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谓“预计新闻”?关键在“预计”二字上。顾名思意,预计即估计也。即把可能发生的事件当成已经发生的事件来报道。这种稿子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是,对重要活动提前作预计性报道。即在活动的筹备阶段,有人为了抢先报道,就提前写成了稿子,发到新闻单位。例如,去年的“五四”前夕,我们接到某村一个团支部报道“五四”这天举行的庆祝活动。这位团支部书记还在电话里给我们说:“这个活动没问题,因为是我组织的。”结果“五四”这天下了大雨。事后了解,他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新闻主题比作红花,把新闻背景比作绿叶的话,那么它们只有相互辉映,景色才更加绚丽,稿子才更有新闻价值。这是我几年来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一点体会。1995年春天,我们仓库大搞绿化事业,官兵们自己动手,在库区东南方向的山沟里栽种树苗4000株,当时我感到这件事有报道价值,便赶写了一稿《某仓库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官兵自己动手栽树4000株》。当我拿着稿子让来政委审阅时,他语重心长地说:“小李呀!稿子写得很及时,但缺少背景材料。”原来,我们库区东南方向的山沟,是当地有名的风沙口,并且还有一句顺口溜:“风沙口,风沙口…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1日,我们电台播出了一封来自新桥乡荣庄村的听众来信,题目是《镇压麦田要因地因苗制宜》。3日,荣庄村来了一位村干部,气呼呼地找到我,说信中提到“荣庄村非让每人镇压一亩小麦不可”是假的。接着他质问:“电台能不能说假话?”我说:“我们绝对不允许搞失实报道!”他一听,拍桌子说:“明天我也写一篇假的,你也得给我播!你说不让搞事实报道,不就是叫说瞎话吗?”原来他不懂我们的新闻术语,误把“失实”当“事实”了。一场误会,使我想到广播新闻,起码有两点要注意:  相似文献   

4.
犹如时下“小区”可以“出新”一样,时事新闻也是最适宜通过新闻资源的重新组合,而使之面目出新、成为版面亮点的一个新闻品种 做时事,编新闻,时间一长,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经历:今天“事”多,稿子涌,版面不愁安排,新闻就好做;今天“事”少,不要说头条扒拉不到,就是稍有亮点的、可读性将就点的稿子都难找。此时,“靠天吃饭”极可能出现“饭不够,汤来凑”的结局。汤汤水水自然算不得佳肴美味的。这时,倘若编辑能慧眼识珠、巧手编织,把不起眼的2条或更多的新闻组合起来,很有可能出人意料地让版面为之一亮。这就是新闻出新的表现方式之一——二次编(改)写。  相似文献   

5.
我在军事部后勤组实习近两个月以来,感受最深的就是:新闻稿件是我们每个人的“名片”。从这张“名片”上,可以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水平和风格。而只有不断丰富这张“名片”的内涵,才能使别人愿意接受这张“名片”。一、老师帮我做“名片”新闻以时效新、内容新、写作形式新而取胜。但在编辑部实习期间,时效性不强的稿件经常见到。比如有篇通讯,说的是一位计生工作者在计生战线上默默奉献,被人们称为巴蜀大地上“不知疲倦的战士”。聂中林编辑让我把稿子改成一篇消息。稿子编好后,聂编辑对我讲,导语没有合适的由头,因为主人公被评为全…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前不久遇到一件这样的事:某医院破格为一个住院费不足的被撞伤的司机办理了入院手续,并使这位司机转危为安。可由于我采写这篇新闻晚了一步,加上稿子还要—一核对审查,稿子送到报社后,编辑说“过时了”。可也有人说,新闻过了时也可以“抢救”,是这样吗?52973部队刘喜刘立同志: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倘若等新闻变成旧闻时再去采写,那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新闻单位总是偏爱一两日内发生的鲜活新闻事件,而对那些过了时的新闻,总是忍痛割爱,“枪毙”了事。然而,对于作者来说,是否稿子因为“过时”而被枪毙,就…  相似文献   

7.
写稿二题     
绝知此事要躬行——亲知一位新闻界的老前辈说过: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即要用90%以上的时间采访,用不到10%的时间写作。这句话,把新闻采访的重要性、必要性讲到家了。但在新闻工作的实践中,人们却常常忽视这一点。记得1984年刚搞报道时,我根据一份材料改写了一篇“母亲发假电报催子回家,战士严守纪律当天归营”的稿子,投往报社后,一位编辑打电话说,问题抓得不错,但概括性的语言太多,缺乏生动感人的细  相似文献   

8.
谢顾问:我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常常因为稿件时效性不强而“告吹”。我向一位老报道员讨教,他开导我说,搞新闻要“打提前量”,估计一定要发生的事实,可以提前5—10天就把稿子写好,尽快发走。不然,稿子到了编辑手里,往往就成了“马后炮”。我不明白,为了不使稿子成为“马后炮”,就得“打提前量”吗?36232部队张景奇张景奇同志:那位“开导”你的老报道员说的话是不可听的。新闻报道稿件的确应注重时效,有时候,一篇稿子的时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稿子的成败。但是,提高稿件的时效性,主要靠快采快写快发,而绝对不能用“打提前量”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新”,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时间的新近,一是指事实的新鲜。当记者的,谁都懂得新鲜性的分量。一篇稿子发到编辑部,如果编辑说“不新鲜”,坏了,稿子十之八九要被毙掉。因此,记者为了寻找一个新鲜的事实或新鲜的角度,常常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有时真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但有的同志在追求新鲜性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赶“时髦”,这实在是对新鲜性的一种误解。赶时髦的新闻,常常与采写者的初衷相反,不但不会受欢迎,反而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前一段时间,赶时髦在新闻界可以说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风”,影响很不好。鼓吹“高消费”便是典型一例。1985年,一位记者到某县采访,报道这个县  相似文献   

10.
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一次,我们几个在新闻战线上蹒跚学步的新兵。随一位老记者下基层采访。几天过去,材料记了一本子。研究写作时,我们觉得都挺不错,这也想抓,那也想写,但那位老记者深思熟虑之后,舍弃了大量的素材,只写了两篇稿子。结果这两篇稿子均被报纸刊出。当时,那位老记者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一个具有新闻敏感的报道人员,不仅要知道应该抓些什么,还要知道不应该抓些什么。”老记者的这番话,曾经使我们受到不小的启示。后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林帆同志,提出了新闻是“事学”的新观点.他说,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新闻是“事学”。因为新闻主要是写事,报道典型事件;即使是人物新闻,还是因事及人,离不开大量事迹。他从渊源、界说、时新、真实、体式五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渊源:“新闻即史”,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闻是将来的历史,不同仅在“时差”.史和率分不开,新闻和事也分不开.总起来看,渊源有二.从记事的事态与时态的联系,情报——新闻——历史三者联系成一线估计到将要发生的事苗或未便立即报道的,属情报;已发生并及时报道的时事,即新闻;  相似文献   

12.
鲁艺 《记者摇篮》2006,(1):14-16
那天,报社领导通知我到省记协开会,参加“成功记者论坛”,说实话,是有些受宠若惊或者说惭愧的,虽然写过几篇在全国有些影响的稿子,但被冠以成功记者实在汗颜。后来一想,这是领导的一种鼓励,再推托岂不是有不识抬举之嫌了,于是,也就斗胆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些做记者的心得,且不说是否成功,姑且算自己的一点经验吧。在我看来,想成为一名好记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这也是常说的记者要有职业操守。记得一位新闻前辈曾这样说:“一定要把做人和做新闻结合起来,一个人,做不好人,就做不好新闻,做不好人就做不好学问,特别是我们做新闻人,…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短,不仅仅是字数的少。如果篇幅很短,没有什么内容,或者短了,仍然是干巴巴,这不是我们所要求的短新闻。短新闻,有一定的质的要求。我们要求的短新闻,准确地说,应该是短的好新闻,第一是新闻,第二是短新闻,第三是短的好新闻。它应当有这样一些要求:短而实,短而新,短而精,短而快。也就是说,要用最经济的文字和篇幅,迅速、准确、明了地把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出来。这个功夫不是很容易的,正像胡乔木同志在他的文章里讲的那样,这是“看人挑担不吃力,事非经过不知难”,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确实很难。一条新闻,要用最小的篇幅,又要五脏俱全,要有新闻要素,又要写得精采,这确实是“事非经过不知难”,但这正是记者和编辑的基本功。如果没有这个功夫,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不能说已经上路。让我们来具体地看一看这几个要求。  相似文献   

14.
1.在“新”字上下功夫。新闻要“新”,但是真正做到记者、编辑采编的每一条新闻都是新的,实际上很难。也就是:让记者采访一件新近发生的事很容易,但是在新近发生的事中发现新意并加以报道却很不易。那么怎么办?我们引导记者、编辑认识这样一个道理:要善于在重复发生的事件中发现新的变动。俗话说:变动出新闻。真正的好新闻并不是只包含“新近发生”这一个概念。它还包括:报道观点的新变动,报道角度的新变  相似文献   

15.
一、信息定格———新闻是流动中的一瞬当记者总是希望自己的稿子发表后能被人记住,最好被人永远记住,即稿子能有最长的生命力。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崇高的追求。但是,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绝大多数新闻稿是读后即忘,它并没有长久的生命。这是新闻的信息本质所决定的。信息的特征是稍纵即逝,传递信息的新闻当然也就是“易碎品”了,这是基本规律。要想作品难忘,就要在“易碎品”中寻找“耐用品”,这就注定了当名记者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虽然新闻是易碎品,但也不是每一件作品都要被时间之锤敲碎。我们读新闻史,回忆自己几十年…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干什么得琢磨什么。干新闻工作就得首先琢磨怎么把新闻写好。怎样写好消息?笔者受祖国传统医学学习方法启示,总结了八句话,编成“顺口溜”,把它奉献给初学着:开篇导语要抢眼,讲究时效事新鲜。背景交代不可少,再把事情说完全。语言简洁求生动,议论抒情莫充篇。要使报道有深度.“为什么”上找根源。下面咱们分别解说一下这八句话。一、开篇导语要抢眼,讲究时效  相似文献   

17.
来信简复     
问:有人说,为了使稿子不失时效,应该在新闻事件发生前就把稿子写好,这样行吗?(5105部队李向辉)答:如果把这样的稿子寄出去发表,最好在标题后面标上“小说”二字,免得国稿件失实而作检讨。问:我爱写些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可有人说,报道员搞创作会对报道工作有影响,是这样吗?(5487部队王满刚)答:一个人精力有限,与其搞新闻与搞创作兼顾,不如集中精力搞好一项——当然,分清主次业余,两项也许会互相促进。问:搞新闻的是不是只能读与新闻有关的书?(84879部队郭柏松)答:搞新闻的应是多面手,多面手应当博览群书,但多…  相似文献   

18.
虽苦亦风流     
大家都知道干新闻苦,我以为基层通讯员要更苦一些。 他们为了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及身边发生的新闻事实及时地报道给广大受众,往往要比专业新闻工作者吃更多的苦,比和他们的同事们耐更多的心烦才行。 他们只有在干完和别人同等工作或劳动量的前提下,才可能去工厂、机关、学校、农村采访,来去匆匆,既要受劳力之苦,又要忍“名不正、言不顺”的“白眼”之气;“为求一字稳,耐得半霄寒”,为写一篇象样的稿子,他们没时间去舞  相似文献   

19.
导刊的新闻是做出来的。 我们一直在说“做导刊”,而所谓做导刊,指的就是做导刊的新闻。新闻而可以“做”,这恐怕正是新闻性导刊与当日新闻的区别。在这里,“做”是个十分关键的概念。它的能否成立,实际上要看我们能否为它找到合理性与合法性的依据。 一般说来,新闻总是客观的事实而非主观的判断,新闻报道的基本方式,就是完全按照事实的客观面貌向公众描述事实,评价事实,用事实说话,把自己的观点隐蔽在事实之中。我们的新闻实践也证明,客观报道是适应新闻受众心理特点的一种较为成功的报道方式,运用得好,就能说服和赢得更多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闻工作中有所谓“批评难”的问题,不少记者感到写批评性的报道是一大“苦恼”。难在什么地方?难在这种稿子不好写,不易登,登出来麻烦多。这是实情。然而,如果全面地看问题,“批评难”也不光是难在外界的阻力大,也有难在新闻工作者这一方的。古语说:“事有不成,反求诸己。”解决“批评难”的问题,我们也不妨“反求诸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