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少奇的调查研究与“七千人大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奇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以来的调查研究 ,与他在“七千人大会”上对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客观估计、对产生困难的原因与出现错误的根源的深刻分析乃至“七千人大会”会风的形成 ,有密切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研究 ,说明了领导干部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七千人大会”上林彪的发言司能让刘少奇、周恩来等人震惊,但让毛泽东很高兴。 从后来搜交的林彪笔记上可看到,这一时期的林彪,对如何迎合毛泽东下了很大功夫。在笔记本里,凡提到毛泽东时,都用“一号”、“姨毫”、“老东”等字样代替。对自己则用“一零一”、“老巴”之类的代称。  相似文献   

3.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县委书记以上的七千多名干部参加,史称“七千人大会”。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语录》的来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一书披露,林彪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及其后竭尽所能奉承迎合毛泽东。1964年5月又率先在军队“创造性”地出版了《毛主席语录》。  相似文献   

5.
在十年活动中,周恩来对林彪、江青反党集团插于外交工作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维护了外交工作的运行。“文革”时期,周恩来巧妙地把握时机,采取高超的斗争策略,斩断林彪、江青的“臂膀”,结束外交部的“夺权”闹局。他坚持“不要四面树敌”的外交策略,妥善解决因极左思潮而造成的外交工作被动局面。70年代初,周恩来协助毛泽东作出战略决策,打开中关关系的大门。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将彪炳青史,与日月同辉!  相似文献   

6.
在“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笔以自己在“革”初期的亲闻、亲历、亲见,阐述了周恩来及其领导的“救火队”对林彪、江青一伙的例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1962年初,中国共产党召开有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带头作自我批评。会议前后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6月份彭德怀曾向党中央写出申诉,请求党全面审查他的历史。为什么党中央不给彭德怀平反呢?对这一问题,史学界虽有争议,但不外乎以下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1962年的1月11日至2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七千人大会”。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执政后召开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总结经验的大会,由毛泽东亲自主持。会议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团结,加强纪律,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中统一,鼓足干劲,做好工作,战胜困难”。1962年初,饱受了3年自然灾害之苦的中国,国内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大跃进”所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几乎使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积累化为乌有,尤其是工农业状况令人堪忧,工业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之中赶来参加,作了长时间的讲话。他说:“职教社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团体,从职教社所走的道路,也可以看出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三次重大危机,这就是1935~1936年的军事危机,1959~1961年的经济危机,1976年的政治危机。相应地也出现了三次转机:1935年的遵义会议,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和1976年的粉碎"四人帮"。前后两次危机和转机皆有不少著述加以论证,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首次经济危机,出于各种原因,理论界较少涉及,更讳言将之作为中共党史上一次重大的危机和转机对其作出相应的评价了。尤其是对于周恩来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表态和检讨的重大意义缺乏正确地分析。可以说,正是周恩来在七千人大会上率先表态和检讨,引发了全党对中共执政后的首次经济危机认真思考,也才有了毛泽东的检讨和真正贯彻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局面,从而使国家从经济崩溃之中尽快走了出来,较快地克服了危机。  相似文献   

11.
推进“普九”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刘仲副主席在石嘴山市、银川市“两基”验收总结大会上的讲话要点11月1日和5日,自治区副主席刘仲在石嘴山、银川市”两基”工作评估总结大会上就今后我区如何推进实施“普九”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  相似文献   

12.
林楚 《高中生》2012,(4):9-9
所谓语言急转弯,即故意利用同音字引发联想,把人引人不同的意义空间,形成“似是而非”的言语艺术。 如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第二种人只好请他去当政治委员,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  相似文献   

13.
沙叶新 《学习之友》2006,(12):18-20
全中国很多人都做过检讨。毛泽东政治局的很多同事,甚至他身边最贴近的人如江青等也都做过检讨,唯独毛泽东本人没做过,至少没有像样地做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唯一的一次所谓检讨是发生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当时因“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的天灾人祸,以至天怒人怨,毛本人不得不对这巨大的失误有所交代。他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就这么两句。没了。轾描淡写,不痛不痒,既不涉及错误事实,又不分析错误原因。更不像他要求别人那样地去深挖什么思想根源、阶级根源了。这样的检讨要是换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是无法通过的。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笔者以自己在“文革”初期的亲闻、亲历、亲见,阐述了周恩来及其领导的“救火队”对林彪、江青一伙的例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在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苏大会上.兴国,由于出色地完成了苏维埃各项T作,被毛泽东主席亲自授予“模范兴国”光荣称号:同时,在大会上他还对兴国的文化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例如兴国学龄儿童总数为20969人,进入列宁小学的12806人,失学的8163人,入学与失学的比例为60%与40%.而在国  相似文献   

16.
1958年以来,“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是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千人大会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要以更广的视角全面把握“周恩来精神”的内涵。这个概念的内涵应当是丰富的,它包括理想、品德、人格、风范、精神境界等诸多要素。如果专指个人的修身养性、待人接物、克已自律,还不能算立了“大德”,也不可能去立“大功”。他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精神这些方面也应包括于其中,因为这些既是“立德”之所要,也是“立功”之所需。否则,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周恩来能立“大功”,也是与他的求是、创新、严细等精神分不开的。没有这些,也不能完全显示出来周恩来的特点。因此,“周恩来精神”不应当视为单纯的道德主义概念。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现象的奇特表现在于,他是一位付出爱和收获爱最多的人,一位死后变得更强大的人,一位使对立世界为之消融的人,一位反对偶像终成偶像的人。周恩来现象的典型特征是:“不倒翁”---“调和主义者周恩来选票多”;“周的人”---不搞宗派的周恩来却拥有庞大而松散的追随者。周恩来现象的内涵是:周恩来“故事”、“精神”、“影响”引申出的周恩来魅力、周恩来智慧、周恩来方式。周恩来现象的本质是情感回报、心理愿景与现实期盼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施辉 《历史学习》2000,(7):20-21
“七千人会议”之后,党中央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其间彭德怀也曾向党中央提出过申诉要求,请求党全面审查他的历史。为什么党中央当时仍不予平反呢?  相似文献   

20.
“七千人大会”即 196 2年初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 ,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言 :“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 ,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报告起草委员会上 ,谈到承担错误责任时 ,彭真讲到 :“我们的错误首先是中央书记处负责。包括不包括主席、少奇中央常委同志 ?该包括就包括 ,有多少错误就是多少错误 ,毛主席也不是什么错误都没有。三、五年过渡 ,食堂都是毛主席提的。”“……不要给人一种印象 ,别人都可以批评 ,就是毛主席不能批评 ,这不好。”彭真的批评触及了毛泽东。刘少奇代表中央作的“书面报告”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