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喜欢甚至迷恋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的读者来说,刚刚过去的2013年与2014年均可算作是"卡夫卡年",因为前者是卡夫卡诞辰130周年,后者是卡夫卡逝世90周年。在这两年之间许多有关卡夫卡的纪念文章纷纷见诸各类报刊,生前寂寞的卡夫卡现在非但不再寂寞,甚至构成了一道独特的"热闹"景观,这应当是卡夫卡始料未及的。就我个人而言,我写了一组纪念卡夫卡的文章,开设了一系列有关卡夫卡的课程,指导学生撰写了一批有关卡  相似文献   

2.
正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一位出生在布拉格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作家,他被誉为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卡夫卡的作品如今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多、争议也最多的作品。作为一个西方作家,卡夫卡却特别钟情于中国文化,他曾经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卡夫卡的一生大致经历了想象中国、阅读中国、描绘中国和创作中国这一过程,这在西方作家中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的,至少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难能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长期的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既源于现代犹太人对异质文化的一般兴趣,也出自卡夫卡个人无意识的深层心理需要.卡夫卡中国文化情结的突出表现,见于他对清代诗人袁枚<寒夜>一诗的"着迷".<寒夜>一诗包含着生动而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有可能为卡夫卡提供他所需要的心理图像.他对<寒夜>一诗的"图像学"解读,充分反映了卡夫卡文学斗争的艰巨、微妙和复杂.据此,后人有可能对卡夫卡的牺牲和贡献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与圆     
正"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理性的圆是固定不变的,而感性的圆却可以无限放大,又可以无限缩小。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弗兰茨·卡夫卡,为我们画了一个感性的圆。据曾教过卡夫卡希伯来语的犹太神学者弗里德里希·蒂贝尔格回忆说:"卡夫卡从窗户俯视旧市街环形广场,两三次用手比画说这里原来是我高中的母校,那对面可以看到的建筑物中有我的大学,往左不远是我的工作单位,我的一生都被封闭在这个小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与福楼拜(1821-1880)似乎是很不相同的作家,但他们的精神联系却如此紧密,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重新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然而,我们可以将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与卡夫卡的哪一部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呢?是《美国》、《诉讼》、《城堡》,还是《变形记》?恐旧哪一部都不太合适。卡夫卡的小说与福楼拜的小说既然如此不同,那么,又是什么将他们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呢?另外,  相似文献   

6.
<正>卡尔维诺在其生前最后一部作品《美国讲稿》中认为未来的小说家应该是百科全书型的,2000年以后的文学应该保存的价值观之一是"内容上的多样性。"安贝托·艾柯(Umberto Eco)是这种趋势的完美体现者,他的作品中各种素材信手拈来、繁复无比,看似是没有出路的迷宫却又浑然天成,让读者体验到阅读是一场充满智慧与乐趣的冒险。艾柯长年浸淫  相似文献   

7.
清人门应兆创造性地以"图注"方式来阐释《楚辞》香草,实现了研究方法的一大变革。门氏之"图注"采取了集中阐释与分散表现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左注右图"方式组织全书;根据注文内容对所绘图像予以匠心安排,使之与文字形成佐证、延伸与补充关系,从而对《楚辞》草木蕴涵阐释得更为具体全面。与"文字注"相较,此种"图注"诠释方式能拉近民众知识素养与《楚辞》文本间的距离,消解部分阅读障碍,从而扩大《楚辞》草木研究之影响,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其有更为广泛之传播。  相似文献   

8.
正扳倒井,是人们将局部高地挖低,去除阻隔,使得井水可以流出,形制上是一种侧面开口的筒井,看似把井"扳倒"了,此为扳倒井之"扳倒"一称的由来。筒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常见井型。其井径较大,井深较浅,形似圆筒,是开采浅层地下水的取水建筑物,结构和施工方法较简单,便于就地取材,易于检修,常为人工开挖,一般只穿过部分含水层。其出水量有限,多用于人畜供水。  相似文献   

9.
在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中,不乏抽象事物和主题的具象化表现,诗歌用独特而极具想象力的方式,将抽象的、本无法言说或难以言说的事物通过一些具体的意象、新奇的联想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得诗歌具有生动的画面感。有些意象、比喻、联想看似突兀,实则意象与事物之间的隐秘联系需要深思细品才能见出其妙处。  相似文献   

10.
人们通过卡夫卡的信札结识了米莱娜。今天,瑟伊出版社的一部关于她的传记(玛格丽特·布贝勒曼作《米莱娜》)以及她本人的选集《生活》使她的形象在读者心目中更为丰满。  相似文献   

11.
刘昕蓉 《世界文化》2011,(1):2+1-F0002,1
新年伊始,能够将这些鼓舞人心、字字感人肺腑的语言编汇在一起呈现给读者,真的不乏感动却又倍感珍惜。人心的疏忽,是人类最大的悲哀,曾有多少个看似回天无力的时刻,没有经过极致努力,便化成了永远的悲哀。当疏忽成为一种习惯,或是新一代标榜自我意识的处世哲学时,可能很少有人会理解到,曾被认作与生俱来、毫无殊荣的“人”的特性,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正题目套用的是卡夫卡《在法的门前》。莫迪亚诺在作品里讲述的"我"和卡夫卡笔下的乡下人的命运相似,他们在寻找一个答案,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脚步不停,而所有的答案和意义,也许是不存在,如果存在,那也是存在于在路上的行进过程中。而这时候,他们已经距离起点好远好远,靠着回忆才能看清来时的面目。回忆是指向过去的手。  相似文献   

13.
语丁 《世界文化》2010,(9):16-17
在我收藏的外国文学作品里,应属卡夫卡为最了。我最喜欢《卡夫卡全集》里的日记和书信,不只因为那些卡夫卡直抒己见的文字比借助于"小说沉思"的文字要易读得多,更是因为那些文字是卡夫卡发自内心的直接陈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人为天地之心"或"人为天地立心"的观念,尽管肯定了人和人心与天地自然之间的生成性联系,却将其内涵认定为仅仅是基于"生物之心"和"万物一体"的 "仁心".从恩格斯关于在人身上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的观点出发来理解"为天地立心",就不能用只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所认可的 "仁心"去为天地立心,而应该立足于人类已经取得的自然科学特别是人类生态学和人本生态观的成果去揭示作为"自然界的自我意识"的"天地之心"的丰富内涵,并且特别要深入认识人类生态系统的对象性、主体性和生成性.  相似文献   

15.
正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腾讯《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问题     
卡夫卡的问题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当然,这里的问题是“problem”,而不是“question”。这一点西方学者早有洞察,早在1946年,美国学者安吉尔·弗洛里斯就编辑了一部专门研究卡夫卡的论文集,书名就叫《卡夫卡问题》(The Kafka problem)。在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无限崇拜和感激的人”当中,  相似文献   

17.
正"大家"阅读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腾讯《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8.
深伪     
正"大家"阅读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腾讯《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大家"阅读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腾讯《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大家"阅读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腾讯《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