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玉霞 《世界文化》2014,(1):28-28,29
<正>在商业美学逻辑中,赚钱是电影生产的要旨,娱乐是电影的表达方式,如何在尊重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塑造好国家形象,也是电影制作公司的国家使命。全球电影领军"好莱坞"虽然一直被各界斥责为一切向"钱"看齐,是一种单纯的"娱乐",但是,它并不乏这种"国家使命感"。  相似文献   

2.
法国"诗之电影"导演让·科克托的艺术创作涉及电影、戏剧、诗歌、绘画、音乐等诸多领域。诗在其电影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表意色彩和风格影响。中国"第二代"导演费穆致力于契合传统古典意蕴和民族化特色的电影实践探索,其《小城之春》可谓开启中国诗电影的先河。两位诗电影作者虽置身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成长历程亦不尽相同,但在影像诗意抒情上都呈现出丰富的审美样态。基于比较视野,以让·科克托的"诗人三部曲"为切入口,探讨导演于电影观念上的诗意探索与突破,同时分析费穆与让·科克托在诗电影创作中的相通性及其个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3.
黄杭西 《世界文化》2014,(12):31-32
<正>《神盾局特工》(Agents of S.H.I.E.L.D.)是当前热播的一部真人科幻动作美剧,源自漫威影业(Marvel Studios)所制作的"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系列的一部分。作为"漫画电影宇宙"系列电影的衍生品,《神盾局特工》在情节、人物和特效等方面都并不比《钢铁侠》(Iron Man)、《雷神》(Thor)、《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n)和《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系列电影出色,整个故事的套路依然是传统的"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其中,两位正派女主角梅特工  相似文献   

4.
正金沙江畔的"禁区"记得到金沙江畔放电影,那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的事了。云南省文化局(厅)电影教育工作大队(当时,只有省里有电影教育工作大队的设置,大队下设若干电影放映小队,分配到全省各地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各地州、市和县均无属于本地的电影放映队)调派了三个电影放映小队(记得  相似文献   

5.
"教育"作为一个新兴元素,逐渐走进电影,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在教育题材电影中,师生关系的磨合、青春个体的成长、教育问题的演变都是推动情节发展和深化影片主旨的主要变量,而贯穿于整个教育题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则成为组合这一系列"变量"的重要链条。对教育题材电影角色类型、人物关系和人物成长轨迹的研究,既可以完善影片的情节架构,又可以深化影片主旨内核,为教育题材电影的深入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本文在符号学视域下,阐释新世纪国产教育题材电影在人物塑造和人物关系建构方面的特色,以期对中国教育题材电影未来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颜红 《世界文化》2014,(9):10-14
<正>玛格丽特·杜拉斯,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其代表作《广岛之恋》曾获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并被搬上银幕,成为法国现代电影中影响巨大的佳作。1984年,杜拉斯在70岁时发表了她最著名的小说《情人》,该作品于1986年获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在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正>有电影评论家这样评价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他大概是目前美国新生代导演中最富有创造力、激情、趣味和文艺色彩的独立电影人。"纵观韦斯·安德森迄今为止的几部电影作品,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这位被誉为"鬼才导演"的电影人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对称式构图、鲜明的色彩以及标志性的俯拍镜头。尤其在影片色调的营造方面,韦斯,安德森独树一帜,偏爱唯美舒适的暖色调,仿佛把观众带入一场场梦境之中,令人难以忘怀。韦斯·安德森以他  相似文献   

8.
影视文化在时代文化语境和社会价值重塑的影响下,呈现出多元化的道德观。青春电影在新世纪商业浪潮的氤氲中,青春个体绽放出了纷纭的成长姿态。其中,家庭父子伦理关系折射出现实个体日常的复杂伦理秩序。本文在伦理的维度下从"弑父"、"丑父"、"恋父"、"审父"、"寻父"审视新世纪以来青春电影文本中所显现出来的的父子伦理叙事问题,以期对今后中国青春电影中父子伦理问题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说起泰国电影,人们往往提到2017年上映的后现代青春奋斗电影《天才枪手》,其获得了当年的票房冠军。这部电影得益于泰国GMM公司对后现代电影技巧的使用,其成功实践不仅推动了泰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并且为泰国电影赢得了国内外的认可。然而,若要追溯泰国"后现代"电影发展的源头,就不得不提2013年上映的一部电影。那部电影的上映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电影上映时,全国电影院门庭若市,一票难求;  相似文献   

10.
"档期电影"是市场的产物,它的出现以及不同档期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一个国家电影市场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而电影人对其有意识的开发、经营和利用,正是出于降低市场风险,扩大投资回报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大陆电影市场中"暑期档"与"贺岁档"两个重要档期发展历程的梳理和主要受众群体特征的分析,为大陆档期电影的发展提供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呈现多元文化形态的"原生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描绘绚烂的少数民族"族群记忆"。"原生态"既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民俗意象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创作策略。在与"他"民族的文化对视中,少数民族文化往往陷入"被想象"和失语状态,试图穿越"银幕之镜"寻找恰当的身份认同,以消解文化冲突和文化焦虑。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视域,在电影《尔玛的婚礼》的文本中,解读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原生态"现象,发掘文明表象下的现代性危机和民族精神重构。  相似文献   

12.
<正>《洛奇》(《Rocky》)是一部电影,也是一段人生。在电影与人生的交织中,缔造了光影和现实的传奇。当我闭上眼睛,一幕幕的画面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美国有一座东部城市叫做费城,如果你询问当地人,"费城的标志人物是谁",你可能会听到一个答案是艾弗森(原费城76人队队员),但是一定会有人告诉你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洛奇",一个从电影里走出的"真实"的人。  相似文献   

13.
杨雷 《世界文化》2015,(1):12-14
<正>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和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所谓"圣三位一体",其实是神学意义上的一个名词,表示独一的真神有三个不同的位格(即基督教通常所说的"圣父""圣子""圣灵"),但却是合一的。通俗的说,就是这三位导演的电影中都弥漫着浓烈的宗教色彩。而其中,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用诗一般的语言倾注着自己对人类灵魂执着而深切的关怀,堪称电影世界里的宗教圣徒。  相似文献   

14.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涉及到当下我国文艺创作生态的低劣化问题,而凸显在当下国产电影创作生态低劣化的症结就在于"唯票房论"。事实上,屡被诟病的国产电影工业化生产规模扩张与艺术精神丧失的悖论不仅仅关涉电影创作生态、传播与接受生态、批评生态及整个电影生产生态出现的问题,还关涉国产电影工业化进程不完善的现状导致电影收益方式过分依赖于单一票房收入致使电影制作和生产"唯票房论"的滥觞,这是国内电影生产工业化进程还未完善所造成的。如何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单纯的"票房至上"走向多元的后电影营销及衍生产品的开发利用,这是当下国产电影亟待解决的命题。好莱坞电影《阿凡达》以其无与伦比的3D技术、非凡震撼的声画奇观、深切的人文关怀、高扬的生态哲学,充盈的艺术审美以及多元的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成为当下工业化原则与艺术精神重构与共融的完美典范,对完善国产电影工业化进程有着普适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烙印的台湾导演李安在1991-2012年共拍摄了11部电影,从电影的获奖情况、票房收入、影评人和观众的口碑等指标体系看《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断臂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8部电影在全球受到热烈追捧,好评如潮。本文以上述8部影片为对象研究,发现李安电影带着浓厚的中国古典诗学的"胎记",电影是一种诗意形式,表现出的导演的诗人之"志"、人物和主题的含蓄美以及视听语言都具有中国诗歌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今天大概已经没有人否认"电影是一门艺术"这一命题了,虽然肯定还有人在思考"电影是一门什么艺术"这一问题。我们已经理所当然地认为,电影需要说话,但也有人说过,电影的对白要尽可能地少,因为画面本身比语言能表达更多的东西。这时,《艺术家》开了口,来参与到关于"说话"的讨论中。  相似文献   

17.
正继2017年印度影星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创造了12.95亿的超高票房后,越来越多的宝莱坞商业电影被引进中国市场,国内随之也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印度电影热"。这些宝莱坞影片凭借着迷人的异国风情、行云流水般的叙事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中国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有意思的是,包含最近引进中国的这几部电影在内,新世纪以来不少宝莱坞印地语电  相似文献   

18.
<正>刚刚获得第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殊荣的迪士尼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2016)一经上映便风靡全球,并且引发了诸多解读:《华盛顿邮报》称其"也许是2016年最好的政治电影",而另一个专业电影评论机构更直接称其为迪士尼动画工作室迄今为止最具政治化的电影,它试图在传递某些强烈的信息。公认的事实是它确实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但却深陷太多的隐喻中"。故事背景美国是文化多元主义的发源地,也是20世纪60年代席卷西方的社会运动的中心。《疯狂动物城》的故事仿佛带领美国人重温这段历史。首先,  相似文献   

19.
正有关电影、有关文学,单独拎出来任何一个便有无尽的话要讲。可就像优秀的人总会互相吸引一般,文学与电影总有意无意地交汇,进而向观众,或读者展现两种艺术交叠产生的幻景。1911年,乔托·卡努杜在《第七艺术宣言》中,第一次宣称电影即是一种艺术,使之成为与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并列的"第七艺术"。也许从那时,或不妨从更早时说起,电影  相似文献   

20.
冯晴 《世界文化》2014,(11):28-30
<正>由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创作的"饥饿游戏"三部曲《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燃烧的女孩》(Catching Fire)和《嘲笑鸟》(Mockingjay)一经推出就狂扫欧美各大畅销书榜单,狮门影业购买其影视版权,2012年同名电影《饥饿游戏》上映,2013年系列第二部《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上映,均在全世界兴起一片观影狂潮。第三部小说将改编成上下两部电影分别上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