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树立远大志向是培养意志品质的前提一个人意志力的强弱与志向大小有密切关系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只有胸怀鸿鹄之志 ,立志报效祖国的人 ,才敢于面对学习上的各种挫折 ,大胆克服任何困难 ,从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每年在开学初都召开一次题为“理想与行动”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要求学生制定出周密的学习计划 ,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按照计划去做 ,无论是知识的积累、品德的修养 ,还是能力的提高 ,都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敢于战胜困难、不怕失败 ,只要有耐心、有韧劲 ,反复锻炼 ,坚…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知事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善于拔动学生情感的心弦,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做好大学生励志教育,就是让学生们了解到把学习当作天职,把激情化为动力,把理想变成现实.勉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正确对待挫折,积极自我暗示,自立自强自信,,努力实现学生学习上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品行上由"不敢犯错误"到"不愿犯错误"的转变,管理上由"我被管理"到"我管自己"的转变,发展上由"要我成才"到"我要成才"的转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让学生们在无论面对学习还是面对工作的时候都能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工作的态度.将原来被动的形势转化为积极主动的.  相似文献   

4.
一、立定志向,明确目标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①。张载认为:“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②。中学历史教学中,教育学生立志,一是指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胸怀大志,二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马克思曾说过:“我所知道的唯一的一门科学即历史学。”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马克思的话,如何确立学史的志向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第一堂引导课。我曾经向学生分析讲叙毛泽东读(三国),研习(资治通鉴),指导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红色道路.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还讲叙了…  相似文献   

5.
“会学”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具备如下几个特征:一是懂得学习“有用”,二是善于确立“目标”,三是善用学习“策略”,四是拥有迁移的综合能力,五是善于应对学习焦虑,等等。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定向、学会建构、学会累积、学会外化、学会反思,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励志教育“励志”,源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励:古同“厉”、“砺”,磨炼、振奋、劝勉之意。“志”有志气、志向、意志之意,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要求做成某事的气概,表达要做什么样的人的意愿和决心,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和活跃的心理成分。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8.
要让学生肯学、要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关键在于应用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传统教学的樊笼,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善于合作,善于运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9.
李启阳 《考试周刊》2012,(39):78-79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这样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励志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有着独特价值,它不仅是理想信念教育,更是人生规划教育、挫折教育、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励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应对生活和学习上的挫折,实现全面发展.在西部农村开展励志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通过榜样示范法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通过激励教育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自信心,通过挫折教育给予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通过多元评价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