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遵循教育与教学并重的原则,创建教育管理学分制,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遵循教育与教学并重的原则,创建教育管理学分制,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需更新观念,遵循教育与教学并重的原则,创建教育管理学分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策划、组织、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活动结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考核范围。  相似文献   

4.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手段来衡量和管理学生学业状况的教学制度,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追求教育民主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促使当前我国高校实施的学分制走向这一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实际是使“实然”走向“应然”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手段来衡量和管理学生学业状况的教学制度,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追求教育民主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促使当前我国高校实施的学分制走向这一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实际是使“实然”走向“应然”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把实行学分制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伊始,国务院在批转关于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就作出规定:“电大学业考核采用学分制。”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学分,允许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并把必须取得的总学分作为达到毕业要求的业务标准。  相似文献   

7.
根据武汉市教委关于“中职学校开展学分制试行工作规定”的精神,我校认真组织了学分制的试行工作。通过近一年的试行,我校以课程综合化改革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学分制课程体系的优化,深化了学分制教育制度的改革,推动了学校教学的整体改革。 学分制是重视学生个体发展,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它是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8.
试论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分制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显著特点,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被认为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一、学分制的产生及发展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基本单位,以取得最低的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早在18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的传统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在保留基础学科的…  相似文献   

9.
促进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学分制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分制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冲击1.对教学管理模式的冲击。学分制的核心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趣味发展,注重目标管理。学分制教学模式下,准许学生自主选专业、选任课教师、选上课时间、选修业年限,淡化了班级和年级概念,现行学生教育管理基层组织对学生的约束力及影响力下降,已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管理的目的,从而使现行的学生工作运行体制无法正常运行。这样就可能造成教学管理秩序混乱、选课质量不高、教学计划弹性不够等等问题。2.对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冲击。目前,高校学生党、团基层组织设置是同学生行政管理基层组织相一致,自上而下建立一个从学校党(团)委到学院(系)分党(团)委、年级学生党支部(团总支)、班级团支部完整的党团组织管理体系。学分制打破了专业、年级界线,高校现行学生党团基层组织建设与学分制条件下行政管理基层组织相脱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3.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有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力,没能及时找到学分制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办法,结果造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一些学生思想素质下降。这是因为学分制改变了过去学年制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教...  相似文献   

10.
学分制作为现代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制度,充分体现了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世界认同度和普及度极高。高职学制是中国特色教育中的“另类”,学分制如何建立完善、其可行性有效性如何保障、课程设置与学分制如何匹配、学分奖励与学分互认如何施行等,都是推行学分制亟待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必将推动高校教育的整体改革。但学分制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的切实推行和不断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因而,探索适合中国高校特点的、适合本校特色的学分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分制教育管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学分制教育管理效能发挥的原因1.学分制的市场性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计划性之间的矛盾(1)从社会大环境看,尽管我国正在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但远远还不够健全,人才市场刚刚开始,政治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各种配套改革没有跟…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分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一词来源于英文“Credit”,可以将其解释为“对学生完成一门特定课程予以承认的证明”[1]P56。学分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发展于美国,并在随后为其他许多国家所采用,成为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选课制与弹性学制相结合是学分制的两大基本特征。由于学分制在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学分制在中国很多高校逐渐得到推广,已呈现程序化、系统化和成熟化的特点,但也出现了发展中的瓶颈,具体表现在:学分制弹性不够,选修课制度还不完善,学分制管理与现行政策不配套等,造成了学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弹性学分制下的学分银行应用出发,旨在总结推广以学分银行应用,突破学分制的管理及评价模式的局限性,进一步完善以学分制管理为基础的、学分银行广泛应用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形成个性化学业指导体系与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相似文献   

14.
我校从1994年起在企业管理专业试行学分制,经过4年努力,试点班学生已全部毕业,教学效果良好,该课题研究成果已通过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鉴定。一、学分制的特点和优点学分制是一种学籍管理制度,在教育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已广泛实行。它有以下特点:1-学生每学完一门课程,成绩合格,即获得与该课程相应的学分,取得足够的学分后,准予毕业各门课程的学分值不同,一般来说,课程教学时数每20课时左右定为1学分。学生学完某门课程后,若成绩不合格,则应重修,俗称“留科”。采用学分制后,只…  相似文献   

15.
试论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分制是以学分反映学生学习的量,以学分绩点反映学生学习的质的一种制度。它的有效实施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学生管理模式。辽宁工学院在广泛调研并吸取各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试行了以“取消班级、与系分离、分区管理、强化指导”为主要内容,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学区管理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文摘荟萃     
创建中等职校学分制教育管理制度徐光伦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9期上撰文认为,创建学分制教育管理制度是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是教育技术创新的必然,是新世纪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强烈需求,有利于构建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学分制教育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制定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制度。新的学籍管理制度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动态性,实行随时都能注册入学,修满并取得规定学分就可获得学历证书。2.实行新的收费管理制度。应按学习学分的多少,综合核算进行收费,取消按学年制或按学期进行收费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3+X”的高考改革,普通高中积极进行探索,其中以学分计量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学分制”的实施,成为学校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分制的主要优点是便于根据受教育的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受教育的自主性,有利于强化目标管理,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普通高中不宜把“学分制、当作一项教育政策强行加以推广,而课程设置是实行学分制的核心问题,师资力量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学分制在全国高校的普遍实施已成为客观趋势,它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成方式,以及学生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会带来较大的冲击。文章仅就学分制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其对策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用学分来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它与学年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的目标管理制度,学年制则是一种以既定教学课程进度和学习年限为基础的过程管理制度。因此,后者不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多变性的需求。况且缴费上学的实施后,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学会提出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多的灵活性要求。 但是学校从实行学年制管理改变为学分制管理的梯度太大,而且中专学生年龄偏小,自主能力较弱,中专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我校采用规定学生学习年限,但又是以学分来计算学习量的学年学分制。 我校于1995年在新生中开始试行学年学分制,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对中专学校实施学年学分制这种教学管理制度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林静 《教书育人》2006,(1):22-24
学分一词来源于英文“Credit”,可以将其解释为“对学生完成一门特定课程予以承认的证明”。学分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发展于美国,并在随后为其他许多国家所采用,成为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选课制与弹性学制相结合是学分制的两大基本特征。由于学分制在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学分制在中国很多高校逐渐得到推广,已呈现程序化、系统化和成熟化的特点,但也出现了发展中的瓶颈,具体表现在:学分制弹性不够,选修课制度还不完善,学分制管理与现行政策不配套等,造成了学分制的封闭发展,直接影响到学分制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引起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学分制改革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