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续遵义府志·艺文目录》,记载了遵义从汉代至清代的专著名称和作者姓名,充分展示了遵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清代的“沙滩文化”是遵义文化的一个高峰。沙滩在遵义城外,不过方圆数里一弹丸之地,郑莫黎三家在此休养生息,涌现出数十位知名学者,共刊行专著100余种,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遵义人为之自豪和值得继承的精神财富,但从近几年发现的资料看,《续府志》所载仍有遗漏,尚需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2.
莫与俦对遵义“沙滩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有坚实的汉学素养,以尹珍为榜样,从治学品格、治学方向、治学精神、治学态度等方面对贵州学人指明了学术门径,为沙滩文化崛起于西南、蜚声海内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遵义的沙滩曾是清代中叶全国知名的文化区,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与教育交融。教育以传统文化为根底,文化因教育而繁荣。在这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随着文化的转型,"沙滩文化"的光辉暗淡下来,引起人们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4.
赵翔 《教师博览》2007,(1):34-36
临川,江西中部的一块弹丸之地.也是一个令当今中国文化人肃然起敬的“才子之乡”,同时因为一种现象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每年成千上万的外地中学生对这里趋之若鹜,不为别的,只为一圆自己的大学梦。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化论坛》2010,(2):F0002-F0002
沙滩文化是清代后期出现在贵州遵义一带的地域性文化。它以丰硕的文化成果,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名噪海内外的文化名人而声名远播。它是贵州高原上绽开的一朵文化奇葩,更是贵州文化史、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化论坛》2013,(5):F0003-F0003
为把《教育文化论坛》办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优秀期刊,形成特色栏目,借以促进教育文化化、文化教育化、服务于教育文化事业和国家“软实力”建设,推进“以人为本”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程,《教育文化论坛》自2010年第1期起,在“区域教育文化纵横”栏目中陆续推出具有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阳明心学与贵州”、“沙滩文化及其影响”、“傩文化——地位、功能与传承保护”、“南域教育文化的奠基者——尹珍”、“屯堡文化——明代历史活化石”、“文军长征——浙江大学办学于贵州遵义湄潭”、“红色文化与教育”、“清水江流域7000年悠悠文化”等系列专题,获得了读者和业界的认可与好评。  相似文献   

7.
黎庶昌(1837—1896),贵州遵义人,我国晚清著名外交家和散文家,遵义“沙滩文化”代表人物之一。《西洋杂志》是其先后出使并留心考察德、法、美、西、意、比等国内政、外交、社会及经济见闻而撰著的书籍。文章以《西洋杂志》为线索,对走出黔北山门、睁眼看世界的黎庶昌给予了有见地的评价,认为黎庶昌敢于走出国门是“只缘心中有正气”,因而始终抱定“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学习西方的文化与思想,并从器物层面扩及到制度、精神层面,肯定了黎庶昌为中国近代社会传播西方文化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沙滩文化是贵州乃至西南文化的代表,是云贵高原上绽放的一朵历久弥香的文化奇葩。它从清代乾隆盛世开始,繁荣发展达一百余年,流风余韵,在西南独树一帜,深受国内外学人景仰。沙滩文化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其杰出代表。他们崛起于僻壤的贵州遵义山区,"学究天人,识通古今,著述宏富,义理深醇,在清一代的著作界占有极重要位置。"沙滩文化学人著作,涉及经学、文学、诗词学、音韵学、金石目录学、方志学、农学、教育学、社会学等  相似文献   

9.
杨军昌 《教育文化论坛》2019,(1):124-129,140
陈福桐先生(1917-2010),笔名梧山,贵州遵义人,被贵州学界尊为“贵州文化老人”“贵州历史掌故辞典”,以其大度、包容、严谨、渊博、爱才而享誉学术界(以下尊称“陈老”)。陈老幼读私塾,后入小学、初中,1935年毕业于贵州省立遵义中学。1937年赴上海读书,继因抗战爆发,回遵义任教并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并与中共遵义地下组织的同志一起创办快读书店、青年抗日救国会、音乐教育促进会、农村抗日宣传队等,后还任《民铎日报》主笔和《遵义国民教育杂志》主编。1944年任遵义老城标准学校校长并任教遵义几所中学,教授语文、历史。1949年10月接受解放军二野联络员委托从事迎接解放工作。1950年后先后任遵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贵州省文联秘书、《贵州文艺》编辑。  相似文献   

10.
黄万机 《教育文化论坛》2010,2(2):103-109,125
晚清出现在遵义东乡的"沙滩文化",是黎、郑、莫三个家族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百多年间,三家几代人中涌现了几十位诗文家和学者,人各有集。代表人物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在全国文学史、学术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郑、莫有"西南巨儒"之誉。黎庶昌是爱国外交家和散文家,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1.
地处边远的贵州文化在历史上主要是"蛮夷文化",汉文化在此影响甚微,发展步履维艰。遵义沙滩文化在晚清得以辉煌,主要是因遵义在明代平播之役后,大量汉移民的迁入,明遗民造成的社会心理影响,使儒家文化的传播成为可能,乾隆年间经济的繁荣与教育的普及始奠定了文化发展的根基;黎、郑、宦、蹇等家族先后在乾隆年间崛起,引领并改变了遵义的社会风气;道、咸时期时局的动荡及社会思潮的变化,使汉学中心不再局限于苏、皖、京师,而是多个区域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2.
黄梅理工学校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主体,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为一体,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相结合的职、成、普、训融通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处的素有“佛教圣地”、“楹联之乡”、“武术之乡”、“诗词之乡”、“挑花之乡”、“黄梅戏故乡”等众多美誉的红十五军诞生地黄梅县——县城东桂家山上。这里环境幽雅。  相似文献   

13.
徐焰 《老年教育》2011,(8):14-15
展开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最复杂的一段行军路线是在贵州遵义一带及其西北地区,著名的“四渡赤水”就发生在这里。《长征组歌》中有一句人们所熟知的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本人也把“四渡赤水”之战视为平生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14.
吕家河民歌村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是汉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2008年6月被文化部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而吕家河民歌也有具独特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5.
黔北遵义,秦属巴郡,汉归牂牁,唐名播州,从元代改称播州军民宣抚司隶四川行省,明代一度属贵州,后又隶四川。至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又划入贵州布政司。遵义历史上长期归四川辖制,是古代黔地通往中原的桥梁,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因而开化较早。上溯两汉时期,著名学者舍人、盛览、尹珍等就成为黔北文化的开山,在传播中原文化上作出了显著成绩,下迄清代中后期,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等一大批遵义名贤,在黔北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16.
清代贵州籍著名学者、教育家莫与俦,从政之时政绩卓异,其后在独山、遵义等地执教数十年,为贵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其学识、人品为后人所钦敬。  相似文献   

17.
黎铎 《教育文化论坛》2010,2(2):110-114
文章对作为地域文化范畴的遵义"沙滩文化"这一概念是否成立进行考察,通过分析其文化构成要素及内涵,探讨其时间、空间界限。认为"沙滩文化"这一地域文化概念,是能够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教育》2010,(7):F0004-F0004
千灯镇位于昆山市东南部,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2.2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73万人,流动人口5.72万人。千灯镇具有2500多年历史这里诞生过著名爱国学者顾炎武、昆曲创始人顾坚、昆山第一位状元卫泾。先后获“中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A级旅游风景区”、“昆曲之乡”等称号。  相似文献   

19.
我们刘海粟小学地处有“江南文化名镇”美誉的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这里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先有一代山水派大师恽南田,后有当代著名书画家刘海粟。这里是锡剧的故乡、竹刻之乡、菊花之乡,乃名副其实的艺术之乡。民间艺术的异常活跃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生长土壤;这里还是中国经济百强乡镇,经济富裕起来的人们逐步追求精神生活的高品位,让孩子学习艺术、提高品位已成为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浙江大学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西迁贵州遵义,全校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发扬“求是精神”,坚持办学的同时,致力于贵州的地方发展.在科技、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为贵州地方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