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各地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现象十分突出,各地生均教育经费和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差距明显,基础教育其它指标的区域性不均衡发展。因此。应该大幅提高基础教育经费投资总量,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区域基础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追求教育公平,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种种失衡的现象。导致基础教育失衡问题产生的因素,既有人们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认识不清和误解,也有地方公共教育政策的缺位,同时,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外因。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同时也应发挥地方高校在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辽宁教育》2010,(7):127-127
为了帮助广大中小学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研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基础教育参考》理事会与《基础教育参考》杂志特举办区域论坛。  相似文献   

4.
走向优质均衡:基础教育发展主题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均衡发展是江苏基础教育普及后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在资源均衡的基础上追求质量的优良,是基于资源均衡的质量均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第一要义是均衡,核心是优质,基本要求是学校的内涵发展,根本方法是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5.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教育发展的宏观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从区域、城乡、学校和受教育群体四个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均衡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一方面,使用教育发展的宏观数据构建教育均衡指数,运用两种指标体系测度了1995—2010年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程度。体系一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机会均衡指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指数、教育质量均衡指数、教育成就均衡指数和教育均衡总指数均呈现逐年均衡的发展趋势,尤其在基础教育机会均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体系二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城乡教育均衡指数、学校教育均衡指数、群体教育均衡指数和教育均衡总指数依然呈现趋于均衡的态势,但区域教育均衡指数的变化波动较大。另一方面,通过来自河南省、山东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微观调研数据也得出了相似的判断,表明我国基础教育逐步走向均衡,但城乡之间的生均经费差距较大,不同类别学校之间发展不够均衡,不同群体的入学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许平 《农村教育》2005,(3):23-23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求办好每一所学校,力求缩小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发展差距,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能接受公平教育。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当今一种发展趋势、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不仅需要从政策的层面上进行全面思考,而且需要在具体工作中加以推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体制以及政策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基础教育在区域、城乡及校际存在着巨大差距。直接导致学生接受教育质量和发展机会上的不平等。如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政府和教育部门面临的急迫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实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宁波基础教育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以改革促发展,以均衡求提高,狠抓学校设施均衡配置,狠抓师资力量科学配置,狠抓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切实关心弱势群体,大大推进了全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截至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均衡现象。除了经济社会、教育投入、师资质量等因素外,教育制度设计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最大。教育制度创新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公民依法享有基本人权的问题;浙江已经初步具备了促进均衡发展的条件和制度上的保证;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思想的理解还需具体把握以下几点:均衡发展不是平均主义。应该立足于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立足于在同一地区范围的公共政策能更好地解决群体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一直是制约美国基础教育全面发展的瓶颈。为了消除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差距,美国联邦政府制定和颁布了许多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差异性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美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的教育研究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一问题。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符合时代特征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与教育理念,也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取向以及价值选择。文章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出发,探讨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依据以及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它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础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提升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它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彰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无法割裂的。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主力军,成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以让教师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当代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拟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历史、时代赋予教师专业化的新要求及发展策略等方面做一些认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系统中基础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取向的科学定位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指导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存在的基础与意义,基础教育迫切需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本位转变。"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价值在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迅速发展的今天,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影响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和发展,本文就数字鸿沟对城乡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降低数字鸿沟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等教育发展观是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问题的总体性和一般性看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以某种独特的方式再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经历了建国初期17年、"文化大革命"10年、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初期、深化改革开放时期四个基本阶段。高等教育本质问题是高等教育发展观所不容规避的核心问题。从本质上看,高等教育普遍地具有知识的批判反思性、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社会代理性、组织结构的高度分工性、精神生活的超越性与一致性等传统特征。  相似文献   

17.
德国现代教育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在非连续性教育的"场域"里,基础教育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内在潜力,借鉴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可以推动基础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内容的丰富、方法的创新、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式跨越。  相似文献   

18.
均衡发展既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依据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投资体制的现实,以区县为单位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可以更好地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均衡发展政策措施。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政府的政策指导与调节”和“提高教育质量”。本研究是以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的U—D伙伴协作研究,通过建立大学专业人员与5个区县教育实践者之间的伙伴关系,共同面对教育实践本身的复杂性,从中发现、研究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区域的教育质量,推进区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适时推进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在基础教育办学主体、办学形式、办学机制、办学管理、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70年来,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基础教育发展目标也因教育变革导向和社会发展需求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基础教育办学实现了从扩大办学总量向提升教育质量、从追求办学效率向追求教育公平、从各自为营向联合办学、从统一管理向分类管理转变,有效地实现了立德树人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新时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时代使命,要求基础教育必须提升现代化水平、推进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建立现代基础教育学校制度。为加快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基础和有效对接国家各项教育政策,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要切实夯实和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探索丰富多样的基础教育办学形式,增强基础教育办学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立科学完善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国家推进全国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试点的大背景下,构建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尚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缺乏有力的组织机构,没有明确的机构职能划分,特别缺少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基于此,构建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制框架,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首要任务就是设置有力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组织机构、科学配置划分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建立健全顺畅的质量监测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