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人们常常称之“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人。意味着一生中甘为人梯、默默无闻,做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工作。说句心里话,作为编辑也该忙里偷闲为自己做件“嫁衣”,体验一下是否得体,以利日后做出更适合作者的“嫁衣”来。然而时下也有那么一些编辑,或许是看人家的布料好,或许觉得人家的款式新颖,竟把为他人做好的“嫁衣”穿到了自己的身上。不过,穿得让你说不出口,其方法是: 一日入股分红。作者寄来一篇稿件,编辑一看,确实不错,碰巧还有可能获奖哩,付出了点本应该付出的劳动,就非得再署上自己的大名不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话,那么,文摘编辑就是“在嫁衣中选嫁衣”。初做文摘编辑时,思想上并没引起多大重视:文摘无非“摘”文而已,有何难哉?所谓“剪刀加糨糊”是也。何况还有“吃人家嚼过的馍”一说。谁料,接手半年来,逐渐感到,他山之石不是信手拈来,文摘编辑当好不易。应该说,有的文稿编辑可以做见仁见智的修改。而文摘编辑却不得随意引申、附会、拔高、扩展,必  相似文献   

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些编辑一辈子“为他人作嫁衣”,这当然是很可敬的。但编辑也不妨坐坐花轿,当当新娘,让人家来为他作嫁衣。当过新娘的人,做起嫁衣来,一定会更称职。称编辑为“杂家”,一般是指编辑有广博的知识,但也可包括编辑善于在文字上打杂。有的人,既是编辑家,又是作家,或理论家,或专门家,能写大作品、大论著,好得很!一般的编辑,至少应该会写图书的内容提要,会写序跋,会写书评,会写广告,而且写得很出色。既看稿又写稿,既当编者又当作者,好  相似文献   

4.
抑或是为了提高编辑的知名度,让默默无闻的编辑从报刊背后走上前台,每每翻阅报刊总不难找到诸如“本栏责任编辑×××”的字样。尽管依然是为他人“做嫁衣”,但至少让穿“嫁衣”的人和看“嫁衣”的人知道这“嫁衣”究竟出自谁人之手。不过这往往也带来了另一种麻烦:“嫁衣”做得好了,皆大欢喜,起码作者心里明白,此稿编辑所花心血大小;一旦偶有不慎,出了问题,作者埋怨,读者骂娘,  相似文献   

5.
冀勤 《中国编辑》2007,(1):85-86
编辑是什么?常听到的说法,是“摆渡人”,是“人梯”,是“为他人做嫁衣”的,是“催生婆”,是作者走向读者的“桥梁”,这都是美喻。过去我也听到过带点黑色幽默不好听的说法,比如:编辑像讨小钱的乞丐(指到处拉稿子);编辑是爷爷,作者是孙子(指作品发表前);编辑是孙子,作者是爷爷(指作品发表后)。这些说法都带片面性。我以为编辑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富有牺牲精神的群体性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6.
李宝荣 《青年记者》2009,(18):70-70
“是我将你的长稿梳理,是我为你做了嫁衣。”为他人做嫁衣,是报纸对编辑的要求,也是编辑必备的素质。做不到这一点,不愿在署别人名字的文章上花气力,就很难编出可读性较强的精品,也就办不好报纸,尤其是在出版节奏很快的晚报,这一点格外突出。在6年的编辑工作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大约是受时风影响的缘故吧,近年来,新闻界有些同仁,那脑瓜儿也“开窍”多了。要不然,怎么会干这“嫁衣”上打“补丁”的绝活儿呢? 编辑历来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尊称。整日辛辛苦苦地编呀、改呀,甘当无名英雄。因此,在三百六十行中,编辑历来是受人尊做的。然而,有个别编辑却不让人尊敬。他当“裁缝”又不甘愿做“嫁衣”,一拿到“质地”较好的“料子”,就想干那“嫁衣”上打“补丁”的绝活儿:你原来的结构是一、二、三……,我就改它为A、B、C……;你说是“土豆、牛肉,加咖啡好。”我就改为“牛肉、土豆,加咖啡妙”。如此这般“加工”一番,使作品“旧貌”换了“新颜”,那么作为“合作者”的编辑,署个名儿也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界,历来有个重采轻编的倾向,认为当记者有名有利,当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我认为,编辑从某种意义上讲,应比记者略高一筹。为他人做嫁衣裳不是啥坏事,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说明编辑具有奉献精神;第二,说明编辑应有真才实学。因为,要为他人做嫁衣,自己得做几件好衣裳;如果自己不能做几件好衣裳,穿得烂死搭活的,谁肯找你做嫁衣呢? 当然,要当一个能为他人做好嫁衣的称职的编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编辑学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打好思想、道德、知识、业务基础。下面粗浅地谈一下我学加减乘除的体会。 一、用加法来积累知识,积累写作素材 有人说:“编辑的肚子,杂货铺子。”编辑肚子里有“杂货”是靠平时一点一滴地积攒起来的。这就要求编辑像老农那样,从早到晚用粪耙撅个粪箕,不论走到哪里,不论遇上牛粪、马粪,还是猪粪、狗屎,都捡到粪箕里,背回家经过沤制总是肥庄稼的。 我自己就受了学“加法”的益处。 我在大学是学物理的,1965年毕业后,被分配在襄阳地委宣传部工作,1968年初改做新闻工作。开始改理从文有个错觉:文章嘛,总得有点文气。于是,喜欢在文章中堆砌一些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编辑的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意思是编辑在默默辛苦地为作者做嫁衣,无名无利.但14年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地体味到,编辑的工作决不止于此,编辑的境界也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从事编辑这份做嫁衣的工作既艰辛却又乐在其中。“艰辛”之处是,要当好一名称职的编辑必须付出极大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去猎取最佳选题,并且要精心修改,使之成为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重效应的佳作。“乐”在其中是因为,当看到用自己心血换来的“胜利品”时,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和自豪感。这就需要编辑必须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观念,不断创新编辑版面的内容和版式结构,从而提高报纸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才能真正体味和享受这份艰辛和快乐。  相似文献   

11.
“为人做嫁衣”——这是对编辑工作形象的描绘,也是对编辑默默奉献精神的称赞。“嫁衣”做得怎样,新娘体会最深。笔者的许多朋友是骨干通讯员,聚到一起的话题,常常离不了“嫁衣”。有的对某一处改得好,赞不绝口;对编辑的感谢、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也有不少是对“嫁衣”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嫁衣”的分量孔章圣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的职业。其职业道德的崇高或卑劣,却直接关系到"嫁衣"的质量,甚至左右"他人"的前程与生命。"嫁衣"的原材料--作者的创作,是他们的心血、有的甚至是一生心血的结晶,成衣当然隐匿着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嫁衣"的"工...  相似文献   

13.
编辑三问     
编辑工作是报纸工作的重要部分,各类题材的报道要经过编辑统筹安排,才能充分反映办报的意图。新闻是客观的,但对新闻如何处理,则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显而易见。报业发展赋予编辑更多的“内容”。编辑已不再是纯粹为他人作嫁衣,你还要为记者出点子,参与报社重大报道和策划,从“幕后”走上了“前台”,这也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个合格的编辑,不妨经常问问自己三个问题。一问:自己编排的版面有没有错这实质上是个把关问题,也是编辑工作最起码的要求。编辑把关,主要应把好五个关:政治关、政策关、策略关、事实关、…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编辑理念里,编辑为他人做嫁衣的职业特征,一直是被放大和推崇的,放大到甘于成为他人成功的平台,自己却永远躲在他人辉煌的背后;推崇到一辈子舍己为人,只知耕耘,不问收获。这种职业精神曾经激  相似文献   

15.
“为人做嫁衣”——这是对编辑工作形象的描绘,也是对编辑默默奉献精神的称赞。“嫁衣”做得怎样,新娘体会最深。笔者的许多朋友是骨干通讯员.聚到一起的话题,常常离不了“嫁衣”。有的对某一处改得好,赞不绝口;对编辑的感谢、钦佩之情溢于言衷。也有不  相似文献   

16.
编辑工作是一种高级创造有人说,创造是对作者而言,编辑无外乎在作者创造成果——稿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技术性的加工处理,说“无名英雄”,说“为他人做嫁衣”均可,但谈不上什么创造。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17.
记得我刚刚来到出版部门,做为一个新兵开始编辑生活时,常常听到同志们和领导谈到要提倡乐于为人作嫁的“编辑风格”。当时,我感到挺纳闷:既是做编辑工作,就要为他人修改文章,这是份内之事,本职工作,理所应当,何言苦累,又何言“为他人做嫁衣”的风格呢!这怕是赞誉过度,言之失实了吧。几年下来,我总是看到编辑日以继夜地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呕心沥血、绞尽脑汁为作者  相似文献   

18.
编辑主体意识与编辑学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研讨所带来的不仅是一门新型学科的创建,而且——或许更为重要——是编辑主体意识的萌醒与复活。编辑主体意识的确立使编辑学的创建过程成为编辑群体精神文化的升华过程。 我们看到,在编辑学中涌现出一系列散发着时代气息与精神的全新术语——文化策划者、文化设计师、社会活动家、把关人、选择者、导向者……,这充分表现出我们的编辑同仁为自己重新定位,以使自己扮演更为重要的社会角色的热忱与信心。这意味着编辑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编辑精神正在获得一种创造性的活力。由于编辑职业的隐匿性和依附性,使得编辑形象朦胧模糊,而且时常被人忽略乃至遗忘。“剪刀加浆糊”、“为他人做嫁衣”,这种褒贬兼而有之的评价,使编辑的社会地位飘忽不定,编辑似乎总是在扮演小矮子的角色。对编辑角色的重新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人作嫁与装扮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编辑",人们自然就想起"为他人做嫁衣",编辑常为此慨叹和苦恼,别人也因此对编辑或歌颂或挪揄.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充满诱惑、机遇的年代,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难题、众多挑战。在挑战面前,是进是退,是攻是守,不仅反映出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竞争年代报业的发展。 (一) 编辑工作从来都是默默无闻的。像个手电筒,耗自己的能量照亮别人,整天埋头当“改稿匠”,为他人的稿子“修脸刮胡子”,经常咬文嚼字地认真推敲,绞尽脑汁地苦思冥想。若当上夜班编辑,“生物钟”被打乱,哪个没有点怨气?岂止这些,编辑苦心巴力地出了报纸,如若没有什么差错就是应该的;要是有一点差错,就会被兴师问罪。实事求是地讲,“为他人做嫁衣”的这份差事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