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焕立 《教师》2012,(6):16-17
和谐的基本精神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理念阐述着“和谐”的本质。要在“和而不同”中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在追求“和而不同”中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在追求“和而不同”中构建和谐的同事、师生关系;在追求“和而不同”中构建和谐的生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育导刊》2011,(8):F0003-F0003
(一)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和活文化”内涵 “和活文化”的内涵里,“和活”包含“和乐”、“合力”、“活力”之意。 “和乐”,即和谐,快乐。因为和谐,才快乐;和谐是过程,快乐是结果。和谐是手段,快乐是目的;同事相处和谐,部门配合和谐,关系处理和谐;工作中讲“和畅”,即和谐、通畅。工作各方合拍,工作关系和谐,工作环节流畅,工作运作顺畅。  相似文献   

3.
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思想前提,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政治基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与繁荣是建构“和谐世界”的经济保障;协商对话、合作共赢是建构“和谐世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思想前提,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政治基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与繁荣是建构“和谐世界”的经济保障;协商对话、合作共赢是建构“和谐世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伦理思想研究中常从“品质”维度来诠释德性的价值,朱熹德性之学超越传统德性“品质”论,把德性价值指向为“和谐”。在德性生发上,朱熹认为“德性者,吾所受于天之正理”,德性表征为预定的“和谐”性;在德性内容上,朱熹以“生意”释“仁”德,德性内容具有和谐本质;在德性成就上,朱毒认为通过“理-分殊”和“格物穷理”可以达致“私欲净尽,天理流行”的和谐境界;在德性的践行上,朱毒以“明德者,…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和“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说,指出“仁”德施及万物才能“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和谐秩序才能建立,凸显了德性实践品性的和谐指向。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西方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科学主义思潮主要从结构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宇宙的和谐等方面论述了“和谐”;人本主义思潮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批判人的异化现象和高扬生命的和谐等方面涉及“和谐”问题”;宗教哲学和思辨唯心主义则主要从上帝创造的有序结构、和谐宇宙等方面论述“和谐”。这些论述既有需要剔除的糟粕,也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合理思想  相似文献   

7.
“和谐”思想在儒家的整个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儒家主张“和谐”是不同事物的共生共存状态;指出任何矛盾经过冲突与斗争,最终必定以和谐的方式解决;坚持“和谐”能够增强组织的整体力量。面对现代社会严重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协调发展,儒家“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企业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照“四谋发展”、“四个关键”的要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企业”这一主题,坚持“好”字当头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构建企业和谐人际环境;坚持以人为本谋发展,坚持以统筹协调的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一、课题界定 只有“人”自身,才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只有“我”的尺度,才是美的最高规范。所以,“和谐作文”的界定也应从“人”的自身和“我”的尺度去思考作文的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的“和谐”内涵。“和谐作文”是指在遵循一般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主观能动地和谐地“教”,学生通过主观能动地和谐地“写”,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新课程条件下怎样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要做到四变:变“单向型”为“双向型”变;“功利性”为“合作型”变;“间离型”为“和谐型”变;“主仆型”为“平等型”。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为了实施和谐教学,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构建和谐课堂。本文从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气氛;发挥教师主导,进行“变式”示范;激发学生参与,积极开展探究;开展有效互动,实现“教”“学”共生等方面阐述了有效实施变式教学,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宁乡县白马桥乡司法所实现了人民调解工作“四个转变”:“一家抓”向“大家抓”转变;“小调解”向“大调解”转变;“被动调解”向“主动驾驭”转变;“小服务”向“大服务”转变。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筑起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固屏障,促进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和谐思维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统一性;近代以来,“斗争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它惯性发展为建国后一段时期内的“斗争哲学”;现代和谐思维才真正实现了辩证和谐、理性和谐、法治和谐、动态和谐。厘清和谐思维的发展历程、树立辩证和谐的思维方式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4.
王学林 《教师》2008,(16):58-58
和谐,学生成长的平台;和谐,教师成长的动力;和谐,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的管理不仅仅是事务的执行,更重要的是“人”的管理,关注人、促进人的和谐管理才是最有效益的。和谐的社会呼唤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需要和谐的管理。营造和谐、追求和谐,和谐共生,共同成长,让管理奏出“和谐”的歌!  相似文献   

15.
“和谐教育”思想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在当前时期更突显其时代意义。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和谐教育”的实质内涵,首先指向的是作为教育目标的人的和谐发展,其次指向教育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调动,还指向学校管理层面的整体改进。学校应基于和谐教育理念进行整体课程开发,注重身心和谐与美的陶冶,“以美启智”、“以美储善”,提升教师的“文化自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课堂富有美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建构“和而不同”的课堂;在学校管理方面应追求“和谐管理”,打造真正的“共同体”,建立新型学校制度。  相似文献   

16.
略论和谐社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多次出现“和谐”一词。比如 ,在谈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 ,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在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 ,强调要“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在谈到维护社会稳定时 ,强调要“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 ,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特别是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 ,强调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使“社会更加和谐” ,并且指出 :“综观全局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 ,对我国来说 ,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平台。古人云:合者,和睦也;谐者,协调之意。“和谐”是一种美,“和谐”能产生美。作为教师应致力于“创建和谐的课堂”,在和谐语文课堂中,与学生一同寻觅文本事实的“真”,人文情怀的“善”和语言形式的“美”,让学生生命之花异彩纷呈,灿烂夺目。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本体论基础;“类生存原则”、“个体性生存原则”以及“共生性生存原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建构原则;这一建构原则在实质上就是生态和谐化与和谐生态化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19.
解读生命——启动生命教育工程奠定文明社会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解读生命, 是每个人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国家兴旺、人类幸福的根本。正确解读生命必须闯过“六关”。一是格物致和关;二是实践意识与“纯粹意识”区别关;三是“和而不同”的生命“具体”关;四是真实生命践行关;五是生命代际和谐关; 六是在当代中国条件下人人知良知行良行的“现实关”。过此六关,才能认同个人与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身与心和谐的真生命, 及认知、践行和传达真生命的良知良能与和谐话语。正确解读生命的过程是与真实生命“共鸣”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和谐与文化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词。和谐一词在中国古代本用于音乐,在礼乐教化中讲究韵律和谐,所谓的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后被引伸到政治领域,有所谓的“和谐则太平之所兴也,违戾则荒乱之所起也”。古往今来,和谐思想、和谐意识、和谐理念一直是中华民族政治家、思想家研究和探索的一个主题。从孔子的“和为贵”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