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媒导读     
正2018年普利策奖揭晓《纽约时报》成为大赢家2018年普利策奖获奖名单于哥伦比亚大学揭晓。普利策奖是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而设立的,作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该奖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新闻、文学、艺术等在内的世界性综合奖项,分为新闻类奖项和创作类奖项,后者又分为小说、戏剧、音乐等多个种类。《纽约时报》和《纽约客》因报道了好莱坞制片人哈维·韦恩斯性侵一案,并直接引发妇女捍卫自身权利的运动,获得了公共服务奖;《纽约时报》还因报道美国总统选举遭干预一事获国家报道奖;此外,一个进入美国的叙利亚难民家庭的系列漫画助推《纽约时报》首次夺得  相似文献   

2.
刘宝 《世界文化》2021,(4):30-34
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有"美国戏剧之父""美国的莎士比亚"之称.1916年仲夏,在新英格兰一个拥挤的海边小屋中,他的《东航卡迪夫》的首演成功开启了美国戏剧的传奇.此后40年,奥尼尔4次摘取普利策戏剧奖,并于1936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位美国剧作家....  相似文献   

3.
罗伯特·佩恩·沃伦被任为美国第一位官方指定的桂冠诗人。这位八十岁的诗人、小说家和随笔作家于四十年前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小说《国王的人马》。他是唯一的一位既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又两次获得过普利策诗歌奖的人。这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用各种形式进行创作,但他在1983年说:“诗歌和我的心同在。”在过去的十年里,他  相似文献   

4.
常青 《世界文化》2010,(10):33-33
<正>麦卡锡被誉为"美国当代四大一流小说家之一",他拥有的才情让很多人为之羡慕、嫉妒。他的小说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其中《老无所依》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一举囊括了第8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另一部小说《路》,曾连续获得第91届普利策最佳小说奖,最佳"鹅毛笔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写了几部最佳长、短篇小说的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于1986年3月18日在他的曼哈顿寓所逝世,享年71岁。他以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呆头呆脑的人》以及最近根据该小说改编成的电影而闻名于世。《呆头呆脑的人》(1952)是一部关于棒球神话和追寻圣杯的自我意识浓厚的综合作品。不久,他又有一些较好的作品问世。他的第一部小说集《魔桶》(1958)在1959年获得“全国图书奖”,他的最佳长篇小说《修配工》(1966)亦获得“全国图书奖”,并荣获美国普利策奖。马拉默德于1914年生于纽约  相似文献   

6.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代最多产且涉及文学门类最广的作家之一,是“心理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迄今已出版各类作品一百一十余部,包括52部中长篇小说、29部短篇小说集、8部诗集、8部戏剧集、7部故事集和11部文论。她的作品多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普利策奖、马拉默德笔会终身文学成就奖等。近年来她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相似文献   

7.
宋德发 《世界文化》2005,(11):34-35
美国当代文坛大佬约翰·厄普代克(1932—),不仅把美国国家图书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普利策文学奖和美国书评家协会奖等悉数收入囊中,如今73岁的他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有望成为美国第12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从1959年至今,厄普代克共创作了20部长篇小说,中国读者较为熟悉的是“兔子四部曲”,对其余16部或许还未曾谋面和耳闻。厄普代克的长篇小说以内容的严肃和形式的高雅而著称,但1994年问世的《巴西》却是个例外,这是一部内容严肃但形式接近通俗文学的小说,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耐读性。女主人公伊萨贝尔是一个漂亮的巴西白人…  相似文献   

8.
付文中 《世界文化》2022,(10):16-20
<正>美国杰出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科普作家、思想家及环保人士E.O.威尔逊(Edward Osborne Wilson,1929—2021)于2021年12月26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伯灵顿市逝世,享年92岁。威尔逊一生创作数量惊人,出版了30多部作品,如《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1967)《、社会生物学》(1975)《、论人的本性》(1978)《、亲生命性》(1984)、《生命多样性》(1992)、《生命的未来》(2002)、《半个地球》(2016)等;荣获了诸多奖励和荣誉,如196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7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1979年获普利策奖,1990年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  相似文献   

9.
王鹏 《世界文化》2008,(5):22-23
《老无所依》由科恩兄弟改编自科马克·麦卡锡2005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麦卡锡是当今美国文坛健将,出版有二十余部优秀作品,曾于1992年以小说《骏马》获国家图书奖和国家图书批评奖,2007年以小说《路》获得美国新闻出版界最高奖——普利策奖。乔尔·科恩和伊桑·科恩两兄弟是美国著名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他们的作品均由两人共同完成,因而被称作“科恩兄弟”。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闻记者约瑟夫·普利策创立了“普利策奖金”。这是一种授予美国新闻写作和文学方面优秀作品的年奖。约瑟夫·普利策1847年10月生日生于匈牙利的马科,但长在布达佩斯。他十七岁时来到美国,美国南北战争期间(1861—1865)服役于南方联盟军队中。1867年,他充当圣路易斯的一家德国日报《西方邮报》的记者,从此开始了新闻记者的生涯。同年,他加入美国籍。不久,普利策便在地方新闻业中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当众演说的才能使他于1869年在密西西比州赢得众议员的席位。尽管任这样的职务从法律上讲他太年轻了,但他当选了。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尽管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他的作品依然是许多人的床头书,犹如一瓶美酒,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发地醇美香浓,影响深远。作为海明威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虽然只是一部情节简单、篇幅简短的中篇小说,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文学殿堂级的经典名著。小说刻画了  相似文献   

12.
正《血疫》是由美国纽约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创作的一部非虚构作品。自1994年作品问世以来,《血疫》已经售出了三百多万册,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出版。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在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长大,之后就读于波莫纳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拥有英语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对非虚构类纪实文学和新闻工作产生了兴趣,于是着手创作。他尤为擅长科普类写作。1984年,他的一部天文学题材的作品《第一道光》获得了美国物理学学会的科学写作奖。1992年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高危地区的危机》的文章,后来他将这  相似文献   

13.
《日用家当》是美国20世纪中叶黑人女作家艾丽期·沃克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之一。作家曾因长篇小说《紫色》荣获美国图书界三项大奖——普利策文学图书奖、国家优秀图书奖、全国图书评论奖。  相似文献   

14.
正埃德蒙·莫里斯1940年出生在肯尼亚的内罗毕,上中学时,语文老师评价说,他拥有最宝贵的品质——原创性。从大学辍学后,他先后移民到英国和美国。他先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因为所设计的广告不如人意,被公司解雇,只好从事各种零碎的写作项目:旅行手册,电影剧本……他一直徘徊在破产的边缘,直到他将一部没能拍成电影的剧本扩写成传记《西奥多·罗斯福的崛起》,并获得1980年的普利策传记奖。1983年,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读了这本传记之后,印象深刻。妻子南希以及下属也都建议他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一个13岁的男孩把他的老师为学校演出而创作的戏剧手稿藏了起来。他无意中保存的这部手稿竟是作家乔治·奥威尔写的一部著名的戏剧原稿。这出历史短剧名为《国王查理二世》,讲的是国王在他父亲被处决后逃亡法国的故事。这部手稿已于1988年12月15日在伦敦索思比拍卖。奥威尔的这出戏剧是1932年他在伦敦市区外海斯镇私立霍桑中学教书时创作的。后来在他的第一部作品《巴黎伦敦落魄记》出版时,作者将名字由  相似文献   

16.
王鹤鸣 《寻根》2024,(1):4-11
<正>1977年4月,美国普利策奖委员会把普利策特别奖授予了美国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根》,以表彰这部“非虚构的历史作品”。我们可以从小说中探寻出纪实性的家族往事。一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将本书作者亚历克斯·哈里花12年时间赴非洲寻访到的家族世系以图表展示。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承德话剧团始建于1948年。50年来,剧团一直重视本团创作,相继创作与演出了近百个剧目。大型话剧《渠水长流花盛开》参加了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荣获演出二等奖。《懿贵妃》、《班禅东行》两戏,1988年应香港艺术节协会及香港联艺娱乐有限公司的邀请赴港参加第十六届国际艺术节,演出盛况空前。《懿》剧被认为是继话剧《茶馆》之后,赴港演出的又一个好话剧,是一次高层次的演出。《班禅东行》被报界称为"史诗般的莎士比亚式戏剧"。《女人》获第二届全国文华新剧目奖;大型民族历史话剧《十三世达赖喇嘛》荣获第四届文华新剧目奖…  相似文献   

18.
<正>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被誉为海明威与福克纳的文学继承人。在六十多年创作生涯中,贝娄出版十三部长篇小说,大量中短篇小说、评论与札记,荣获三次美国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1976年秋,由于"对当代文化富有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贝娄成为美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犹太作家。1915年7月10日(母亲丽莎认为是6月10日),索尔·贝娄出生于加拿大的拉辛市,父母都是来自俄国的犹太移民。贝娄自幼便被送进犹太小学,  相似文献   

19.
对剧作家王仁杰的关注和认识,是从《节妇吟》开始的。在1988年的首届中国戏剧节上,《节妇吟》演了两场.我看了两遍。见到王仁杰,是在首届曹禺戏剧学奖的颁奖活动中。他创作的《董生与李氏》继《节妇吟》获全国优秀剧本奖(曹禺戏剧学奖前身)之后,获得了首届曹禺戏剧学奖。对王仁杰仰视的结果是除了他那一口说不利索的普通话之外,印象模糊。此后.接触王仁杰的机会逐渐多起来.在戏剧节上,在艺术节上,在各式各样的研讨会上……因此,我对他的了解也日渐深入。  相似文献   

20.
提起吉米·卡特,人们很自然地想起他是美国前总统和2002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其实,卡特不仅是一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而且是一位作家,迄今已出版近20部书,其中有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回忆录《黎明前一小时:一个农村少年的回忆》(2001)、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小说《马蜂窝》(2003)和诗集《总是估算及其它诗篇》(1995)。卡特是继约翰·昆西·亚当斯和亚布拉罕·林肯之后又一位总统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