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顾建华 《函授教育》2003,7(6):17-21
要构建浙江终身教育体系,从浙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的整体水平等情况来看,它具有较好的基础;从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教育的供需矛盾来看,它是十分必要的;其基本思路是:理论研究与区域实验相结合,整体规划,确立重点,分步推进,改革现行教育制度,符合国情,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要构建浙江终身教育体系,从浙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的整体水平等情况来看,它具有较好的基础;从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教育的供需矛盾来看,它是十分必要的;其基本思路是:理论研究与区域实验相结合,整体规划,确立重点,分步推进,改革现行教育制度,符合国情,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略论教育投资战略的演变及其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投资是投入教育领域中,用于培养不同熟练程度的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的人力、物力的货币表现形式.教育投资战略则是为了满足未来若干年教育投资需求所作出的整体和全面规划.教育投资战略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决策,它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的成功与否.从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以教育投资的比例为特征来划分,存在着重视物力投资、重视人力开发和教育投资以及人力、物力投资协调平衡等三种不同的发展战略.本文拟就前两种投资战略产生的背景,其在经济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 高等教育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从整体上看,它包括办学物质条件的改善、管理体制的完善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最复杂而艰难的,也足最深层次的工作。因为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不仅与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而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它还涉及到民族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观念的转变。纵观世界教育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十  相似文献   

5.
探讨小学教育性质的内涵就是回答“小学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站在不同的视角进行审视。从学校教育视角来看,小学教育具有制度化学校教育下的个体性、社会性、活动性的一般特性,它是小学教育的“枝叶”;从基础教育视角来看,小学教育具有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下的基础性和义务性的主要特性,它是小学教育的“主干”;从小学儿童教育视角来看,小学教育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奠基性、综合性、未来性、小幼衔接性的根本特性,它是小学教育的“根基”。只有同时厘定与澄明以上三个层面的小学教育性质内涵,才能从整体上真正理解小学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2012年我国各省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使用等级差法衡量了各省份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研究生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半数以上省份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北京、江苏、上海领先全国研究生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各省份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上一致,但天津、陕西、湖南、安徽、浙江相差较大;各省份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低水平协调和高位弱协调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来看。从具体过程来看,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从实施效用看,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从美育的育人目的来看,它包含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美育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它通过对人类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审美的方式达成人的自我完善。因此,美育在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构成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如何通过学校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8.
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区域性差异是影响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2010年与2020年公开的人口受教育数据,运用系统聚类分析、集中化指数和GIS技术,对中国31个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将中国31个地区按照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分为五类.从2010年到2020年,这五类地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约增长0.92年.教育的区域性差异主要在高中和高等教育的比重上.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中东部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优于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优于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从整体上来看,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发展是与经济发展日趋协调的.人口受教育状况的集中化指数下降了1.28%,证明教育发展水平逐渐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关系的研究,发现总体上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协同性逐年降低。从高等教育分类分析来看,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协同性也逐年降低。但前者的协同性整体上略高于后者,即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程度更为突出。因此,需要通过差别化加大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投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努力寻求适合于不同少数民族发展的教育模式,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科学引导;充分利用发展机遇,开放办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水平提高,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就业,从教育收益的角度来看,原因在于大学生企图实现教育收益最大化。不同地区间的教育收益差异受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因具有相对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实现更高的教育收益,因此成为大学生就业地区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民办高教是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基础。目前江苏提出了“高教强省”的发展战略。作为高教强省,不仅要大力发展公办高教,也应当大力发展民办高教,这样才能使江苏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大省,真正成为全国的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2.
江苏行业高校发展规模大、基础好、质量优,是最有条件建设"双一流"取得成功的省域之一。通过分析江苏行业高校学科建设的现实基础,概括其发展特点,总结先进经验,凝练江苏行业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兼具普遍适用性和区域特征性的方向、标准和路径,为江苏实施高教强省战略、完善国家"双一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发展方向,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它表现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提升,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发展形态的多样化,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确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以及对学习者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江苏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国际化、综合性、多功能的核心大港,建成"第四代港口"是大势所趋。而目前我省高职教育在涉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处在起步阶段,专业建设、培养模式、师资储备、课程资源等方面很难满足我省港口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分析基于"第四代港口"人才的需求走向,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高职教育研究,使高职教育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谢勇  王彦 《职教通讯》2012,(13):52-56
江苏省高职教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仍然处于低水平区域均衡层面,不利于江苏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合作力度、实施分类指导是促进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仍存在对其战略地位认识不足,社会资源分配不利,师资队伍薄弱,管理体制、机制落后,办学方式、教学内容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针对“十一五”浙江省总体规划对职教发展提出的要求,应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全面推动校企合作,加强职教中心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职教专项扶贫资金,完善职教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职教投入。  相似文献   

17.
“工业4.0”的浪潮在给德国经济发展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给德国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德国提出了职业教育4.0计划,开启了职业教育的系统变革:围绕劳动者数字能力培养,调整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建设数字化教育设施,实现传统教育模式数字化改造;分类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工业4.0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也应立足于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实施面向工业4.0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加快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师信息素养,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和普职等值性资格体系。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的模型,测算江苏省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江苏省教育对经济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江苏省仍应重视和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内部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经济梯度差异发展的现象。江苏省内部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在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梯度经济差异。原有的经济基础、区位、政策、交通、人才等方面的因素差异构成了三大区域经济梯度差异的成因。江苏省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倾斜,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加大教育投入来促进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