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究竟有没有天才?“天才”二字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如若认为人的知识、才能不是后天获得的,而是一出娘胎就有的,所谓“生而知之”、无师自通,无疑,这种“天才”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既反对这种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天才论”,又承认有天才的存在。所谓天才就是比较聪明一点,指的是个人的天赋。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就承  相似文献   

2.
我说90后     
如果我们所谓的“90后”,依然穿着绿灰蓝带补丁的衣服、背着个“军挎”,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念着革命的“老三篇”,张口革命、闭口共产主义,随时准备着解放全人类,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21世纪中国现代都市的大街上,  相似文献   

3.
我长大了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们说:“我是一名13岁的少年,初二的学生,已经长大了,请您们不要再百般宠爱我了”。 平常,当我看到您们忙里忙外,既要工作,又要照顾我,就觉得您们很辛苦、很累。于是,我想: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帮您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是,当我拿起脏衣服时,妈妈赶紧说:“放下吧,你怎么洗得好呢?”当我动手切菜时,妈妈又说:“算了吧,切着手怎么办?”当我准备和爸爸一块搬煤时,爸爸也说:“别累着,你去温习功课,还是我自己来!”看来,我在您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呀!我想对您们…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是一个有着高度革命功利主义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称自己的作品是“问题小说”,写小说就是为了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社会化变迁的角度看,赵树理的小说确实存在着较浓重的清官情结。何谓“清官”?原指封建社会能明辨是非,秉公办事,不畏权贵,不欺百姓的朝廷命官,我们这里所谓的“清官”,则是指一切社会中秉公办事的官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有所困惑:为什么我们的阅读课花了极大精力去强调课文主旨,课上得热热闹闹,好像什么都被学生“感悟”到了,但过不了多少时日,这篇课文就被学生忘得一干二净;可是,老一辈的先生对他们几十年前诵读的经典诗文,却能一字不误地流畅背诵,且运用自如昵?我们语文教学的所谓“现代理念”到底有多少“理”?所谓“传统教学”就一点不值得“念”想了吗?  相似文献   

6.
高静怡  袁军辉 《辅导员》2011,(23):53-53
我理解的八卦,就是所谓的“喜欢谈论”。在我们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说“你喜欢谁啊?”“你觉得某某女生漂亮吗?”等等,并且普遍还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为一种现象而困惑,每当国庆,我们就在天安门广场摆出孙逸仙的巨幅画像,以纪念他为我们推翻了几千年的帝制。他就那样与城楼上的毛泽东遥遥相望,互贺革命成功。但是,辛亥革命百年后、新中国60多年,中国到处是“帝都”、“豪门”,人们追求的是“皇家气派”、“贵族品质”。真正的贵族却又是破落的,真正的皇族基本是灰头土脸的;原本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无产阶级,内心却崇尚上流社会的生活,因为实在没有正宗贵族的训练,竞屡屡干出拿着玉玺砸核桃的事情。那么,我们到底是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政治斗争呢?还是羡慕妒忌恨呢? 我知道,仅仅纠缠为什么到处“帝都御苑”是肤浅的。问题的实质是革命的目标,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振兴和人类发展的终极话题。君主、立宪、共和、改良、革命、改革……,在通往人类美丽未来的门前,我们试着寻找“什么、什么,开门!” 好吧,就算应当是“芝麻”,成千上万种作物,你用穷举法比较弱智。我们必须分析研究,锁定那种开花后节节高的油料作物,这样,就不用走更多的弯路,让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从无数到有数再到有限。  相似文献   

8.
谁懂我们     
我们很幸福? 大人们常说,“你们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很幸福吗?的确,相对于“70后”乃至“80后”,我们有了更充盈的物质生活,我们被所谓的“幸福”笼罩.但在我们的感觉里,幸福却离得好远,如同镜中花、水中月,我们只是一群游走在幸福边缘的孩子。极度缺乏精神生活的我们只看了灰暗的天空。  相似文献   

9.
在邯郸市教育局提出的校本革命纲领的指引下.我校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发生改变,课堂实效得到有效提升。什么是课堂实效性?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这个问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0.
张素娥 《成才之路》2011,(36):95-I0020
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那么,我们怎样认识细节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1.
一、“革命”话语的转型:从清末到1920年代 张春田(以下简称“张”):陈老师,您的新著《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不久前出版了。这本书的题目很有意思,“革命”和“共和”正好是您讨论的那个历史时段(借用张灏先生的话就是所谓“转型时代”)的两个关键词。而您原来对“革命”就有研究。能否谈谈您是在何种语境中对革命的问题产生研究兴趣,背后又有怎样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总有一类学生令老师们不能释怀,那就是“差生”。说起“差生”,我们总会“愤愤然”,仿佛要除之而后快。然而,许多年来,非但没能除尽,反而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眼里所谓的“差生”,难道真是“差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史”教学如何由“史”向“论”转变?陈水林“小学讲故事,中学学历史,大学讲理论”这是中国革命史学科教学的三步曲。“中国革命史”作为国家教委规定的全国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课,讲理论怎么讲?讲哪些理论?目前,我校“中国革命史”课程...  相似文献   

14.
Easter Day     
对于同学们而言,复活节兔子、复活节彩蛋和复活节巧克力已不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了。可是,当我们与西方人同时庆祝复活节的时候,可曾想过所谓的“受难日”是在什么时候?用英文怎么表达?复活节为什么要强调“春分”?本文将为你揭开以上谜底。  相似文献   

15.
何琳 《小学生》2011,(3):17-18
1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明天 《教师》2013,(25):87-87
笔者在一所农村中学从事美术课的教学工作,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也不足,因此美术课不是太好开展。另外.现行的美术教材涉猎的知识面较广,许多内容学生很难接受,那些所谓的前卫派、先锋派、后现代派的作品,还有装置艺术、包扎艺术等。作为我们老师都很难看懂.更何况是学生呢?还有些所谓的“新”探索。农村中学生本身对传统的美术知识知之甚少,最基本的都很难掌握,那新探索怎么体现其“新”呢?慢慢地把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也给“新”没了。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了解的“孟什维克”概念基本上来自于苏联著作的译介,长期以来,这个名词就意味着对“革命的投机和背叛”,是“少数”分裂革命政党的“机会主义者”派别。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呢?俄罗斯近年来在这方面不但出版了多卷本的档案文献,也有大量新视角的研究专著问世,为我们还原历史本来面貌、客观认识这个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历史中“最重要的社会主义派别”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同志们: 当我个人,一个您们信仰上的德国同志,向俄国同志们致以兄弟般的敬礼和衷心的祝贺时,这也许显得有些狂妄。但是实际上我可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国际派、斯巴达克同志、德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派别的最年长者给您们写信的。这个派别四年来在最困难的环境里在同样的基础上以您们应用过的同样的策略进行斗争。后来光荣的革命以胜利来给您们的奋斗献上桂冠。我们怀着毫无忌妒的骄傲把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看作我们的胜利,而且要不是我  相似文献   

19.
“告别革命”论作为一种思潮,理应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在此我谈谈自己因此引起的几点思考:其一,“假定”原则善同于“以史鉴今”原则吗?“告别革命”论的前提是“如果”这样一个假定,那么历史研究能不能使用“假定”原则呢?历史规律是客观的,还是以人的主观臆想为转移的呢?这个问题的争论,在平时的课堂讨论中不只出现一次了。有人认为“假定”原则是符合“以史鉴会”精神的,理由是,现实之所以不美满,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就是因为历史出了问题,如果先前的历史不是这样,而是那样的话,现实也就是另一番情景;而且,“假定”即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分两步走”战略思想的探索过程朱汉国所谓“革命分两步走”,就是把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