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与传统的诗歌仅用文字传达意蕴不同,视觉诗通过文字创造的视觉形象来表达诗歌的内涵。本文尝试以Kress&Van Leeuwen视觉图像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对英国当代诗人Roger McGough的诗歌40-Love进行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的多模态分析,从而证明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方法在分析视觉诗歌方面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视觉诗是一种用文字创造视觉形象的艺术,是诗画合一的特殊文学现象。而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认为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诗发现视觉诗独特的印刷赋予了文字以生动的视觉形象,在看似断裂的形式下传递作者在诗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视觉诗的多模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诗是通过文字创造的视觉形象来传达意蕴的诗歌形式.本文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基础之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对视觉诗作多方面的功能解读,探讨从不同角度分析视觉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的视觉诗具有魔幻般的语言,独特的排版方式和支离破碎的单词拼写,但是这并没有打破诗歌的连贯性、整体性和统一性。原因是卡明斯娴熟的衔接手法,让表面上看似不相连的语篇富有紧凑感和音乐感。卡明斯的诗歌无论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还是社会符号上,都有独特的衔接形式,形成了卡明斯式的语篇衔接特点。  相似文献   

5.
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是语法结构中相互对应又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对于合成词的结构关 系,既要认识到每一种语法关系的特点,又要认识到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只有采用比 较的方法,才能突显出事物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合成词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6.
吴莉  卞酉霖 《现代语文》2010,(1):122-122
谈起语文语法教学,无论从现行教材内容的设置,平时的语文教学安排,还是试卷考查的比重,都不断地淡化。在许多人看来,语法学习是枯燥的、乏味的,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从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看,语法的学习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通过学生平时的作业及课堂表达看到,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时经常出现语意不清,指代不明,语序紊乱等现象。因而学生掌握了相关语法知识,有助于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象似性普遍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对于诗歌语言而言,象似性被强调为制约诗歌篇章结构的原则之一。象似性既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也是重要的认知原则,除了作为诗歌的修辞手段以外,它在语言使用中还具有连句成篇的衔接作用,是语篇的隐形衔接手段之一。从语篇层面可以揭示象似性在视觉诗语篇衔接与连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较新的话语分析方法,多模态话语分析为信息时代的话语分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从语言和印刷板式入手,对George Herbert的英语视觉诗The Altar中的言语模态和视觉模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其意义构建、多模态意义整合进行动态研究,从而使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全面、准确,并为更多的具有多模态性的文学语篇的解读和欣赏探寻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以视觉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为基础,提出评价学习者视觉素养的“Show Me”框架,该评价框架以视觉素养与图画书教学整合为依托,通过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式,针对从K2至K6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视觉素养评价标准.“Show Me”框架是对视觉素养评价机制的尝试和创新,对我国视觉素养教育与评价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文学学术界,“闺怨诗”和“思妇诗”这两个概念经常出现,很多学者出现了错用、滥用现象。“思妇诗”和“闺怨诗”不能一概而论,前者的覆盖范围要远远小于后者,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出现兴起的闺怨诗都可以看作是在《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类诗歌。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中的"视觉-空间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视觉-空间表征"是采用视觉表象的表征方式,空间视觉化能力是个体对刺激情境进行"视觉-空间表征"的能力,前者成为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心理机制之一,后者则成为影响小学生能否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主体因素.V/A模型阐述了"视觉-空间表征"与数学问题解决、空间视觉化能力的关系及其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机制."视觉-空间表征"包括图像表征、图式表征两种,图像表征是图式表征的基础,也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12.
北宋大文豪苏轼(1037—1101)不仅诗文辞赋的成就很高,而且以书法绘画著称于世。相传明代有位老先生藏有苏东坡亲笔画的《百鸟归巢图》,他想给这幅名人真迹配上一首绝妙的好诗,便请当时一位名气很高的诗人伦文叙担此重任。这一天,伦文叙仔细看过了图,沉思良久,然后挥毫做  相似文献   

13.
金文欣 《海外英语》2012,(19):179-180,198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以韩立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从多模态话语分析来解读视觉诗打破了以往用单一模态分析视觉诗的传统,能更全面地分析视觉诗。美国诗人E.E Cummings以视觉诗见长,他的视觉诗给读者带来很强烈的视觉冲击。该文用多模态话语的理论来分析"in Just"这首视觉诗,通过把视觉模态和语言模态结合起来,进一步全面解读并准确理解卡明斯的这首视觉诗。  相似文献   

14.
《白氏文集》中“七老会诗”与《唐诗纪事》所录《九老会诗》来源各有不同.后者是独立于文集之外的,不仅与白氏所记“七老”有异,而且有新增“赞二老绝句”及序,新增内容与白集相关文本不符,似非出于白手.“九老”之说源起宋初,九老图在北宋已很流行,至欧阳修、司马光以史家地位加以肯定,九老之说渐成定论.这一组诗南宋后又多以《香山九山诗》为名,故事地点再次发生变化,这应与流行的九老图变异相关.宋孝宗命人拟作,宋高宗为此图题诗,强化了《香山九老图》一题的权威地位,至明清正式以《九老图诗》一题单独进入白集之中,流行文化产物也成为了经典文本.由于传入时间与文本类型有别,尚齿会在日本、韩国则有不同面貌:白居易在世时七老会图即传到日本,且七十卷本《白氏文集》古钞卷是日本的主要传本,故其尚齿会多以七老会为名;七十一或七十二卷白集刊本在朝鲜更为流行,“九老图诗”在朝鲜影响更大.这些变化反映钞本向刊本转变中所受到的流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数学的语法结构表现为通过逻辑连词、量词、否定、自由和约束等语法生成的基本概念(如集合、函数、关系及二元运算等);数学的人文特征表现为三种形态:学术形态、生活形态及教育形态。学术形态上"冰冷而美丽";生活形态上"朴素而动人";教育形态上需要引发"火热的思考"。帮助学生数学地理解、数学地表达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形态的数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火热思考"。  相似文献   

16.
视觉文化研究作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由于其跨学术性质及自身的边界未明等原因,在研究中出现了很多论争。有学者就视觉文化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拉平式谬误、图像转向谬误、技术现代性谬误、媒介谬误、日常权力谬误等理论。实际上,视觉文化并非一定会造成艺术和非艺术之间区别的消弥;视觉文化是全人类的文化产物,并非西方现代性的产物;图像转向并不意味着图像压制文字;不存在所谓的纯粹视觉媒介,一切媒介都是混合媒介;视觉文化和视觉图像是社会交往的中间人,不能将之视为视觉霸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视觉信息激增,人类经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象化,人们越来越多地运用视觉图像来交流和表达信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说过:“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像时代”,“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视觉化思维日益成为现代人把握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批判、直观地思考所呈现图像的能力已成为一种关键性技能。  相似文献   

18.
"六义"说是儒家传统诗学,其起源于先秦两汉时期。历代对"六义"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发展演变。晚唐司空图在前人的基础上赋予了"六义"说新的内涵,主要从审美的、艺术的角度来理解"六义"。首先,他用非常凝练的四个词引申出了"诗贯六义"说的艺术效果,即讽谕、抑扬、渟蓄、温雅;其次,就如何表达"六义",他认为要做到"直致所得,以格自奇";再次,他认为诗歌若能很好地贯穿"六义",方能达到"全美为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学述"道"、表"意",但必须经过"象"的中介。作为文学特质的"象"与图像之"像"之间同中有异。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文学中的"像"元素与日俱增。文学的无形之"象"被大量改编成了有形之"像"。从无形之象到有形之像、再到符号之像,精神的因素逐渐减弱,主体重建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20.
孔子删诗之说,首倡于司马迁.由此发端,诗学领域出现了“删”与“未删”之争,双方各持己见,相互论辩,纠葛千年.本文赞成“孔子删诗”说,从春秋中叶社会客观的需要,孔子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及对逸诗、笙诗的论证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