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泛舟尼罗河     
很小,我就知道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那时,我就渴望亲眼一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魅力无穷的狮身人面像和雄伟壮观的古代神庙。今年,我终于有机会一圆自己童年的梦想了。提起埃及,一定要说到尼罗河。是尼罗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她是埃及的母亲河。埃及94%的人口集中在尼罗河两岸。埃及面积的96%是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水源几乎完全来自尼罗河。从飞机上俯瞰埃及大地,尼罗河犹如一条玉带,绵延不断地向前流淌,河水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粮田,恰似尼罗河两侧绿色的长廊。除此之外,便是一望…  相似文献   

2.
刘武 《世界文化》2009,(9):42-44
离开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穿过西奈半岛向努韦巴前行时,我就踏上了圣地之旅。通往努韦巴的山谷据说有123道弯,几乎没有一处直道,道路两旁峰峦相接,壁立干仞,不知当年摩西带领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希伯来人走出埃及时,是否就通过这条弯曲、狭长、险峻的通道。接近努韦巴走出山谷后,眼前豁然开阔,我很快就来到了连通红海的亚喀巴湾,看到了那艘即将带我进入约旦的“王子”号游轮。  相似文献   

3.
<正>平时我爱读历史。究其原因,就是"读史使人明智",诚如古代埃及的一句名言:"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近读高毅、王志浩、杨泽蒙编著的《鄂尔多斯史海钩沉》(文物出版社出版),掩卷反思,既为他们对文  相似文献   

4.
从埃及回来已经有几个月了,在埃及拍摄的几百张照片一直在我的笔记本电脑里呆了几个月.不是因为没有好的照片,是因为埃及的题材太神圣了,神圣以致沉重.如同卢克索神庙里的不朽的石头.让我这几个月来每天都能感觉到它们的份量.以致我不敢轻易触动我笔记本电脑里“我的照片”中拍摄的“埃及”子目录。  相似文献   

5.
“大地是我的,啊!宙斯,你就满足于奥林匹斯山吧!”这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名言。亚历山大大帝二十岁就登上了马其顿王的宝座,继而成为当时——可能也是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勇士。在他三十二岁,即公元前三百三十二年去世时,他已将他的帝国从相当于今日希腊和保加利亚的版图扩展到了东至阿富汗、南至埃及的庞大疆域。  相似文献   

6.
刘武 《世界文化》2009,(11):37-39
说到埃及,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开罗和金字塔,但古埃及最神秘的历史其实藏在卢克索。我一到那里,就被那些裸露在小城中的石柱、雕像所吸引,它们尽管沉默无语,却一直在默默诉说着数千年隐秘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古代文明的长河中,古埃及文明当属最悠久、最厚重的一支。由于古埃及文明的巨大而神秘力量的感召,近两个世纪来,各国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探险家趋之若骛,纷至沓来。浩瀚炎热的大沙漠,千辛万苦的旅途,无情地消磨了他们的精力和锐气。碍于数千年的时空阻隔,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谜团,现代人的智慧和力量显得欠缺和渺小。但只要探索就会发现。法国与埃及关系在18世纪末叶的巨变,奠定了埃及学的历史发端,也造就了两位埃及学的伟大先驱——多米尼克·维旺·德农和弗朗西斯·商伯良。作为新兴的社会科学分支,埃及学涵盖古埃及的历史、宗教…  相似文献   

8.
为爱练习     
<正>那些维持两性关系的指南都鼓励人们只要遇见特别的日子,就该精确地、大声地把"我爱你"说出来,也不管对方会不会尴尬。我和妻子都不是那种喜欢用"我爱你"来表达感情的人。我相信表达爱意并不一定需要那三个字,也无需频繁示爱。同样是爱的语言,完全可以用别的话来形容,比如"没有了我你怎办?""只有你最懂我"。我和妻子就经常有这样的对话——我:"我死了你会后悔的。"她:"必须的。"  相似文献   

9.
古埃及人笃信万物有灵,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能够复活,直至永生。这种观念深刻地反映在埃及一则古老动人的传说之中。相传古代埃及有一位英雄叫奥西里斯,他是天神与地神的儿子,也是埃及人的国王,在他的统治下,埃及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奥西里斯有个弟弟叫塞特,他嫉恨哥哥的威望与地位,想害死哥哥以夺取王位。塞特想出了这样一个诡计:他请奥西里斯和许多人来赴宴,席间,他搬出一只华丽无比的箱子,说谁能够躺进这个箱子,就把它送给谁。很多客人都试过了,但都不合适。轮到奥西里斯时,他刚躺进去,塞特就盖上箱盖,加以重锁,把…  相似文献   

10.
阿水 《世界文化》2010,(6):16-18
<正>传说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兼具美貌与智慧。但从埃及出土的钱币上看,她凸额、厚唇、尖下巴、鹰钩鼻,远非人们想象中倾国倾城的美人。即便如此,她也曾让凯撒大帝、罗马将领安东尼臣服在石榴裙下。据考古学家称,除了智慧外,这和她高超的美容和保养技术有很大关系。埃及人对埃  相似文献   

11.
睡眠与梦     
大家都经常谈论“我昨夜做的梦”。事实上,做梦及详梦自有史以来就有所记载。圣经中的约瑟夫给埃及法老(古埃及君王的称号)详了一个梦,从而使这个国家幸免了一场大饥荒。弗洛伊德企图用梦来解释人们心理上的烦  相似文献   

12.
"小咪渣?!"一个很奇怪的名字.是的,一眼看上去我也觉得很奇怪,但仔细想想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了.不错,"小咪渣"说的就是我的小宠物的名字.  相似文献   

13.
到了埃及,向南,再向南,直到再跨一步就出埃及了,这就到了埃及的南极——阿布辛堡。古埃及最有名的法老之一拉姆西斯二世,在3300多年前决定在这里建立一座神庙的时候,他是想用这座神庙镇住来自南方的入侵者。于是,4座20余米高的几乎同样的拉姆西斯二世雕像并排坐在这里,镇守着埃及的最南方。这一坐就是3300多年。上个世纪60年代阿斯旺水库的兴建,终于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大水冲到了“龙王庙”前,拉姆西斯二世不得不轻轻地欠欠龙体,率领他的嫔妃后退。拉姆西斯二世向后退了210米,爬高了65米。就这龙身一欠,便吸引了众多国家的文物、工程等诸多一…  相似文献   

14.
母亲三题     
陈修平 《大理文化》2017,(12):30-33
正母亲是一棵树端午节一过,母亲就坚持要返回乡下老家,语气非常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你们不开车送我回去,我就自己坐车回去!"母亲说得很坚决,"接我来城里时,跟你们说好了的,过完节我就回去,你们当时也答应得好好的,现在却要留我在这里。"我和哥哥、姐姐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相似文献   

15.
最后一课     
尽管实习结束了,可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我的心依然活跃在我那群可爱的学生中间,尤其是我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课. 离开实习学校的那天早晨,我依旧到操场上守操.这是作为一位见习班主任所要实习的内容之一.就在这时班主任走了过来,微笑地对我说:"杨老师,我们班的同学想邀请你在今天给他们上最后一堂班会课."真的吗?"我当时很激动也很兴奋."好!"我没多想就爽快地应了.可是这也许是我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节课了.最后一课?多么令人心酸的话语.虽然在三尺讲台上,我也只不过站了那么几节,但是我却对这神圣的职业怀着深深的敬意与眷恋.  相似文献   

16.
正1987年到西北大学跟随先生念书,一转眼30年就过去了,我也跨过了知天命的门槛。回顾走过的人生历程,我感到在我重要的人生节点,都有先生的指点。如果没有遇到先生,我都不知道我的人生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刚到西北大学,我才22岁。20多岁是一个人人生观形成最关键的时期。我当时对"人生到底有哪些活法"、"支撑人生的支柱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依人 《世界文化》2003,(3):20-21
从三十年代开始,以开罗为中心的埃及电影便一直雄霸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电影市场,在最高峰时期,当地有150家电影公司,每年制作三、四百部影片。和印度电影一样,埃及电影一向也是以歌舞片和通俗喜剧为主。但在五十年代中,埃及崛起了一批以尤塞夫·沙轩、阿布·塞以夫等为首的写实主义导演,令埃及电影走上了国际舞台,而且备受欧美影评人的重视。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埃及电影开始日走下坡,每年产量锐减至十几部。但在最近的三年里,埃及电影又再次繁荣起来,大有复兴之势。三年前,沙轩在一次访问中指出:“阿拉伯电影的确面对不少问题,不少我们必…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埃及,人们就会想到她的古老,就会想到澎湃的尼罗河和巍峨的金市塔以及关于金十塔的种种神奇传说。前不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记者前往环境秀美的北京日坛东街埃及驻华使馆有丰采访了穆·努·贾拉勒大使阁下,请大使就中埃文化合作关系谈谈他的看法。记者虽是初次和大使会见。却有一见如故之感,因为大使才思敏捷、温文尔雅,言谈中始终洋溢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大使首先感谢《中外文化交流》杂志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努力。大使说:“埃及和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都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古埃及人…  相似文献   

19.
刘武 《世界文化》2011,(5):41-43
2006年12月9日,我开车从埃及西北部的塞卢姆关口进入利比亚时,过关、人关之所以花了很长时间,除了当地人办事效率低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需要换车牌。利比亚的车牌比中国的宽而短,一般是白底绿字,上面一行阿拉伯文,下面就是几个简单的数字。其中有一块的车号是9465,我开玩笑说这谐音是“就是刘武”,这牌子就搁我开的车上吧,顺便我还拿着这块车牌拍了个照片,以验明正身。  相似文献   

20.
马哈富兹(Najib Mahfuz)是埃及小说家,也是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小说家,他不但擅长写长篇小说,而且对短篇小说和戏剧也作出了贡献。他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开罗,一直生活在埃及,大部分时间在文化部门任职。马哈富兹曾在开罗大学攻读哲学。他在准备攻读研究生课程时,即动手写作短篇小说。1939年,他结集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疯狂的传闻》。这部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中的那些作品,明显地表现出马哈富兹一直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个人与荒谬的本性。可是,这个集子发表以后,马哈富兹又把兴趣转向了古代埃及历史。他写下三部以古代埃及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甚至还打算继续写作这类作品。马哈富兹改弦易辙,把思想转向开罗旧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