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问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在哪里,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国山水画是写意的,西方风景画是写实的",同时,大凡画画的人也都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画中画的是哪里啊?"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却切中了中西绘画差异性的要点,而其中最为明显的莫过于中国山水画与西方  相似文献   

2.
建十聊书画     
正喻建十,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创作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部美术学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联委员。我们开设"建十聊书画"专栏,藉此来探讨中国书画笔墨技  相似文献   

3.
正自从文人画兴起之后,文人知识分子开始掌握了画坛的话语权,特别是从元代以来的山水画更是呈现出文人画几近一统天下的局面,文人画的气韵与境界的追求也就成为后世山水画家们竞相企及的高标。其中被公认为达到文人画一等一境界的就是元代倪瓒的作品。他的画不仅具备了有宋以来文人画的共性特征,同时也具有十分强烈的个性特征,可以说他是中国绘画史中在注重自我表现方面践行最为出色的一位画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若说真正的文人画是从他这里开始的并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开设"建十聊书画"专栏,藉此来探讨中国书画笔墨技巧及精神层面的关系,解读一个好的书画家是如何通过"寄兴笔墨"来表达个人修养、品格和心胸的。社会现实生活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不言自明,虽说一些现当代艺术的表现已经不再是普罗大众所理解的那种视觉表象层面的真实,已然将触角伸向更深层面的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科学的思考,但是,不管其衍化出来的形式如何,都是由社会现实生活引发的,这一点几乎是共识。汉代许慎在其《说文解字叙》中开宗明义地阐述了汉字产生的由来,"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开设"建十聊书画"专栏,藉此来探讨中国书画笔墨技巧及精神层面的关系,解读一个好的书画家是如何通过"寄兴笔墨"来表达个人修养、品格和心胸的。唐寅(1470—1524),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在普罗大众的认知中,这位明代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书画家唐寅可以说是充满故事传说的历史名人,一段"唐伯虎点秋香"的风流佳话让人们  相似文献   

6.
正在观赏中国传统风格的山水画时却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幅画画的究竟是哪里啊?""题目写的是黄山秋色,怎么在黄山找不到这个景致啊?"但是,当人们在议论现实主义风格的风景画时则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瞧,画家把这个地方描绘得多美啊!跟真的一样!""哎呀,看看这幅画似乎把空气的清新感都表现出来了!"如此等等。为什么会有这样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开设“建十聊书画”专栏,藉此来探讨中国书画笔墨技巧及精神层面的关系,解读一个好的书画家是如何通过“寄兴笔墨”来表达个人修养、品格和心胸的。对书法略感兴趣的人,大多会说出汉隶、魏碑、唐楷之类的将时代与书体相提并论的若干术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自是有时代使然的缘故,那么,时代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8.
正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则说:"人正则书正。心为人之帅,心正则人正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书正矣。人由心正,书由笔正。"这种源于人们长期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将书画作品的好坏与人的品  相似文献   

9.
正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发源于中华,辐射东亚,千百年来几经变革,已然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由之也产生了不同的称谓。相对于中国的"书法",日本称之为"书道",韩国称之为"书艺"。称谓的不同虽然表示认知的相异,但是在"书法作为艺术现象的同时也体现着深切的人文关怀"这一点上,还是达成了共识的。也正是基于此,20世纪初日本曾就书法为艺术现象还是学养修炼展开过论争,而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开设"建十聊书画"专栏,藉此来探讨中国书画笔墨技巧及精神层面的关系,解读一个好的书画家是如何通过"寄兴笔墨"来表达个人修养、品格和心胸的。唐代有位草书巨匠张旭,人称"张颠"。到了宋代又出现了一位"米颠",他就是被称之为书画史上一个巅峰式存在的米芾。米芾生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卒于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迁湖北襄阳,晚年定居润州(江苏镇江)。虽然官至校书  相似文献   

11.
正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到日本研习书法,在与日本书法界的交流过程中很快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那就是他们书写实践研究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先秦两汉的镌刻文字和明清两代墨迹文字上,全然不见如我国长期以来对魏晋及唐宋书法的情有独钟,并且更知道了一个书法的专属名词——"明清调",用来特指明末清初间以张瑞图(1570—1644)、  相似文献   

12.
<正>在清王朝末年的衰微之季,改良主义代表人物康有为(1858—1927,广东省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不仅在政治上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竭尽全力,在书法艺术上也颇有振聋发聩之见解。他高举振兴雄强书风大旗,大力倡导崇尚魏碑书法。他在《书镜(广艺舟双楫)》中直论",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开设"建十聊书画"专栏,藉此来探讨中国书画笔墨技巧及精神层面的关系,解读一个好的书画家是如何通过"寄兴笔墨"来表达个人修养、品格和心胸的。北宋的苏轼在《文说》中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东坡先生提倡的是一种如天马行空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