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有趣,有意义的人名,作者充分利用构词法的特点,或运用同音异义词或双关语,使作品中的人名具有幽默感或象征意义.萨克雷的《名利场》里有不少这种具有讽刺意义或象征人物个性的人名,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这些人物以及整部作品,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幽默、辛辣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塑造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而对作品中人名的选取,不少作者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有些作品中的人名,既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又有加深主题的表达效果,真令读者叫绝。现以中学语文课本中几篇范文为例,来谈谈文学作品中的人名。  相似文献   

3.
英汉文学作品的人名寓意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名是一门艺术,也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利用语言符号区别他人的特定标志。而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往往是作者根据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征.身份或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而精心设计的。因此,本文就英汉作品中的人名寓意及其翻译方法做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赢 《文教资料》2013,(35):42-44
小说《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将人物的人名、绰号同人物本身以及作品主题联系起来,形成了人名、绰号隐喻,这些隐喻的翻译对文化传播意义深远.本文从概念隐喻论出发,结合文学语境和文化语境探讨《红楼梦》人名、绰号隐喻的形成机制,并针对隐喻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不同理解情况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词综》是朱彝尊等人精心编纂的一部著名词选。全书录有唐至元 6 5 9位词人及无名氏作品 2 2 5 3首。以南宋格律词派为正宗 ,极为推崇姜白石 ,体现出独特的选词标准 ,为“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在校雠方面 ,勘正了有关人名、作者、作者时代的许多错误 ,也存在选词不标出处、文字差错、作者舛误、作品重见等不足  相似文献   

6.
《词综》是朱彝尊等人精心编纂的一部著名词选,全书录有唐至元659位词人及无名氏作品2253首,以南宋格律词派为正宗,极为推崇姜白石,体现出独特的选词标准,为“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在校雠方面,勘正了有关人名,作者,作者时代的许多错误,也存在选词不标出处,文字差错,作者舛误,作品重见等不足。  相似文献   

7.
人名是为了指代方便而给人物的称呼,一些学养深厚的作者往往能在这并不起眼的人名上下足功夫,使人名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展示出一片奇妙的艺术天地,大大拓展了人名的功能。下面以中学语文教材为例,谈一谈其中“匠心独运”的人名给我们学习写作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全元文》中收录的部分作品文前题署的作者存有谬误。结合具体的篇目,将误题作者的类型概括为五种:一篇文章重收,分署两个不同作者;误将官职作人名;不明作家名字而分作二人;因字形相近而误题作家姓名;未审内容而误题作者。对误题作者现象发生的原因亦略加考论。  相似文献   

9.
一般地说,人名作为一种区别于此人与彼人的符号,具有特指性和符号性:每一个人名都与具体的所指对象相联系,都是某个人的特定标志;用于人名的语言材料大都失去了在语库中固有的词汇意义,只作为一种指别的符号。但在优秀作家的笔下,人名的符号性往往被变异性代替,人名获得了新的意义功能,由语言现象变为社会现象。它们与构成作品的其他因素发生种种联系,人物的取名成了作家艺术构思链条中的有机一环,其负载的信息失去了一般的单纯性而具有了多元性、丰富性。所以鲁迅说:“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浑名也不易。” (《且介亨杂文二集》)于是一门通过人名研究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的新兴学科—— “人名学”应运而生。《红楼梦》研究者欣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小说《井》的象征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海霞 《文教资料》2007,(27):25-27
伊丽莎白.乔利是当代澳大利亚和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令广大读者着迷。《井》是她小说中重要的一部,并被拍成电影。小说运用诸多象征,如人名象征、事物象征等意象,来揭示人物及作者隐秘的情感,赋予小说语言巨大的艺术力量,使作品超越题材本身的意义而指向辽远深邃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1.
人名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的焦点和难点。目前,学界对文学作品中人名翻译的讨论多集中在翻译方法、策略等的描述上,而对于所选翻译方式背后原因的探讨仍阙如,对人名翻译的研究仍缺乏系统性。以《海上花列传》(以下简称为《海上花》)英译本为引,结合古典以及近现代文学作品中人名翻译策略,对文学作品中人名翻译体系以及原因进行探讨,以期对文学作品人名翻译体系构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色温柔》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它之所以在出版伊始遭到冷遇,是因为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不是那么浅显直白地被读者理解接受.小说运用诸多象征,如人名象征、事物象征、动作象征和场景象征等,揭示人物及作者隐秘的情感,赋予小说语言巨大的艺术力量,使作品超越题材本身的意义而指向辽远深邃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牡丹亭》汪榕培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译者主体性在人名典故翻译中的发挥。《牡丹亭》中人名典故使用的特点有:人名典故在典故使用中占多数;人名典故多出现于人物对话中;人名典故连用情况较多。结合人名典故使用的特点和译者主体性,本文提出在翻译人名典故时,应从读者、阐释者和译文作者三个方面对人名典故进行分析,并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了解古代人名的避讳制度 ,将有助于消除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障碍 ,对古文学习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分析了中英文学作品中人名的共同特性。作者从命名意图、命名方式及中英人名互译等方面加以阐述,举出丰富的有代表性的实例,证实了中英文学发展过程中在人物命名方面的共同牲征。  相似文献   

16.
作者评介陶敏先生新近出版的《全唐诗人名考证》一书,认为该书广泛占有史料,穷究史源,缜密细致地考证出《全唐诗》中大量未知人名,并纠正了书中许多人名、官名、地名等错误,以及前人和今人对《全唐诗》中人名的许多误考,是研究《全唐诗》成就最突出、学术价值最高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7.
骆传伟 《海外英语》2013,(5X):179-181
《红楼梦》中的姓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命运、表达作品主题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的相关译文,考察人名翻译策略与姓名文化传递得失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霍译本对人名翻译采取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比杨译本单纯采用音译的人名翻译方式更有利于姓名文化的传递。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常以浓缩的方式表现丰富的文化内涵。《红楼梦》的命名艺术在人物的塑造中起着特殊作用,它们或刻画人物性格,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揭示作品主题,或暗含讽刺意味,在小说审美价值中占重要地位。文章从"三美"角度对《红楼梦》霍克斯译本中的人名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人名英译时"三美"的缺失与再现。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和绰号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它们可以使一部作品更加精彩,因此在目标语中如何诠释和转换文化意象是翻译过程中需要考量的重中之重。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分析探讨了《鲁迅小说选》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中人名和绰号的英译策略,提出了在使用音译、直译、变译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注释、解释的方法更好地实现原文人名和绰号的文化意象转换。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历来以描绘、刻画人物为主旨。作者通过强调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注重描绘、刻画人物的外貌、性格、心理状态等,而主人公的性格、形象等则多通过人物的对话、人物的经历、人物的名字等等来渲染。就拿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名字来说,作家在为各个角色取名字时并非随意安排,信手杜撰,角色在作品中的名字也是百般讲究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研究在英语文学的作品之中隐藏在人名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