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所谈话题是关于"留守儿童"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早已是社会焦点问题,而贫困"留守儿童"则成为学校教育的心病。贫困留守学生的出现使学校中学生的教育变得更加复杂。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需要学校、教师、同学的理解和帮助。关心、爱护贫困留守学生,让他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82):47-48
"留守儿童"教育,是农村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也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但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赚钱养家,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留守儿童出现了新的形态,有些留守儿童问题更为隐蔽,需要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格外关注,我学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还非常突出,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仔细研究并做出切实改进。  相似文献   

3.
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需要"快",也需要"慢",关键就在于教师在这种"快"与"慢"的调控中,是否真正走进了留守儿童的内心,是否以一种唤醒和解放的力量参与了他们的光合作用?无论快慢,都应该从基于留守儿童,体贴留守儿童,扎根于留守儿童真正的内心出发,真正为留守儿童打下学习、精神和健康的底子。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妇女"农业技术培训的必要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妇女是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群体,她们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一起被称为"386199"部队.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因此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培训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是她们自身发展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不仅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新课题,而且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社会发展和转型带来的必然结果。面对现实的"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和分析"留守儿童"问题,逐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由"三农"问题衍生而来,涉及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建立起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问题日益紧迫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社  相似文献   

7.
正"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着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究,掌握了关于留守学生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总结出了"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不同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产生的特殊群体,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对象。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对农村留守儿童"五位一体"教育精准扶贫是扶心教育、扶志教育、扶德教育、扶智教育和扶技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精准帮扶体系,旨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通过对西部连片特困地区陕西省域5县32所乡村学校1051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呈现分化倾向,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志气、道德、学业和技能等方面发展状态良好,但同时还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需要给予关注和引导。农村学校需要整合师资队伍、采取多样化的帮扶方式、实施个性化的帮扶方法和创新帮扶实践体系,以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五位一体"教育精准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9.
隔代留守家庭儿童是需要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群体。基于优势视角理论,文章对影响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祖父母对儿童的关心与照顾、同龄群体是隔代留守儿童不可或缺的社会适应资源;朋友数量与朋友间的情感表达以及班级内同学对他们的非"标签化"相处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起到了较大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隔代留守家庭儿童时应该对整个群体进行正面评价、老师对于隔代留守儿童不应过分关注、注意保持与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的出现和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因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缺失、儿童缺少关爱。作为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和"心灵导师",关心型教师将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关心者。通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在实践关心中培养留守儿童需要的关心型教师。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父性教育是一个新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父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心理、情绪、成绩、纪律性等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不但是留守儿童个体的、家庭的,而且是整个社会的。父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的作用机制是复杂的,有多种影响因素和不同的作用过程。留守儿童父性教育缺失解决途径的主要在于父亲角色从"缺位"实现"回位"。如果不能够回位,则需要寻找"父亲替代者",由"父亲替代者"实施父性教育。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留守儿童"们事实上生活在"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他们的心理往往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道化 《考试周刊》2013,(75):173-173
近年来,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直接监护人,面临无人监管、代监管的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4.
随着青海省化隆县"拉面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劳务输出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部分"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监管,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解决。笔者对化隆县"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对防范和解决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孩子由于多种原因而未带在身边,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学生"。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应该通过多元互动,加强监护人、学校、留守儿童自身以及社会的互动和教育管理,来促进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由于户籍制度、经济因素等诸多限制.多数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于是就产生了"留守儿童"这(?)特殊群体。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且呈增长的趋势。他们缺少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弱视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些成了"留守儿童"的  相似文献   

17.
一、政府出台政策,提供"留守"学生教育的保障根据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宿豫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刚出台的《新义务教育法》结合地方实际相继制定并出台了"‘留守’学生辍学问题的处理办法"、"务工农民子女教  相似文献   

18.
关键事件会对个体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影响留守儿童的关键事件一是外出父母是否与孩子建立起情感依恋,二是代养人能否补偿亲情需要,三是学校、老师、同学等能否成为留守儿童的"重要他人"。父母、代养人及学校、老师、同学等应关注留守儿童情感发展,给予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现今农村"留守孩"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留守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缺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心理上容易"感情饥饿"。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突出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自己留在技职校生活和学习,并需要其他亲人帮忙照顾的未成年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技职校中,留守学生约占所有学生的15%,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无疑,许多"留守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其中部分学生因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不仅家庭经济变得更为宽裕,而且性格也变得更加坚强、独立、开朗、乐观了。他们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转化为了学习上的动力,提高了学习成绩。但大部分"留守学生"无论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