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建俊 《中国德育》2012,(13):62-65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关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扎扎实实推进。现实中,一些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存在“高”“大”“空”现象,德育的实效不尽如人意。我校以“小”“近”“实”的德育策略为支撑,以课堂为核心,以体验为主线,不断丰富德育形式,夯实德育内容,在平实中追求卓越,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形不散、神集聚。这为促进学生良好品...  相似文献   

2.
生本德育是以“生本”为理念,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存德育.生态德育为重要内容,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贯彻“生本德育”,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是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数学实践教学中,从数学内涵的多个层面和途径实施“生本德育”的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汪圣波 《教师》2011,(18):10-12
和谐德育是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传统和谐德育是指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人我和谐”“群己和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必中节”“仇必和解”为主旨思想的道德教育体系。现代和谐德育是一种以促进主体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和谐的德育机制、德育策略为内容的道德教育体系。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的社会背景、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教育模式、教育的评价体系、教育社会效用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由于在认识上存在着对“人”的曲解和德育过程中以传统的“三要素”作为德育实践的误区,从而影响着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实现.作者认为,有必要准确地把握“以人为本”和践行其教育理念,提出了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德育环境资源为客体的德育过程“两要素”观点,以此形成完整的主客体关系的德育过程,才能真正意义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三维"大德育运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德育研究是以一个县市为单元,通过“全市一盘棋”的德育决策,区域性建构以“1234德育活动流程图”和“聚焦疏导法”为主体特征的,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社区德育为依托,以政府行为作保证的,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的有机整合。“三维”大德育运作模式,构建了三方联动、“三维”共振的社会德育场和“三维”德育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小学德育社会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管”与“育”是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互相区别、密切联系的两种德育方式。中职班主任“重管轻育”的德育模式不利于中职德育目标的实现。因此,中职班主任要构建“以管为前提,以育为重心”、“管育并重”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把“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这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为目前正在全国热火朝天进行的“减负”工作确立明确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当前的“减负”工作中应当注意发挥德育效应,把“减负”视作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有利时机,在“减负”中增进德育效应,以德育创新促进“减负”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我以“自我目标”为导向,逐步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修养”,形成自我教育的力量,经过几年的实践,“德育注重自律”这一作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一、以“自我目标”为导向,形成德育内容系列化。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生实际,确定德育总目标,构成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爱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爱公物的行为规范阶梯性目标,形成诸种因素科学组合的德育内容系列。在此基础上,我明确提出班级的德育集体目标,并以“几懂”、“几会”、“几做到”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李舰 《天津教育》2001,(3):14-17
天津市 25中学是 1952年建校的完全中学。该校自 1985年以来,本着“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重点,以学科德育为特色,以改革促发展”的办学思路,积极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德育,探索学科德育的理论体系,使该校得到了蓬勃发展,各方面工作蒸蒸日上。时至今日,该校不仅一跃成为市级重点中学,天津市“三 A”学校,还成为同时具有“天津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天津市优秀家长学校”、“天津市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校”四个德育工作荣誉称号的学校。去年 ,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  相似文献   

10.
云平 《河南教育》2014,(4):28-29
目前,大学生德育在理论体系、途径方法、教师对德育认识程度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院大学生德育的边缘化、功利化,大学生德育教师团队匮乏。《中庸》中丰富的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具有深刻的启示。大学德育应当重视“智、仁、勇”等传统内容,应当借鉴“慎独、固执”等传统德育方法,倡导以“至诚、中和”为教师团队德育认识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孔子德育方法论:"下学而上达"的内涵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以德育方法论“下学而上达”为指导,在德育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后世学者、教育家不仅在理论上不断对“下学而上达”思想进行阐述,既探讨了“下学而上达”的内涵,又探讨了“下学”与“上达”的关系,而且还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实行了“下学而上达”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德育活动中,“下学”可以理解为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和个体的道德实践,“上达”则理解为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尚道德品质。研究孔子德育方法论“下学而上达”的内涵,能够为当前如何解决德育实效性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网》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办,是目前我国第一家以德育科研为指导的德育信息集散地和沟通交流平台。《中国德育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以德治国“三个代表”的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为教育行政领导德育决策服务、为德育科研的繁荣发展服务、为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服务为宗旨。《中国德育网》定位为综合性德育科研、德育工作网站,并以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八五”、“九五”、“十五”课题研究的前后…  相似文献   

13.
人本德育,就是以人为本的德育。以人为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道修”)课程中体现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人本德育主线,我们对高职院校“思道修”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4.
李玖红 《江西教育》2023,(15):62-63
学科教学德育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德育中,教师要立足“新课标”,研究“新课标”,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掘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把握数学学科德育的“度”,提升数学学科育人的“质”,赋予数学学科育人的“能”。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才能有效落实全面德育。  相似文献   

15.
一、“生本德育”的实质1.“生本德育”的定义。生本德育”是指“以生为本”的现代德育观和方法论、是指以学生为教育本体的学校德育 ,“生”指学生 ,“本”为人本、本体。“生本德育”是指学校德育理念、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均以学生为本体、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教育对象为本体 ,围绕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主体精神实质特点、行为实际表现而展开和实施。它既是德育理念、又是德育实践 ,且区别于传统的“师本德育”。就大德育观而言 ,学校德育其范畴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纪律教育等。无论…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背景下,德育在青年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提升德育的实效,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德育工作的生态环境,重视改进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青年的主体作用,实现“主导——主体”之间积极互动,优化德育授受生态环境;也要以家庭环境为基础平台,以学校环境为内化前沿,以社会环境为外化阵地,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之间联动协作,优化德育实践生态环境;还要以青年个体健康成长为立足点,实现“身体——心理”之间调适和谐,优化德育心理生态环境;同时还要重视虚实结合的德育拓展空间,实现“虚拟——现实”之间协调一致,优化德育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基于解决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孔子与苏格拉底德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但不同的政治主张产生了不同的德育思想,在德育内容上体现为道德规范与道德理性的差异、在德育知识教学的取向上表现为内生性与外生性、在德育目的上表现为权威下追求民主与民主下追求权威、在德育体系构建上表现为重“立”轻“破”与重“破”轻“立”。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德育思想仍有其现代意义,其基本精神引领我们有必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规范德育行为,并实现“宏大价值”到“生活价值”的转向,以整体德育促进个体道德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刘嵩瑞  高洁 《中国德育》2022,(10):78-80
<正>2022年4月16—17日,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第30届学术年会以线上形式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香港田家炳基金会协办。会议以“时代特征与德育走向”为主题,通过回顾中国德育发展历程,关注西方德育研究前沿,系统探讨了新时代德育理论与实践路径的未来样态,以推动德育理论与实践创新。会议进行中,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以及以田家炳学校为主体的中小学相关德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五万人次上线研讨学习。与会代表围绕“新中国道德教育发展”“新时代德育理论与实践”“智能时代道德教育的发展”“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道德教育”“西方道德教育前沿”“田家炳学校德育实践探索”六大分议题,展开了具体且深入的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对“大德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大德育体系”的研究,旨在廓清当前德育工作中对“德育”的简单化、片面性理解,以一种现代的德育理念来完整地把握“德育”概念。作者认为“大德育体系”中的“德育”超越了以观念养成、道德修身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德育观念,它涵盖思想(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多项内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校依据新时期德育要求及学校实际,通过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形成了以实施“学科渗透德育工程”为德育主渠道、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育人工程”为德育创新手段、以实施“品德评价工程”为德育绿地、以实施“社区教育二五一工程”为德育合力的德育工作四大途径,有效整合优化了我校德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