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从2016年10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以来,对于该奖颁给鲍勃·迪伦是否合理的争论便从未停止。但无论人们对此持怎样的态度,他们基本上都不会否认,就算没有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垂青,鲍勃·迪伦也毫无疑问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当他1961年第一次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小酒馆登台演唱,就像一只蝴蝶扇动了第一次翅膀,没用多长时间,这股蝴蝶扇动的微小气流便  相似文献   

2.
奥克塔维奥·帕斯●作家与作品最后一位巨人婉秋总统参加诗人的葬礼,只有墨西哥的诗人才能享受到如此特殊的待遇。帕斯于199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墨西哥摘取此项桂冠的第一人。他于1998年4月底不幸死于癌症,终年84岁。他的棺木安放在艺术宫里,上面覆盖...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生都与大英帝国紧密相连,他的作品大都渗透了浓浓的帝国意识,因此,吉卜林获得了"帝国诗人"、"帝国鼓手"等称号。但是,时移世易,他露骨的帝国立场使他受到冷落,他的名字逐渐变得陌生。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的兴起,在沉寂近百年后,学界对吉卜林再一次兴趣盎然,各种学术刊物上,吉卜林的名字出现得频繁起来。2007年,为了纪念他获得诺贝尔奖一百周年,英国特别拍摄了根据其自传改编的电影《我的儿子杰克》。  相似文献   

4.
正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他也是爱尔兰著名的剧作家、评论家。1923年,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叶芝的文学创作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那就是他对爱尔兰神话传说的痴迷。叶芝对爱尔兰神话传说的热情集中体现在他的两部饱含浪漫情怀的散文叙事作品中,即《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和《凯尔特的薄暮》。  相似文献   

5.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也许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于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巨擘。  相似文献   

6.
时代的歌手     
诗人、演员、歌手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去世已经七年了,但他的声誉仍不减当年。相反,人们对他的个人情况和创作的兴趣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7.
<正>加拿大传奇民谣歌手、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莱昂纳德·科恩于当地时间2016年11月7日晚,在洛杉矶的家中不幸跌倒,随后在睡梦中悄然离世,享年82岁。偶像逝去,全球粉丝纷纷悼念。许多人认识科恩,都是从他创作并演唱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开始的。这位被《纽约时报》誉为"摇滚乐界的拜伦"的传奇人物,曾获第52届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并因其杰出的音乐成就入选"摇滚名人堂"。其实,在成为歌手之前,他已经是享誉文坛的诗人和小说家了,只是由于作为歌手的光芒过于耀眼,以至于其诗歌和小说  相似文献   

8.
<正>因“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而荣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在艺术创作中坚持呈现人类的普遍认知经验,注重对关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命题进行诗性阐发。其歌曲是“诗”与“歌”融合的典范,不仅引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觉醒,还促进了文学的大众化进程,对当代流行文化影响深远。历来乐评人都热衷于在迪伦的歌曲中寻找意义,而迪伦自己则更希望引发听众或读者的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外文化交流》2003,(12):46-47
2003年10月2日.瑞典文学院郑重宣布,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南非作家约翰&;#183;马克斯韦尔&;#183;库切。评论家认为,卡夫卡是库切的文学偶像之一,像卡夫卡一样,库切的写作语言达到一种近乎《圣经》式的简洁,他在反思种族隔离的南非社会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人性。他是一个天生的诺贝尔桂冠作家。  相似文献   

10.
胡安·拉蒙·希门尼斯(1881—1958年)是西班牙著名的抒情诗人之一,也是继大诗人洛佩·德·维加之后,西班牙第二位多产作家。“由于他那西班牙语的抒情诗为高尚的情操和艺术的纯洁提供了范例”,他获得了1956度诺贝尔文学奖。由于他的诗歌与人品,他的名字迄今仍被传颂。人们至今怀念这位西班牙诗人,皆因他那优美的抒情诗对世界的非凡影响,“希门尼斯西班牙美洲诗歌奖”也令人常常想起他来。据法新社2004年2月2日发自西班牙马德里的消息说,胡安·拉蒙·希门尼斯基金会在整理与编制这位诗人的私人图书馆时,偶然在希门尼斯家的书柜中,发现了14首…  相似文献   

11.
亚历山大·韦尔京斯基的名字曾显赫一时。作为表演家、音乐家、诗人、独特风格的创造者,他在革命前的俄罗斯家喻户晓。他的歌声使人如痴如醉,音乐会场场暴满。韦尔京斯基一生困苦,命运象所有1917年后离开祖国,流落异乡的人一样悲惨。女作家纳塔利亚·伊利英娜在回忆文中描述了这个俄国歌手侨居国外时,那种无家可归、郁郁寡欢、顾虑重重和最终回到祖国的苦难历程。  相似文献   

12.
墨西哥诗人兼批评家奥克塔维奥·帕斯,在他76岁高龄之际,荣获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后的第二天,纽约《新闻周刊》记者萨拉·克赖顿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3.
1991年,南非女作家纳丁·戈迪默捧走世界文学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当时这在文学界引起不小反响。12年后,南非又一位作家J.M.库切也获得这一为所有作家艳羡的文学桂冠。南非人无不为之自豪与骄傲,其总统姆贝基说:“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都因其获奖而感到荣耀。”各种媒体的赞誉更是铺天盖地。然而,侨居海外的库切对此却十分冷静,甚至几近淡漠。这引起我对两位南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浓厚兴趣和深层思考。作为一个仅有350多年历史、只4600万人口的国家——南非来说,为何12年内竟两度摘取世界级文学桂冠。为此,我们须从两位南非作家获…  相似文献   

14.
张乃光 《大理文化》2013,(3):109-111
在朋友圈,提到赵云,曾有人说他是一个"不会做人,只会写诗"的人。"不会做人"并无贬意,指的是他不太懂得当今社会做人的技巧。我想:这恐怕与他长期浸在诗歌里难以自拔也不想自拔,顾此失彼有关。不过,作为一个诗人,不懂得做人的技巧,并非一件坏事。在面具流行的今天,诗人和诗歌所缺失的,正是一颗与做人的技巧无缘的"诗心"。"诗心"即"童心"。翻开印度诗圣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吉檀迦利》,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成功的秘诀在于他有一颗对真、善、美之神虔诚至极  相似文献   

15.
正莎士比亚说,人和疯子都不属红尘十丈的人间。这似乎涵盖了诗人与动荡不安的时代相互砥砺、磨合,成就返璞归真的自我。韩国有位诗人的生命历程恰好验证了这句话,他的前半生在躲避和流浪中度过,却逃脱不了尘世的桎梏。经过了漫长的黑夜,重新站在喧闹的人间时,他不再是低吟人生虚无的酒鬼,而是呐喊自由与正义的战士。他叫高银——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榜单上屡屡出现的名字,韩国人亲切地称他为"国民诗人"。  相似文献   

16.
叶芝(1865-1939),爱尔兰现代著名诗人、戏剧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玫瑰》、《苇丛中的风》、《库勒的野天鹅》、《塔楼》、《旋梯及其他》、《新诗》、《最后的诗》,戏剧《心愿之乡》、《四舞剧》等。托马斯·艾略特称他为“我们时代英语中最伟大的诗人”,1923年由于他“经由灵感的引导,将民族精神以高度的艺术形式表现于诗作中”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叶芝是一位多情的诗人,也是一位深情到痴情的诗人。1889年1月30日,将近24岁的叶芝初识22岁的毛特·岗,便被她的迷人风采吸引。毛特·岗(1866-1953),是驻爱尔兰一位英军上校的长女,父亲死后继承…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德国作家赫塔·米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她成为第12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炼与散文的率直,描绘了被驱逐者的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18.
库切:天生的诺贝尔桂冠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2日,瑞典文学院郑重宣布,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评论家认为,卡夫卡是库切的文学偶像之一,像卡夫卡一样,库切的写作语言达到一种近乎《圣经》式的简洁,他在反思种族隔离的南非社会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人性。他是一个天生的诺贝尔桂冠作家。获奖——出乎库切本人的意料10月2日,当库切在芝加哥大学获悉自己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时,他立刻在芝大网页上贴了一条消息:“今天上午6点钟,我接到从斯德哥尔摩打来的电话,对我来说这是完全出乎意料的,我根本就不知道今天是宣布文学奖得主的日子。”库切无意…  相似文献   

19.
完全可以预料,瑞典文学院10月份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克塔维奥·帕斯又是一次失职。这绝不是贬低帕斯这位天才的墨西哥诗人和散文家的成就,他至少比近期获奖者卡米洛·何塞·塞拉、雅罗斯洛夫·塞弗特等人的知名度高些。帕斯也许是值得受奖的,然而,只要诺贝尔奖的评委委员们拒绝把该奖授予最应获得它的作家格雷厄姆·格林,那么帕斯以及在他以前的获奖者的入选只能被视为草率从事。格林的追随者们多年来,迄今已几十年,沮丧  相似文献   

20.
温柔的颠覆     
米兰·昆德拉,作为一位捷克小说家,却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