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心目中的记者”是《新闻实践》今年第一期推出,以广大作者及常与新闻界打交道的人为主要撰稿者的栏目。群众是最公正的裁判。他们以亲身经历和感受撰写对记者、编辑或赞美、或批评的文章,真实、深刻、生动,可信可读。专栏犹如献给新闻工作者的一面镜子,栩栩如生地照出执著敬业和作风不正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使他们从中得到激励、监督和鞭策。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闻行业年度最高奖项,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榜单的出炉都会受到新闻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极大关注,并影响下一年度媒体选登新闻作品的导向。源于此,吕道宁先生“优中选优”的集结出版《问鼎中国新闻奖》,对指导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办报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书中创新性地将采编经过实录纳入其中,更可视为广大编辑记者学习临摹的指南,是一部“接地气儿”的新闻实用书,可以说为新闻界做了一件好事、实事。  相似文献   

3.
我与《新闻知识》打交道已三年多了。认识她后,每期必读,尤其新闻知识讲座、业务研究和各类体裁的采写经验,还有各地优秀通讯员的经验交流,更加引入爱读,使我受益匪浅。我的豆腐块文章及新闻报道,先后在地、省和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我上学时就钟爱文学.向往“记者”,上十年的闭门造车,一切良苦用心付之东流。经文化馆一位老师的指导与介绍,我与《新闻知识》交上朋友。认识她,我这个小人物在工友眼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记者”。当年我在《中国电视报》上就发了2篇稿,《汉中日报》7篇,《中原铁道报)、安康铁道报》共19篇。《新闻…  相似文献   

4.
读过《为了社会的良知──嘉禾 舞弊丑闻曝光始末》,又读了国防科技大学刘朝先生的文章《记者,你为何事先不报告?!》,感到刘朝先生的观点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能理解他盼记者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热望,也比较了解某些记者“抢新闻”、“挖新闻”的职业“惯性”。首先我要说,就这条“新闻”而言,我希望舞弊者受到应有的处罚,而受到连累的无辜者能够扬眉吐气,这样才是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公平和公正 那么,有关记者对此负有什么责任? 我认为,从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党性要求和宣传纪律来看,对本文讨论的个案而言,记者不应“为新闻而新闻”…  相似文献   

5.
《中国记者》许多文章具有相当的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容量与篇幅也很适当。我历来把《中国记者》作为首选新闻刊物,盼望她成为每个新闻从业人员形影不离的良师益友。 面临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我们切盼从《中国记者》汲取更多的智慧和营养,使刊物变得更精彩更有实用价  相似文献   

6.
一期又一期的《中国记者》叙述着编辑、记者们走过的路,是理论融于实践之路,其中有艰辛和曲折,也有喜悦和成功。它的文章是写给正在工作的编辑、记者的,同时也是写给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中国记者》是记者、编辑和未来新闻从业人员的朋友。  相似文献   

7.
《中国记者》2012,(4):50
一期又一期的《中国记者》叙述着编辑、记者们走过的路,是理论融于实践之路,其中有艰辛和曲折,也有喜悦和成功。它的文章是写给正在工作的编辑、记者的,同时也是写给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中国记者》是记者、编辑和未来新闻从业人员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中国记者》2012,(3):64
一期又一期的《中国记者》叙述着编辑、记者们走过的路,是理论融于实践之路,其中有艰辛和曲折,也有喜悦和成功。它的文章是写给正在工作的编辑、记者的,同时也是写给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中国记者》是记者、编辑和未来新闻从业人员的朋友。马胜荣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9.
今年新闻出版总署将有一系列规定、条例陆续出台,以加强对新闻队伍、新闻采编活动的监管。据了解,新闻出版部署在今年力争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报刊采编人员的准入退出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退休以后,和北京日报联系最密切的地方是《新闻与写作》编辑部。《新闻与写作》刊物给我的感觉是内容更丰富了,作者队伍更扩大了,水平更高了。我提个建议,怎样吸引各报的记者来关心阅读  相似文献   

11.
今年第一期的《中国记者》刊登了一篇《关于新闻基础理论研究人员的调查》。其中的一项是:您是否经常与新闻业务人员交往,您认为他们对新闻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的情况如何。 据说,日本的新闻界把专家们视为“天敌”,因他们挑起新闻媒介的错误来入木三分又毫不客气。接受《中国记者》调查的这些专家当然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朋友,但是我想,读了他们对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看法,新闻圈中的不少人可能会产生自惭心理。在八位被调查的专家中,除了一位没有正面回答外,其他七位的基本看法是:“重视学习新闻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2.
政策要闻     
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6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等新闻采编人员及提供技术支持等辅助活动的其他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采访、参加会议、听取传达、阅读文件等职务活动中,获取的各类信息、素材以及所采制的新闻作品,其中包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未公开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民新闻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支强大的队伍:一支是专业化的新闻大军,一支是不脱产的通讯员队伍。延安《解放日报》社论《展开通讯员工作》中说:“我们的报纸就不仅需要有能干的编辑与优秀的记者,而尤其需要有生活在广大人民中间的、参加在各项实际工作里面的群众通讯员。”一个新闻机构的职业记者再多,它只能跑一些“点”,而散布在四面八方、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通讯员掌握着“面”;点面结合,就能更充分地反映出各条战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您好!《新闻三昧》1997年第7期“业务研究”栏目里刊登的《简论新闻作品的风格》一文,写得特好!反复读后,觉得很有味,很受启发一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能否请当今中国新闻界的名家(或者说作品很有特色的记者们),每期在《新闻三昧》上来和我们广大的企业报的记者编辑们谈一谈他们的成功之道。我想,最好是能由读者点名。同时是  相似文献   

15.
发表在下面的《当死亡向我袭来的时候》一文原载1982年9月19日《纽约时报杂志》,曾获1983年普利策新闻专稿奖。在这篇专稿中,作者南·罗伯逊只是忠实、朴素地介绍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这就是西方新闻学者所说的“个人经历报道”。“个人经历报道”并不始于今天。英国一代名相邱吉尔青年时代当记者时,就报道过他自己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见《西方新闻作品》一书中介绍的《我身体虚弱,但我却自由了》一文)。这里说一说为什么允许“记者写自己”。其实,道理不难明白:公众心目中的新闻,同新闻工作者理解的新闻并不完全一致。对于一般读者(听、观众)说来,记者笔下的任何足以引起他们兴  相似文献   

16.
跃上新高度办出新水平○《新闻出版报》总编辑本刊特稿  当新的世纪到来之时,获悉《新闻与成才》杂志更名为《军事记者》,作为曾在部队从事过军事新闻宣传的一个老兵,又作为新闻出版战线上的一位“新闻官”,我十分高兴地以这种“双重身分”热烈祝贺《军事记者》的诞生,并预祝她在新世纪的艳阳春雨中,根深叶茂,硕果满枝。  名曰《军事记者》,理所当然要姓“军”、言军、写军,要通过军事记者和军队广大专业和业余新闻队伍的笔触,反映火热的、现代化的军事生活,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崭新风貌。毛泽东同志说过…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清华大学为学生记者增订《新闻与写作》 清华大学《新清华》编辑部重视校刊编辑记者队伍的建设,最近为该刊所有编辑和学生记者每人增订了一份全年的《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还不定期的邀请首都新闻界的资深编辑记者来校举办讲座,进行交流,使校刊作者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四十年代的重庆,是新闻从业人员荟萃的地方。报纸多,通讯社多,新闻记者也多。抗日的烽火从天南地北把这些新闻从业人员赶到一块来了;时代潮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是在新闻阵地上,阵线却格外分明。一方是以《新华日报》为堡垒,配合《民主报》,围绕着为数众多的民间进步记者;一方是以《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和平日报》为首的反动派大小报社的记者。双方列阵交兵,旗帜鲜明。一方为保障人权,忠实新闻报道而战  相似文献   

19.
梅展 《视听纵横》2006,(5):77-78
2004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和《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广播电视队伍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广播电视新闻职  相似文献   

20.
海军政治学院阎王才和大连日报段继凯同志,在教授业余新闻写作和报纸宣传的实践中,精心探索业余新闻写作的规律,最近有《业余新闻写作》专著面世。静夜展读,多受启示,不禁想发点议论。在我们的新闻大军中,有一支举足轻重的队伍,那就是广大的业余新闻写作群。这支队伍的重要性,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所深知的。打个比方吧,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们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由野战兵团。地方部队和民兵游击队组成。如果把专职新闻工作者比作野战兵团,那么各级机关的新闻干事和广大通讯员,就是地方部队和民兵。可见这支队伍是三分天下有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