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问题提出 模糊语言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状态的不确定性的物质形式,是语言表现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仅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一册中,"模糊语言"据粗略统计和分类约有18种计330处,其中"主要"、"主要分布"有86处,"某些"、"有些"有43处,"绝大多数"、"大多数"、"绝大部分"、"大部分"、"部分"等有41处,"一定浓度"、"一定条件"等有30处,而且许多与重要概念、规律有关.如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所有现在生存着的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是与环境大体上相适应,不然就要被环境所淘汰.  相似文献   

2.
3.
卢敏 《学语文》2011,(2):34-3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对用精确语言进行表达的要求愈来愈强.但并不能据此否认模糊语言的存在及其功能。大量的语言现象表明,模糊语言的实际应用不仅广泛存在,而且在一定环境里其功能非精确语言所能比拟。下面我从语文课本中举出三例。来体现其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表述要简明,写文章语言运用要清晰、准确。但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常碰到一种语言现象,它与“简明”、“准确”恰好相对,这种语言现象就是我们要谈到的“模糊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5.
有些化学命题,由于命题者精心安插了一些“模糊语言”,从而使化学命题的云遮雾绕,扑朔迷离.答题者若不能周密细致地挖掘模糊语言中的不确定因数,往往会因“不识庐山真面目”而出差错.对于这类命题,必须谨小慎微,才能得其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6.
概率问题是遗传学问题分析中最基本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这类问题要想得到正确的解决,解读题目,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语,甚至对关键词语"咬文嚼字"十分必要.下面例析"咬文嚼字"在概率问题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潘太仲 《考试周刊》2011,(7):178-179
生命科学所研究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与其他自然学科相比,更具有人文性,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十分可行。本文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例,阐述运用小说式语言来创设生物学教学教学情境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跃农 《现代语文》2005,(8):45-45
在一些文章或谈话中,经常会出现“某某先生”,如“好好先生”、“乌有先生”、“南郭先生”、“东郭先生”等等.你知道这些“先生”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中,经常会在研究物质的量变规律、生命活动现象及计算等问题时,遇到关于“最(大)多”“最(至)少”“最高”“最低”“最快”“最适”等表述。这些“最”常与科研、生产、医疗、生态等问题紧密相关,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关注是高考中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的深刻性、应用的灵活性及社会热点关注程度的基本要求。如何正确解读蕴含在这些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学生常会在练习中遇到有关“阴影”的问题。在这些习题里,“阴影”多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蕴含着物质的量变规律和有关生物学意义,其本质主要是通过“阴影”这一层面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计算、概括表达等多种形式的思维能力。面对该类题目,许多学生常常感到很棘手;不知如何作答,或作答时表述不完整,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1.
陈艳 《考试周刊》2012,(77):15-16
准确性历来被视为立法语言的灵魂.然而立法语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模糊性。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中国立法语言中的模糊词语及其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演戏讲究扮相,扮得好,能吸引观众看戏,教书讲究教态,教态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记得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的私塾先生,他虽然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但他在上课时,对学生喊“读书”。自己也念书。每念到自己喜爱的句子时,便昂起头摇晃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学生见先生独自陶醉在文章中,也不再读书了。于是便有“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的”,有“画画儿”的。现在看来,这位先生的教态实在有点儿问题,他不顾学生的反应,也不管教学的效果。现在已经没有老师这样上课了,但却有其他比较死板的讲…  相似文献   

13.
“阶段过关”教学是以教材为载体,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综合了讲述、个别指导、发现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提高技能和素质(尤其是自学能力),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就“阶段过关”教学过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学习中学生“错误”的类型 在高中生物课堂学习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根据加涅的“学习过程基本模式”(图1),可以将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作如下的分类:  相似文献   

15.
张俊 《现代语文》2005,(3):32-32
“狼烟即烽火,古代烽火台上烧狼粪以报警,故名。”狼烟即烽火,这没错,但动物园里的人则认为,狼粪同狗粪相比并无什么特殊处。主要问题是,不可能收集到那么多狼粪。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通过总结不同学者对模糊性认识,梳理了模糊语言之所以存在的理论,提出了作者对词语模糊性的认识即模糊性存在于词语产生与理解过程中。总结了模糊语言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做了一定评价。在对模糊语言的理论认识和应用评价的前提下指出了模糊语言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精确性的盲目崇拜是建立在这样一条假设之上的:精确性和意义性总是一致的,越精确就越有意义,认为精确总是好的,模糊总是不好的。而实际的情形是,把复杂的模糊事物人为地精确化,势必会降低所用方法的意义性。美国的格·哥根曾说过:“描述的不确定性并不是坏事,相反,倒是件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者Reto Zach观察了美国北海岸乌鸦的采食行为。Zach发现,乌鸦只选长为3.5cm~4.4cm的大螺蛳,只飞到5m左右高度即丢下螺蛳。如果丢下后螺蛳不破,它就再把这一螺蛳衔至5m高处再次丢下直到壳破为止。这里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是为什么选这么大的螺蛳?第二是为什么飞到5m左右高度丢下?第三是为什么丢一次不破后还是把这一螺蛳重新再丢?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它们在言语交际中的积极意义是无庸质疑的。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也是会话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关键。两者并非矛盾,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从表面上看,模糊语言似乎违背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准则,但从深层角度讲,它使话语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更贴切,让对话更加精彩,含义更加丰富,制造“余音绕梁”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