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斯彧 《世界文化》2008,(12):13-15
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882年1月2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知识贵族家庭。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毕业于剑桥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和传记作家。他在担任慷希尔杂劫主编期间曾慧眼支持过哈代、斯蒂文生、亨利·詹姆斯等作家的创作,还主编过《国家名人传记大辞典》的前26卷,撰写过18世纪的英国思想史和文学史,被英国政府授予爵士称号。  相似文献   

2.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泰斗之一、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并因其戏剧创作的成就而荣获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尤金·奥尼尔,一生阅历丰富,交游甚广。他和同时代的许多名人,尤其是文化艺术界的名人都有过交往。在和众多名人的关系中,最具戏剧性的是他与美国名记者约翰·里德和与英国电影巨星查理·卓别林之间的恩怨。约翰·里德(1887~1920)是美国诗人、政论家、记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赴欧洲担任战地记者。1917年在俄国目睹十月革命爆发,写成长篇报告文学《震撼世界的十日》,最早向全世界全面介绍了十月革命的来龙去脉,列宁亲自为之…  相似文献   

3.
蓬生 《世界文化》2009,(4):40-42
凡是去过英国尤其在英国居住过的人,无不对英国的皇室文化印象深刻,以至于他们谁都可以不加思索地就此讲出一二来。  相似文献   

4.
前一段时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不断发出惊人的言论。他说,人类完全有能力利用自然规律实现"穿越时空",他还极力推崇制造"时间机器"。他甚至显得有些急切:"我们的人口和地球上的资源成反比,而技术的更新,也不一定会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因为我们人类的遗传基因中决定了自己的自私,所以我们生存的更多机会是将目光瞄准其他星球,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相似文献   

5.
尹粟 《世界文化》2022,(1):53-56
<正>古城故事我头一次听说"冬季抑郁症"就是在英国的冬天,这是一种在当地冬季相当高发的季节性病症。大概是因为英国冬天日照时间过短,下午三点多就能黑出傍晚的既视感,实在让人无所适从吧!为了开心过冬,我特意给自己安排了一次去巴斯的短途旅行。乘火车从帕丁顿站出发——就是电影《帕丁顿熊》里出现的那个帕丁顿站,车站上还有帕丁顿熊的雕塑,出游由帕丁顿熊送站,治愈力实在满分!火车在绿色的原野上穿行,经历过雨天、晴天,直到一个大大的牌子映入眼帘——"Bath",好家伙,直截了当就是"洗澡"的那个bath!  相似文献   

6.
郝岚 《世界文化》2010,(4):24-25
福尔摩斯原型 柯南·道尔1859年5月22日出生在爱丁堡,他的祖父是广受欢迎的漫画家,叔父们也都是名人:都柏林的国家美术馆馆长、英国著名杂志《笨拙》的设计者与插图画家等等。但是他的父亲是个不走运的公务员,沉迷于酒精。因为这个家庭的贫穷,柯南·道尔早期在家中接受教育,由母亲玛丽来教他。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弥尔顿是一位为国奋斗的先驱;在二十世纪的今天,他仍然是一位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伟大诗人。在约翰·弥尔顿的内心深处,确信自己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正如他在自己的一首出色的诗-《利西达斯》中所暗示的那样,荣誉总是驱使他去过"清心寡欲,勤劳朴质  相似文献   

8.
<正>18世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因创作《鲁滨孙漂流记》而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笛福在英国文学史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一些学者认为他是英国第一位小说家,堪称小说之父,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小说作为一门虚构的文类,在问世之初便遭受过非议。笛福面对虚构的态度较为复杂,他钟爱历史真实甚于虚构性的故事,但同时他又孜孜不倦于虚构的创作,其间的缘由得从虚构的两重含义说起。  相似文献   

9.
天命之年得王位1714年8月,54岁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在浓雾弥漫中乘驳船来到英国,他此行的目的是继承英国王位。乔治一世登上英国王位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奇迹”。虽然乔治一世声称他继承英国王位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实际上有不下50名信奉天主教的王室亲戚都比他有优先权。那么,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30年代,威尔·杜兰特(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深为大萧条所引起的高自杀率而忧,发起了"问全球名人:生命意义何在"的书信对话。令他惊喜的是,素以脾气坏闻名的记者、编辑兼批评家亨利·路易斯·门肯(H.L.门肯)给他回了一封客气而贴心的长信。在其中,门肯为了阐释自己的人生观,揪住六畜就不肯撒手,他提到"我不断工作和母鸡不停下蛋是一个道理":母鸡如果不下蛋,就会屁股疼。他非常庆幸自己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文字工作,并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11.
根据他堂兄的提议,马克·吐温一次去参观图索夫人名人蜡像陈列馆。他在一件精巧的作品前一声不吭地站了半天,忽然旁边有什么东西戳了他一下,把他从沉思中唤醒。他转过身,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一个惊得目瞪口呆的英国主妇,她手中的阳伞仍在指着他。“呀,老天爷,这是活的呀!”她惊呼一声,赶忙逃了出去。  相似文献   

12.
副警长瓦西·德军宗,57岁,从那铁灰色的头发,直到那双擦得锃亮的皮靴,浑身上下的每个部位都让人感到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警官。他毕竟是拥有14.9万名成员的泰国皇家警察局的第二号人物。但他的兴趣远不只限于法律、治安之类的事情。他面色严峻,内心却潜藏着丰富生动的想象力,可与创造出詹姆斯·邦德这个主人公的著名小说家伊恩·弗莱明相媲美。瓦西在他为时30年的警察生涯中,逐级地升到现在的职位。他一直过着一种双面人的生活。白天,他以“正人君子”的身分出现在警察局里。这个雅号是因为他的坦诚,他的那些关于如何加强法制、防止腐化的意见而得来的。晚上,瓦西在他所居住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伦敦吉尔斯东大街9号的墙上有一块蓝色牌子,上面镌刻着这样的名字: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特尼1880年逝世于此。这个名字,不仅现在的中国人不熟悉,就连在英国这个70%的居民每天都要喝一杯下午茶的国度里,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经历和来历。尽管他曾经做了一件对中国有着巨大损害,对英国有着巨大利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这里曾居住着一位深受世人爱戴的英国小说家,他笔下描绘的许多最令人难忘的情景出自这里的现实生活。6月有4天时间,56岁的拍卖商西里尔·鲍德温将把池的腰部填充得滚圆,身穿浅黄褐色的紧腿裤和级有银钮扣的燕尾服,头戴宽边平顶毡帽,鼻子上架着金边眼镜  相似文献   

15.
卡米洛·何塞·塞拉出生于加利西亚省伊里亚-弗拉维亚,那是他父亲的祖先——有的颇负名望,有的则是普通农民,生活过好几代的地方。母亲祖籍英国。他九岁时,举家迁往马德里。他在那里曾就读于几所由宗教团体开办的中学,后来毕业时,成绩  相似文献   

16.
国家二级演员、中国音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协会理事、西藏歌舞团副团长。197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教育家王品素教授,毕业后在西藏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他的演唱热情奔放,善于将美声唱法与西藏的传统及当代音乐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他曾多次在全国声乐比赛中获奖,其中,92年获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赛一等奖。并多次为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等录制唱片和磁带,还为影视节目演唱插曲等。他先后随中国西藏艺术团出访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及香港地区。他已载入忡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音乐家名人…  相似文献   

17.
正代尔夫特距离海牙市中心不过半个小时的车程,但确实是完全不同的内陆小镇风情。这座小镇被贴上了"欧洲蓝陶之乡"的标签,据说时至今日欧洲宫廷所使用的大部分精美陶瓷仍来自代尔夫特。但我对蓝陶并没有什么兴趣,我在海牙街头的橱窗里看到过蓝陶,类似青花瓷的造型,瓶身上绘制着欧洲人心目中典型的东方人形象——身穿朝服、拖着大辫子的清朝官员,因为那蓝得发黑的釉彩竟然有些林正英操刀的港产僵尸片的味道,令人倍感困惑。尽管同行的伙伴一再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生都与大英帝国紧密相连,他的作品大都渗透了浓浓的帝国意识,因此,吉卜林获得了"帝国诗人"、"帝国鼓手"等称号。但是,时移世易,他露骨的帝国立场使他受到冷落,他的名字逐渐变得陌生。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的兴起,在沉寂近百年后,学界对吉卜林再一次兴趣盎然,各种学术刊物上,吉卜林的名字出现得频繁起来。2007年,为了纪念他获得诺贝尔奖一百周年,英国特别拍摄了根据其自传改编的电影《我的儿子杰克》。  相似文献   

19.
英国辞典编纂家及作家塞缪尔·约翰逊博士(Dr.Samuel Johnson,1709—1784)是利奇菲尔德的一个书商的儿子,他从小在书堆中长大。他是最著名的英国作家之一,但有不少人写出了比他更优秀的作品。使我们对约翰逊有所了解是由于他的朋友詹姆斯·鲍斯韦尔为他写了一本传记。鲍斯韦尔  相似文献   

20.
锅炉工     
我在我们院子里已经不止一次地遇见过这个高个子、宽肩膀、一头厚厚长发向后梳着的小伙子了。每次相遇时,我们总是相互注视着,然后又默默地各自走开。不过我发现小伙子总是进第一栋去,而且通常也总是从第一栋出来。他未必是那里的住户,因为全院子的住户我都面熟。那末这个小伙子是上谁家去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