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行书结体的疏密变化疏密变化,是行书字结体时的一个重要法度。其含义,就是指行书字结体时,各部分和笔画之间的排列应有明显的疏松和紧密的变化,即或上密下疏、或上疏下密、或左疏右密、  相似文献   

2.
行书结体的向背变化 一、如何理解行书结体的向背变化 行书结体的向背变化,就是指一幅行书作品中,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字的各部分之间应有相向、相背或俯仰的结体变化,使其造型更加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3.
行书钩、挑笔画的变化及笔法 一、钩的变化及笔法钩,在行书中出现的机会相对较多。因为,有钩的笔画可以写钩,无钩的笔画大部分也可以写钧,即带钩。带钩可以增强行书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乃至整幅作品的连贯、流畅和呼应的风格,故古今行书名家作品用得较多。行书中的长钩(横钩、竖钧、戈钩、平钩、竖弯钩等),  相似文献   

4.
正谢光前书友的行书对联,书写的是李白绝句的后两句。此作书法主要受文征明行书的影响,亦有唐人楷书的影子。用笔比较果断,提按顿挫、钩挑牵连均肯定不疑,笔力较强;落款、钤印也比较妥帖。文征明书法结体平正且常取扁宽之势,故字既能稳重,亦能舒展。此作结体多取纵势,且有的笔画不能舒展,如"轻(轻)、舟、已"三字的结体重心不稳;再者,对联中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对比很重要,此作"两(两)"字太大,"声(声)"字太小,失于协调,需注意。  相似文献   

5.
行书偏旁部首的变化及笔法(一) 灵活多变、多姿多彩是行书结体的重要特征。作为行书重要部件的偏旁部首,也必然为体现这一特征而灵活多变、多姿多彩,任何一个偏旁部首也不能例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幅行书作品中的部首雷同或结体雷同。  相似文献   

6.
正印章是书法、章法、刀法相结合的艺术。书法是篆刻的前提,篆刻是书法的继续,所以,懂刀法、懂书法,对刻好印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印章是由一个或更多的文字组成的印文,每个字的结体都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有长有短,有多有少,有正有斜,有收有放,有藏有露,处理得当与否是大不一样的。如果你掌握了每个字的书写技巧和点画之间结体的变化,安排一方印章相对来讲就容易得  相似文献   

7.
刘用强先生的行书孟浩然诗《春晓》,章法布局合理,结体舒展秀美,笔画流畅自然。特别是春、觉、处、来、声、花、少等字,更好一些。这些字的主要笔画放得比较开,次要笔画收得比较紧,疏密对比和谐,计白当黑得当。如果将引首章下移一点儿,眠的左旁下部写短一些,正文的字距稍拉近一点儿,这幅作品会更美观。  相似文献   

8.
对比、和谐,是对行书结体变化原则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在行书结体变化中的艺术体现。纵观我国古今行书名作的行书结体,无一例外的展现了大小变化、长短变化、欹正变化等对立统一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行书结体的长短变化中国的汉字字体大都是方块字造型。如:篆书、隶书、楷书及魏体书,基本都是长方形的结体。每个字体中,字与字的高和宽也基本相等,区别在与篆书、楷书和  相似文献   

10.
正吴念辛书友的行书对联气息舒畅,字形端庄,点画灵动饱满;用笔灵动而不失沉着,点画顺畅光洁,提按强烈,粗细对比明确;字形开张,结体舒朗。略显不足之处在于,笔画粗细对比不够自然,比如"(艳)"字,左半部分全用细笔,右半部分笔画则过于粗重,"霜""霞"等字的横画过细,使得全篇略显程式,生动不足。  相似文献   

11.
悟室评书法     
正左甫杰书友的行书作品,笔画扎实,结体遒美,深得王羲之行书法理。此作在创作和书写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是一位很有成绩的书学者。现给作者提两点建议:1、重复的字尽量不要雷同,如"也""有""之""可"等字,应尽量变换写法。可参考《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结构变化。2、在王羲之行书上多下工夫,汲取精华,把字写活、写流畅,也可通过参加各种书法比赛,在磨炼中进步。  相似文献   

12.
第十五讲:欹侧
  字态之平正,如人之端坐;字态之欹侧,如人之行走。故欹侧之字,以笔画角度变化或偏旁部首位置偏移制造动势,如人之举手投足,正是其精神流露之处。欹侧,是行书中最常用的技巧手段之一,字态左顾右盼、顺应笔势,使通篇浑然一体又变化多姿。经典作品常在有意无意之间,传递出书手的深厚功底与精湛技法,表达出书手的书写状态与审美理想。颜真卿行书中的欹侧运用,非常丰富又别具特色,临习时宜多多揣摩,悉心体会其中妙处。就具体运用来说,有单字字态的欹侧、偏旁部首之间的关系、字组中各单字之间关系,以及行气呼应形成的中轴线摆动等等几个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13.
正第五章《乙瑛碑》的结体结体,也称结构、间架、间架结构,系指一字之中笔画之间的联结、搭配和组合。书写汉字,历来都重视结体,古人曾有"一字之法,贵在结构"的论述。结字因字、因体、因人而异,要想安排得体,甚至于称善称妙,确实需要一定的艺术技巧和艺术修养。明代赵宦光在《寒山帚谈·格调》中说:"书法昧在结构,独体结构难在疏,合体结构难在密。疏欲不见其  相似文献   

14.
正写好楷书结构,邹老师总结了四个要点,本期我们接着学。3.多(大)占少(小)让。每个字都是由数个笔画或几个偏旁组成的,要写好结构,每一个笔画就不应该写得一样长短,每一个偏旁也不可能写得一样大小,要做到笔画有长短变化,偏旁大小不同,也就是占、让的关系处理。如:笔画的占与让(红色笔画占位置,写得放开一些,其他笔画注意收敛。)  相似文献   

15.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既不像楷书那样一笔一画的规规矩矩,也不像草书那样连绵缠绕。行书的书写比楷书更为方便,比草书更易识别,它能够充分地表达性情,是可读性与欣赏性较好的书体。行书具有如人行走的感觉,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运动感。为此,行书的结字总原则是使之具有动势。具体做法如下:一、加强笔画的倾斜度。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由各种笔画组成的,要使每个人的字写得正确、美观、规范,就必须按照一定的法则组织笔画,这一法则就是结构。又称“结体”、“结字”和“间架”。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根据国家语委发布的3500个常用字统计,平均每个汉字9.78画,多的达24画。这除了点、横、竖、撇、捺、提6种基本笔画外,还有8种变化笔画和14种复合笔画。在构成汉字时,有的笔画互相交叉接合的部位不很明显,较难判定其笔形和笔画数。这对于运用笔画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是个障碍,且写出字来笔顺往往不合理、不规范。那么,怎样判定汉字的笔画数呢?  相似文献   

18.
正临帖靠帖突破现状李昭泰书友的隶书,行笔沉涩,笔画厚重。结体方正,立字稳健。字疏行紧,疏密关系处理得当。此作,尚缺少帖意,两年来水平基本徘徊不前,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升华格调。猛攻《曹全碑》,提高眼界和书写能力,破低俗笔法,立高雅书风。二、提高笔画质量。(1)笔画要盈中,克服"尽(尽)"字波画、"远(远)"字捺画等此类长笔画中段力弱势怯之不足。(2)波脚、捺画要伸展,摒弃其蜷缩窝憋之不足。(3)笔画要流畅,力戒气血凝滞之不足。三、落款字再大些,以求与正文相协调。临靠汉碑焕发新姿郭国俊书友的隶书,用笔沉凝,笔画沉实。结体凝重硬朗。布  相似文献   

19.
<正>书法,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之上的独特的东方艺术品种,通过汉字单色的线条、色块的有机组合,凭借飞灵的笔法、严谨的结体和通篇贯通的气韵,撞击着欣赏者的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行书,在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中既兼顾了快捷灵动的笔法,又保持了汉字结体的严谨,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在欣赏历史上各位书法大家行书的名帖名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作品里,或是在同一个作品里的不同地方出现,结体、大小、粗  相似文献   

20.
王立信先生的行书作品《苏东坡·赤壁怀古》,字体端正匀整,结体规范,用笔丰润率意,单字结体方整而漂亮,行笔流畅收放有致,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结字功力。 行草作品堪称书法最高境界。羲之云“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其特点是“艺术性强、变化多、结合难、贵在自然”。但观王立信先生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