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曾国藩日记始记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内容涵盖治学内省、为人处事、军事谋略、家庭教育、生活经历等多个方面,是曾国藩人生阅历的主要载体。在治学方面,除记录每天具体的学习内容之外,日记还保存了曾国藩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治学经验,从日记出发研究曾国藩的治学态度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曾国藩的治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的人格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修身养性以进道德术业、立定志向以成丰功伟绩、反省迁善以求谨慎治事以及豁达冲融以圆人生百态等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心理失衡;缺乏志向,目标迷失及自负心理,社交障碍等。曾国藩人格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湖湘文化的影响及良好家风的熏陶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石。其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从四个维度来阐述:孝悌伦理是兴家之本、读书伦理是兴家之源、勤俭伦理是兴家之宝、和睦伦理是兴家之基。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新时期,学习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对构建社会主义新时期家庭伦理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的文化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晚清颓废不振的政局成为曾国藩文化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独特的曾氏家风对曾国藩文化思想的萌芽成型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湖湘文化与同时代的理学复兴成为曾国藩文化思想最终形成的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与湘中地域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关。曾国藩的思想和文化品性的形成与湘军的崛起,离不开湘中这片故土的社会文化风气的熏陶与浸染;曾国藩的思想文化对近现代湘中地区社会文化风气的形成、变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深远,尤其是曾国藩统领的湘军的崛起,更加剧了曾氏对湘中民间乡土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分成三部分,即从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背景、教育思想的内容、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来阐述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并结合现实情况概括了其思想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是晚清最有影响的督抚之一,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曾国藩的科学救国思想是通过引进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广泛招揽科技人才、积极筹划派遣留学生、组织翻译西方书籍等措施来实现的。曾国藩积极践行“科学救国”思想,倡导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这不仅增强了清王朝的军事与财政实力,延长了清王朝寿命,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曾国藩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西方科技,逐渐放弃了走科举仕途的道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种转变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提及子女和兄兄弟们的学习问题,其中不乏对语文教学有益的思想,包括学习态度、阅读、写作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在现代语文教育中仍属于较为先进的思想,对当前语文的教育与学习的启示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独特的治军思想有其精华部分,对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介绍曾国藩治军思想对李鸿章、蔡锷、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影响,说明曾国藩治军思想在中国近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研究者对曾国藩所从事的洋务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曾国藩洋务思想产生的原因;曾国藩兴办洋务的目的;曾国藩从事洋务的主要内容和成就;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文化和家庭的渊源。其一,曾国藩自幼受教于儒家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家训的影响,这可以说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其二,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湖湘文化性格的"任性刚直"、"好勇崇俭"、"气太强"等特征及湖湘理学的经世传统,使得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湖湘特色。其三,曾国藩出生在重视耕读的家庭,他们的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风和学风,这一点可以说是他家庭教育思想的实践来源。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是一个在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何以取得成功,历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曾国藩以"有本之学"构筑自己的学问体系,以"理一分殊"思想奠定自己的学问基础,以"中庸"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核心.三者构成曾国藩思想的大本大原.内在的大本大原是曾国藩成就其学术与事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是一代名臣,他的成功与湘军是分不开的。以湘军为跳板,曾国藩登上政治上的显赫位置,与此同时,在湘军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曾国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战略管理思想。这种战略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治军思想是曾国藩军事思想的核心,也是价值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部分.而在其治军思想之中,选将思想尤以眼光独到、识见深入而闻名.蔡锷采录和编订的《曾胡治兵语录》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曾国藩的选将思想.曾国藩选将重视“忠义血性”,强调将领“朴、德、勤、廉、明”等素质,采取广收慎用的人才使用原则,这与左宗棠的选将思想互有异同.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家乡在梅山文化区域,他曾长期在家乡生活和学习,后又受梅山名人思想的影响,使他的思想性格打上了鲜明的梅山烙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老庄道家的教育心理思想讨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即: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论述为学论与无为论;学习心理思想,论及学习的意义、过程、原则与方法;德育心理思想,探讨德育的过程、原则与方法;差异心理与教师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耕读文化思想是曾国藩家族经营的基本文化理念。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湖湘地域文化和曾氏家族文化传统是曾国藩耕读文化的思想渊源。曾国藩耕读文化思想对曾氏家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当今中国家庭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道德教育观包括3方面内容,道德目标、道德内容和道德方法,道德目标就是教育人成为“君子”。曾国藩德育目标则属于新老儒学的“仁学”伦 ,曾国藩的德育目标还受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那就是培养出来的人,不仅是“君子”,而且应是“有用的”。曾国藩首德内容包括在政治上爱国、爱民族、在思想上灌输儒学,理学与经世致用思想,在道德品质上崇尚孝、俭、勤等;曾国藩道德教育方法包知修养法,榜样法,说服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