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认为,正是在分外关注人际、人事这一传统特色上,隐逸文化与先秦诸子文化契合一致.而就历史发展阶段而言,宽泛意义上的隐逸文化,自始起即表现为对现实人事的关注,至先秦时期,诸子纷纷讨论、总结了隐逸文化中的这一人事人生内容,并在此点上呈现为不同的面貌和形态.由此意义上讲,它既表现了诸子(即士)文化对隐逸文化的广泛继承,同时又标志着狭义的隐逸文化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之所谓“士”,为仁义之士兼“异能之士”,即士之为士不仅要有以民为本的政治品德,而且要有安邦治国的行政才能。先秦儒家要求王侯公卿尊师重道、礼贤下士,而后者之得为如此,在其因竞相争雄而不能不竞相“养而择士”。先秦儒家于士之“养”态度鲜明,一是“可食而食之”,即指士农工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就如同农夫种粟米,工匠造轮车,商人通有无,士“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亦是自“食”其“功”因而无可厚非;二是“富贵不能淫”,即强调士以“君子当功受赏”为晋身之正道,而断乎“不可以货取”。  相似文献   

3.
先秦隐逸文化发展至屈宋,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即士人仕隐二元选择在实际上的第一次出现。我们以为,屈原、宋玉二人,分别从社会、个人两方面,表现了不遇士人的存在选择、精神状态,同时也可以说是为后来同样境遇的士人指出了两条大不一样的“出路”。由于楚文化在此时与中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可说已经融为一体了,故屈、宋所代表的.也可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所有士人进退出处的一个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古琴,作为我国传统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乐器,一千五百年来一直被士所推崇,二者互为作用共同形成了了异常深厚而又丰富的文化积淀,并成为融合中国古典哲学、文学、史学等传统文化的综合文化、震颤人心的心灵文化.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各种法律制度都在酝酿形成当中,其中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制度在这一时期就已初具规模。但“男尊女卑”的传统在先秦时期并不是象后世那样被严格遵守,先秦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地位虽不能完全与男子相比,但也并非是全然没有权利和地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先秦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地位呈现出过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的特色使得多种法律思想在激烈交锋中相互发展,而作为争论焦点的"人性论",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一时期法律思想的切入点.本文阐述了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法家、道家和墨家对于人性论的不同观点,并进而分析了人性论对先秦及我国古代法律思想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幽默”一词虽由林语堂在现代译介自西方,但以“大一统幽默观”来看,中国却有着悠久的幽默文化,先秦时期的幽默正是中国幽默文化的起始阶段,伴随着生产力和思维智慧的进步,原始社会的幽默种子在《周易》、《诗经》的时代里孕育萌发,在家国离乱、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茁壮成长.“谑而不虐”是先秦幽默的基调,讽刺寓理性幽默是主要类型,诸子文集、史传散文、俳倡活动是载体,寓言故事是其独特形式,比、兴则是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考古材料揭示了先秦古井的开凿技术与管理水平。井是人们日常饮食生活所必需,井水用于饮用,用于农业灌溉。古井用于“市井”之称,用于地名或人名之称,用于军事生活。不仅如此,古井还用于精神生活,或是理想生活的寄托,或被赋予悲凉与神秘色彩,赋予宗教祭祀色彩,发挥着特定的比喻功能。  相似文献   

9.
孔子"士志于道"的表述是对中国士文化本质属性的经典界定;道与势的博弈的历史运动形成了士文化传统的内涵。欧阳修士情结的实质就是要依靠对"道"的诠释来恢复知识、思想及信仰的批评力与有效性,从而让士阶层获得对抗皇权的话语权力,进而实现士的一个古老梦想:居于政治主体地位。综观欧阳修一生,不难发现士情结与其生平相纠缠的轨迹。换言之,正是一种难以抛却的"自主性"的士情结铸造了欧阳修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作为"百家争鸣"中最早形成的学派,儒家思想支配了中国古代法律几千年,渗透于古代、近代的立法、司法活动,也影响了当代法律的思维方式。本文拟通过对其基本内容的阐述,分析其对中国当代法律的影响,着重其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先秦法家在春秋战国的变革时代对法律起源思想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他们从历史进化论和人性论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法律起源的理论前提,并从"利"的层面出发阐发了法律起源思想.历史地分析和评价其思想有助于对"以法治国"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先秦法家在春秋战国的变革时代对法律起源思想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他们从历史进化论和人性论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法律起源的理论前提,并从“利”的层面出发阐发了法律起源思想。历史地分析和评价其思想有助于对“以法治国”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作为中华民族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非常久远的史前历史。从地下遗址遗物来考察,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谷物种子的发现、青海乐都柳湾彩陶的出土、青海西宁上孙家寨的环臂踏歌舞蹈彩盆以及青海海西诺木洪文化的发掘,则表明先秦时便有原始族群在青藏高原活动着;从传世文献记载我们也得知,先史时的青藏高原为古羌戎人的活动场所,殷、周时期,青藏高原为"羌戎之地",而齐家、卡约、辛店、诺木洪等文化,乃至马家窑文化,以时代和地域而论,亦应该是羌人文化的遗存,至少也当属"先羌"文化的范畴。当中原历经夏、商、周三代步入文明时代后,生活在青藏地区的古羌人也在新石器时代的基础上迈入青铜时代,并创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青藏高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国家形成后,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法律实践的进行,出于对司法官吏的培养、法律知识的宣传及法学理论的研究等需要,法制教育活动也开始出现。探讨先秦时期法律的传播教育的状况,有助于了解我国早期法制的发展进程和加深对法律在当时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一据史书记载夏代已产生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如《孟子·滕文公上》里讲到夏代就“设为序学校”,以教育培养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有射御礼乐等。传说中的夏礼是由原始社会末期祭神祈福的祭扫仪式改造而成,以《史记·礼书》所讲的“上事天,下事地,酋先祖而隆君”为主要…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教育和化研究中,我们始终没有澄清意识上的混同,这种混同在化定位上主要表现为三个问题:即把中国传统的士视同今天的知识分子,这样便混同了中西化的不同走向;将化定义为有价值的人工创造;以及视西方化为人类化的最高形式--甚至唯一形式的功利主义立场。只有澄清这三个问题,我们才能发掘中华民族化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成分,进而高举中国化中人主义的旗帜,为人类摆脱现代科技理性精神危机,做出我们民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考古证明:远在5-lO万年前,邢台就有了人类活动。在市区内发现仰韶至商周文化遗址三百余处;1990年邢台发现南小汪西周遗址、葛庄先商文化遗址和西周邢国墓群。研究证明:南小汪遗址在西周时期是一处与邢国王室有密切关系的聚居地,应为邢国都城遗址,给研究邢国都城提供了实物依据。葛庄先商文化遗址为进一步论述商人起源“祖乙迁于邢”“昭明居砥石”等问题提供了大量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中国先秦地域文化的研究可谓百舸争流,百芳争艳。以山东淄博为中心的齐文化研究、以山东曲阜为中心的鲁文化研究、以陕西为中心的秦文化研究、以两湖为中心的楚文化研究、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三晋文化研究、以京津为中心的燕文化研究、以江浙为中心的吴越文化研究等等,崛然而起,在研究成果方面,如《齐文化丛书》、《中国儒学史》、《秦文化论丛》、《楚学文库》、《晋国史》、《赵国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人性之论,以孟、荀、告、庄最为典型。四类人性观,于天与人、善与恶、心与生等诸关系上各有见地,各有其所得所失。对先秦文化中人性论作重新体认,于今时之人性研究当有颇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周勇 《广西教育》2014,(3):160-161
对先秦哲学思想和传统武术文化进行概述,并对先秦哲学中较为典型的儒家、道家、墨家、兵家、阴阳家等派别的思想与传统武术文化的契合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先秦时期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先秦时期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的关系。从狭义的华夏文化(中原文化)来看,东夷族曾创造出比中原华夏文化先进的史前文化,并积极影响着中原文化的形成;商朝以后,中原文化在吸收了东夷文化以及其它文化发达起来以后,开始反转过来给东夷文化以巨大的影响;西周时期,东夷人的光辉灿烂的史前文化逐渐被融合到齐鲁文化中去。从广义的华夏文化来看,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并列,属于组成华夏文化的一个子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