周刊》2011,(36):164-165
课堂教学评价是建立在教学和课程理论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对教学进行的价值判断。因而,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念就会导致不同的评价标准,也会对课堂实施状态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吸纳,强调儿童间接经验的获得。而现代课堂教学观则强调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尊重、理解儿童,让儿童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建构课程的意义,展现独有的文化。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建构品德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念,弄清品德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并以新的价值观为指导,创建品德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以实现新的价值观由理想向现实转化。那什么才是品德课程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目标呢?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因而,师生共同过有道德的生活,着力引导儿童学会生活,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将是品德教学价值的不懈追求。由此看来,促进儿童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4.
叶飞 《中国德育》2012,(18):22-25
品德评价的量化模式往往把学生当成被评价的客体对象,通过测量、数据统计、问卷等方式对学生的品德操行进行数量化的评定,以此来划分学生的品德发展等级。这种评价模式是一种外在式的、缺乏主体性的品德评价模式,它没有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而是把学生纯粹当成了评价的客体对象。与此不同,人本化的品德评价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学生品德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德养成和人格发展具有教育引导作用。当前中小学品德评价普遍存在定量化、功利化和惩戒化等误区。中小学品德评价有一定的独特性,笔者针对品德评价存在的误区,提出改革对策,主张树立发展性的教育评价观,确立学生品德评价的学生主体观、全面功能观以及多维内容观。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将学生引入真实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实当中的具体情境,选择学生行为的观测点,去捕捉学生的无意识道德行为信息,实现品德评价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巴蜀小学课题组在低、中、高各学段,将行为评价过程融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建立特色的评价体系,探索出了一套学生行为评价的新机制,创出了特色,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从评价方式上讲,课程标准尤其强调本课程的评价目的在于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活动的过程。因此,必须体现品德评价过程化,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品德与生活课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贾伟 《中国德育》2013,(15):65-67
伴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重庆市石柱县以"扬长教育"理论为依托,推广"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在全市率先启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方案,倡导与新课改同步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初步形成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以下简称"综评模式")。研究者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定义为:立足学生发展本位,综合、系统评价学生在各阶段、各方面的总体发展状况,并为开展适合的教育而进行的教育评价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20.
品德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品德表现、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中小学德育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的品德评价有时成了简单的打分数、给等级或写一些操行性的总结评语,评价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教育者必须走出传统的评价误区,努力提高品德评价的实效,从而提高学校的德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