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与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体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体育学科建设的必然,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研究性学习“与体育学科的有机结合点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建构与体育学科建设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体系.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毛泽东主席在1917年发表的文章就以“体育之研究”为题,他在文中写道:“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他建议中国以德国为榜样,“其斗剑之风,播于全国”.当时人们在广泛讨论如何才能让中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他一生倡导“健身强国”的体育思想,而关注青少年健康,是毛泽东主席“健身强国”体育思想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3.
“人本主义”的企业管理体制是日本企业文化的灵魂.日本的企业文化源于日本的传统文化.“人本主义”的企业管理体制有利于集团意识的形成,也有利于员工忠诚于企业.尽管“人本主义企业论”有些缺陷,但由于它是“和”文化这一核心文化模式的体现,因此,坚持这一管理模式是日本企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集体运动艺术化”是基于团体操具有广场体育艺术品质而提出的一个研究新视角,秉承“表演”这一中心任务,中国团体操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创编理论上的创新.“运动的集体”是团体操的表演主体,体现“艺术化的集体运动场面”是团体操的核心诉求,“集体运动艺术化”是指集体运动被“艺术”了的性质和被“艺术”了的过程.中国团体操三大表现手法为“编织集体运动的场面构图”、“演奏集体运动的板块织体”以及“营造集体运动的动态意象”,并从视觉、听觉、心理感知等层面体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这是团体操实现“集体运动艺术化”创作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当代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中团体操三大表现手法以更加符合其艺术发展规律的态势存在.本研究目的是在充实中国团体操创编理论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在基层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自称“华兹卡”,土家人即“华兹卡人”,就是本地人之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摆手舞是流行于湘西土家族的一种传统体育舞蹈,它融土家歌、民间体育及娱乐于一体,是土家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古老的“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块魂空.摆手舞土家语称为跳“舍巴”,是土家人祭祀祖先与庆新年、祈丰收的集体活动.摆手舞也是一种典型的体育活动项目,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大摆手舞”和“小摆手舞”;根据活动的形式,可分为“广场摆手舞”和“原始摆手舞”等.  相似文献   

6.
例241 如图1,是由例238局第1回合黑改走车6进1而构成的“棋形”局面.本“棋形”在例238局黑运车炮产生繁杂“棋形”转换.而本局走闲的确是“棋形”转换简捷,由此验证在形变复杂的残局中往往闲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棋形”转换中产生的闲着,实乃是一种“换先”手段,也可称之为战略技巧,往往这种“战略技巧”左右着棋局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参与比获胜更重要”的道德哲学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运动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参与比获胜更重要”.它典型地反映了经典伦理学中的康德式义务理论的要求.与此相反,表现在当代运动竞赛中的“不惜任何代价获胜”代表了功利立义理论.经典运德哲学中的“死角”导致运动竞赛中“行动”与“结果”在价值上的分离.本文依据一种由“存在”到“目的论”的新概念的道德哲学,提出对“参与”和“获胜”给予“双重关注”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第23 条在不同阶段须知“大棋”和“小棋” 象棋的胜负以攻将夺帅为标准,不像围棋是占据地域多少.因此,象棋中的“大棋”和“小棋”比围棋“点目”、“数空”更要抽象得多. 如何确定哪些棋是“大棋”,还是“小棋”?如何在不同阶段区分“大棋”和“小棋”?这对于一盘棋的胜负关系极大,也是棋手的基本功之一. 大和小是相对的,是就战斗过程的同一阶段,同一时刻相比较而言的.确立“大棋”和“小棋”不是一个简单的题解,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一连串的题解,是在着眼全盘的基础上,分析得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不少打球的人都多少知道魏京生这个名字——他是高尔夫球教练.带出过不少全国冠军;他是“京生教练组”的头儿.不只是教练.还负责管理教练:他是高尔夫球场的“马俊仁”.有一套“神奇的土办法”.不管是谁.跟他学两天上球场成绩提高就很  相似文献   

10.
从养生的层面探讨太极拳的形成无疑是得益于道教文化的直接熏陶,但归根结底离不开道家思想的底层滋养.太极拳中“气”的运用继承了道教对于“气”的实践,但追本溯源是沿用了道家对于“气”的理念.对于道教,在文化背景的神秘面纱之下,《黄庭经》成为太极拳与其之间的直接连结物.而太极拳中的“气”则无疑是《黄庭经》中“呼吸法”的最好体现.同时,也成为太极拳与道家之间最本质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试论体育美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体育美育界定的理论基础上,阐述了体育美育的功能,并认为体育美育功能具有多元性。进而指出:体育美不仅是一种体育的价值追求,更有实践的可能性;倡导体育美育既是体育科学与哲学的需要,更是我国体育现代化实践的必然要求;体育美的三种主要形态是讨论体育美育实践问题的依据。因此,加强体育美育的研究对于当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校体育的问题在于偏离体育本身。而体育本身,就是体育之所是。对学校体育本身的思考应从重外在工具理性向重内在本体回归,凸显其终极的本真意义。学校体育作为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尽性"应是其意蕴所在。"体育的尽性"是注重人的独特生命的体育,是面向完整人性的体育,是自主自由的体育,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它是以实现人本主义的体育理想为最终目标的一种体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体育教育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主旋律,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育人才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从创新以及创新教育的概念着手,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实施创新教育的原因,然后就怎样在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希望能够为体育教育专业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在论证了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体育中富含德育的因素,包含了许多智育的成份,充分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必将有利于提高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以新理念改革和加强大学体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钧 《体育学刊》2001,8(3):83-85
教育思想与观念的改革是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先导,进入新世纪,大学体育教育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主体教育、化教育的理念;并在这些理念作用下,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发挥体育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现代生命教育的理念审视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对教育及学校体育的本质进行反思,对当前教育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剖析。研究指出:在学校体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以生命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大学体育教学顺应了教育本质的回归,符合当前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国情。以人为本,树立以"现代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人"的发展的整体教育,符合当前学校体育教学走出困境的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17.
体育结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体育概念和体育结构,提出“体育”概念中具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增强体质,提高有机体的机能水平,二是要进行人体活动或身体练习。目前体育结构由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3部分组成。对3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得出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发展,而且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师资培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中实施常识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从以往单纯的体育课教学模式着手进行改革,把德育、常识教育以一定的教学组织内容,并占有相应的课时比重,融入体育课教学。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使德育与常识教育,能够在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具体体现,来指导体育课教学。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与美育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体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共同构成高等学校全面发展的教育整体。在四育中体育与美育更有着密切的关系。章重点论述了体育和美育的关系以及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即寓美育于教学之中,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现代德育困境视角下体育课的"生活德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德育的困境——与生活疏离的视角,结合体育的实践性特征,探讨体育的生活德育价值。体育是一种实践态度,体育培养的德性与日常生活的天然孕育所形成的德性是同一的德性,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完整生命表现。体育课堂是在知性洪流侵吞下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一块宝地,依托体育情景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德育的实践阵地,使德育之花在体育生活中扎根、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