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颜红 《世界文化》2014,(9):10-14
<正>玛格丽特·杜拉斯,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其代表作《广岛之恋》曾获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并被搬上银幕,成为法国现代电影中影响巨大的佳作。1984年,杜拉斯在70岁时发表了她最著名的小说《情人》,该作品于1986年获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在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正>金秋10月,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秋菊绽黄。每年的10月底11月初,法国文坛热闹非凡,进入年度的文学奖颁奖季。作品旦获奖,往往都成为畅书。2013年10月24日,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的颁布拉了法国2013年度文学奖的序幕,接着龚古尔文学奖、勒诺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美第西文学奖和联盟文学奖先后揭晓。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2013年11月24日,法国记者、作家克里斯托夫·奥诺-蒂-比奥(Christophe Ono-ditBiot)以他的新作《跳水》(Plonger)在首轮投票中以11票对6票捧得2013年度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桂冠。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是法国唯设有7500欧元奖金的文学奖,也是法国六  相似文献   

3.
侯颖 《世界文化》2005,(7):28-29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这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小说《情人》中写的一段话。那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故事,13岁的法国少女和三十多岁的中国男人发生在越南的一段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小说《情人》(L’Amant)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在此之前的一年,该书就销…  相似文献   

4.
<正>一块泡在茶里的“玛德莱娜点心”把思绪拉回到贡布雷的一个星期天早晨,往昔随着点心的滋味浮现于眼前——这是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的经典片段。这一“普鲁斯特式”的联想同样存在于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文字中,不过,触发回忆的不是点心,而是一张张记录过往的照片。  相似文献   

5.
外媒导读     
《世界文化》2014,(2):56-56,F0003
<正>无"e"不易字母"e"无疑是字母表中常见和常用的个了,因此要在本书中做到完全没有个字母"e"可绝非易事。但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Georges Perec)却做到了这点。他于1969年写作的法语小说《消失》(La Disparition),整整300页没出现个"e"(当然,作者的名字除外)。这种讳字体小说(lipogrammatic novel)充满了自我写作约束或文字游戏。有趣的是,这本小说在被苏格兰小说家吉尔伯特·阿代尔(Gilbert Adair)翻译成英文版(A Void,中文译为《空白》)后,同样没有字母"e"。(编译自Oddity Central网站)  相似文献   

6.
戚蒙 《世界文化》2010,(6):22-24
<正>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改编自19世纪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它是由欧美乐界顶尖音乐人吕克·普拉蒙东和理查·科西安特共同打造的经典作品。作品于1999年9月16日一经首演,便以极具震撼力的音乐,极富视觉效果的舞美及演员精湛的表演在观众与音乐界  相似文献   

7.
<正>对珠宝界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卡地亚。但是,对卡地亚与中国的渊源,或许不少人并不知晓。一头撞进中国艺术的瑰丽世界"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这一出自英皇爱德华七世的评价无疑是对法国珠宝翘楚卡地亚最为贴切的定义与赞美。拥有国际视野的卡地亚家族,始终善于从各国文化及优雅生活细节中汲取灵感,缔造引导潮流旌旗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8.
《最后的诗篇》是泰戈尔晚年68岁时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情节简单,没有像其前期创作的《戈拉》等小说那样为我们描绘一幅广阔的社会画面和曲折复杂的故事,而是洋溢着诗情画意和对自然的描绘.整部小说语言优雅且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意气息.这与泰戈尔诗人的气质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当时的文学发展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毋庸置疑,《悲惨世界》一书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法国文学作品。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俄国它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至今,人们对它仍是爱不释手。好莱坞曾多次将它搬上银幕。据报道,《悲惨世界》在苏联仍是一部最畅销的法国文学作品。俄国的托尔斯泰曾声言《悲惨世界》居小说之冠。然而在法国,曾一度对《悲惨世界》加以恶意的诽谤。直到今天才真相大白,原来那些并非实事求是的批评皆出于政治的或宗教的目的。其实,如果我们援引最近法国教育界的评论就会一清二楚了。巴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欧洲乃至世界文化中心之一,法国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拥有高度繁荣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法国支柱型产业之一。法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得益于多方面原因,而政府的主导力量、政策的完备与完善、传统与现代创意的紧密结合,无疑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法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文化例外"与"文化多样性"谈到法国文化产业发展,就必须先从法国的"文化例外"政策谈起。"文化例外"这个词最早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关于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中,法国人敏锐地意识到国  相似文献   

11.
面具与玫瑰     
肖雅 《世界文化》2009,(2):20-21
1911年,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创作小说《剧院魅影》。  相似文献   

12.
974年,勃列日涅夫已经68岁,他经常因过度疲劳而产生神经衰弱。但就在这个时候,他与克里姆林宫医院一位漂亮的女护士“邂逅相遇”并且“倾心相爱”了,这段姻缘对勃列日涅夫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勃列日涅夫的妻子维多利亚·彼得罗夫娜·勃列日涅娃一直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基本上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因此他自然需要别的“女人”来填补空缺。于是一位漂亮的、会唱歌的女护士出现了。她原本是一个有夫之妇,丈夫是一位空军大尉,同勃列日涅夫亲近使他们获得了不少特权,包括在苏共中央的一栋公寓里拥有一套三居室的住宅,以及其他物质上的便利条件。这…  相似文献   

13.
人和事距今已经很久了,但今天仍有必要反思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那是1980年12月8日晚10时许,在纽约曼哈顿达科塔公寓外,一名胖胖的二十多岁的男子站在门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在他的衣袋里,汗涔涔的手中握着一支零点三八口径的手枪.10点50分,一辆豪华轿车停在了公寓门前,车上下来一对男女,二人手牵着手走向公寓,边走边说着一...  相似文献   

14.
李凤 《世界文化》2012,(10):22-25
娜塔丽·萨洛特(Nathalie Sarraute,1900-1999),是当代法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法国权威杂志《文学杂志》第500期法国女小说家专刊上,萨洛特占有一席之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她排在杜拉斯之前。萨洛特不像杜拉斯那样是媒体追逐的对象。法国评论家称娜塔丽·萨洛特是“当代法国文学界的居里夫人”,她默默耕耘着自己的园地,用毕生的精力寻找合适的词语来界定我们这个未知世界。萨洛特为我们描绘了我们每个人曾经预感过的,同时又是从来没有人系统表达过的心理活动。她在写作风格上大胆创新,无论是在小说创作还是小说理论方面,萨洛特都理所当然地是“新小说”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还在20多岁时,法国女画家贝尔特·摩里索和她的妹妹埃德梅就拥有自己的一套绘画工作间,里边陈列着一套当时一些“放荡不羁的人们”所常用的摆设:舒适漂亮的红色长沙发,随意摆放的一些油画,以及垫有厚褥的大睡椅,以供那些  相似文献   

16.
法国作为一个学大国,不仅为世界学奉献出数不清的大师,也为世界坛贡献了千余种名目繁多的学奖项。其中影响最大、最具权威性的非龚古尔学奖莫属。龚古尔学奖的创立是龚古尔兄弟。与化学家诺贝尔不同,埃德蒙·德·龚古尔(1822-1896)和弟弟于勒·德·龚古尔(1830-1870)都是法国的作家,在法国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100年后,安卧在蒙马特墓园的龚古尔兄弟一定不会想到,人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小说,而是因为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学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正>文学界认为,"杜拉斯那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惊世骇俗的叛逆性格使她成为一位令当代法国骄傲的作家和通往法国当代文化的一条重要通道"。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曾获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等奖项。杜拉斯从自身经历出发,将自己真实的爱情经历融进她的创作之中,其作品大都有其自身经历的映射。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18.
<正>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药》是鲁迅收在《呐喊》中的第三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同样是在反映病态社会中人们的不幸。  相似文献   

19.
李石 《世界文化》2014,(12):36-38
<正>2014年10月7日,德国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德语战后文学杰出代表西格弗里德·伦茨在汉堡逝世,享年88岁。伦茨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拉斯与伯尔齐名,被公认为"德国当代文学三巨头"。伦茨的代表作《德语课》名列世界五十大小说,是德国中学生的指定读物,被译成近40种语言,在当代德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伦茨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不下于2500万的读者,到目前为止,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超过20种语言的多种译本。  相似文献   

20.
正2006年11月,在美国上映了一部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投资拍摄的轻喜剧电影《美好的一年》。影片故事情节源于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向英国著名作家彼得·梅尔定制的小说《美好的一年》。2003年,彼得·梅尔在雷德利·斯科特的鼓励下,历时9个月完成了该部小说。雷德利·斯科特之所以向彼得·梅尔定制这样的小说,据斯科特讲,他第一次去法国的普罗旺斯,就被那里的迷人风光所吸引。漫山遍野的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