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谱是中国众多家庭记载其宗族世系繁衍的家族档案,其内容丰富,能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本文从家谱的演化、特点等挖掘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桂敏 《兰台世界》2007,(2X):51-53
家谱是中国众多家庭记载其宗族世系繁衍的家族档案,其内容丰富,能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本文从家谱的演化、特点等挖掘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方荣 《档案》2014,(7):15-20
家谱至迟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是适应于人类社会防止近亲通婚、私有财产继承和祭祀的发展需要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家谱的原生功能是"明血统,辨昭穆";其原始价值,一是防止近亲通婚,实现优生优育;二是保证私有财产有序继承;三是作为家族祭祀的依据。家谱的这些基本功能被奴隶主和封建地主阶级所利用,就成为奴隶主和封建地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宗法主义工具。家谱的基本功能和原始价值同时也派生和引伸出诸如普通史料价值,各种专业史料价值,民俗学、遗传学、遗传病学、图书目录学等多学科的资料价值,等等。当然,家谱的价值首先是由家谱的内容所决定的。宋代以前,家谱的纂修和使用都由奴隶主和封建地主阶级所垄断,用以满足其统治需求,家谱的内容长期局限在姓氏源流、家族世系、家族郡望等比较单薄的内容范围之内。宋代以后,家谱民间化,私人纂修家谱广泛兴起,家谱的内容也日益丰富起来,具有谱序、题词、谱例、谱论、恩荣、祖庙、节孝、相赞、谱考、家规、家训、派世、世系、谱记、艺文等几十项内容,并在不断发展中。  相似文献   

4.
家谱是记载家族世系及相关内容的文书档册,主要包括谱序、源流考、世系表、辈字、族规家训、图像等内容。作为一种原始资料,家谱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它对于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宁安地区历史悠久,是满族的祖居地,满族语言文化存留时间较长,留有较多的满族家谱。本文通过对宁安地区瓜尔佳氏、墨尔哲勒氏、阿克扎拉等家族家谱的介绍,从记录历史人物及政治制度、反映民族价值观念、揭示家族管理与教育、展现地域文化等方面阐释家谱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一琼 《图书馆》2004,(2):48-49,52
家谱是中国众姓家族记载其宗族世系繁衍的谱牒,能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但家谱有许多层面的学术价值未被很好地研究,有的甚至从未被涉及,文章就此作些探析。  相似文献   

6.
王辉  程秋平 《兰台世界》2019,(z2):29-30
<正>一、家谱定义与档案价值1.家谱的定义。对家谱的定义到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自古到今的专家学者都有不同之处。但对家谱的定义表述大致为:家谱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的得姓、形成、分部、迁徙、郡望、派别、世系、人物、事迹、艺文等的综合记录,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家族发展史。它是记载一个家族荣辱兴衰、历史变迁的书谱。中国历史上可分为皇室、名人、百姓、汉族、少数民族等多种家谱。如":玉牒"为皇帝的家谱,它以父系家族  相似文献   

7.
家谱研究价值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是中国众姓家庭记载其宗族世系繁衍的谱牒,其内容丰富,包罗甚广,能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但家谱有许多层面的学术价值未被很好地研究,有的甚至从未被涉及,文章就此作些探析。  相似文献   

8.
正家谱是一种特殊文献资源,它记载的虽然是某家族人事及历史,但反映的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兴衰。和其他档案资源一样,家谱档案除了具有历史记录、科学管理、生产建设、文化建设、学术研究等功能,还具有较强的宣传教育功能,因为其蕴含有丰富、积极的思想教育信息,凝聚着家族在漫长繁衍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积累的经验智慧,如果经过科学的扬弃、取舍,家谱档案完全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图书馆家谱数字化建设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记述了一个家族的起源、郡望、繁衍、名人、播迁以及发展,蕴涵着大量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信息,是一种综合性的历史文献,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对辽宁省图书馆建设家谱数据库的意义、价值、方法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等,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史记和人物传,家谱又是一个家族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李丹丹 《兰台内外》2023,(18):7-8+14
满族家谱反映出特定历史条件下满族家族最真实的生存记录。本文所研究的满族家谱时间跨度约为18世纪前后,其中较为普遍的是清康熙朝中后期黑河地区八旗驻防满族家谱。这类家谱文献极为珍贵,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家谱文献所反映出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以中俄边境黑河地区满族家谱研究已有成果为基础,以《瑷珲正红旗佛满洲扎库他(张)氏宗谱》《武氏族谱》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满族家谱的功能、价值等。对研究家谱文化、清史、八旗驻防史、中俄边境地区满族人口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兰台世界》2015,(S5):95-97
<正>家谱档案,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档案,它不仅记载了一个家族的起源和迁徙轨迹,同时还包括这个家族的繁衍、婚姻、族规家训等信息。家谱档案的结构一般由序言、世系图、世系表、传志、附录组成[1]。一、家谱档案的历史家谱档案起源和世系有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从考古发掘来看,商代已确有家谱档案。经过秦汉两代,家谱档案有  相似文献   

13.
历来,国史、方志、宗谱被认为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具有重要的存史价值。它不仅记录着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含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丰富的内容,是最具平民特色的档案资料。缙云县素称"文物之乡",民间所藏家谱、古书籍极为丰富。据统计。目前缙云散落在民间的家谱尚有280部,3600多册。而在缙云周边县市保存的与缙云姓氏有关的家谱尚有350多部,约6800册,这是一笔十分巨  相似文献   

14.
稀见家谱,指北图家谱中心、中国家谱资料中心(山西社科院)均未收藏著录之家谱。凡五十种,多历朝家族修谱之手抄谱本。这些家谱,反映了元明清民国以至今天家族发展繁衍变化的里程及元明清时期山西地区人口流动路线。①元末明初人口由陕向晋迁移,若清徐集义村张氏、清徐温李青村温氏、清徐温南村温氏、太谷武氏等。②明洪武、建文,永乐间由洪洞向南向北迁移,若平定郭氏、平定窦氏、平定蔡氏等,值得注意的是大槐树  相似文献   

15.
谱牒俗称家谱,家谱又称家乘、族谱、宗谱等,是记述家族世系与事迹方面的书籍。这种谱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约有三千年历史。从地下发掘的甲骨材料证明商代其实已有干支表、祀谱和家谱,可见中国家谱起源甚早。家谱和国志、方志一起构成中国历史学的支柱,是中华悠久史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等,是一种以谱表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迁徙、繁衍和发展历史的特殊图书载体,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家谱除了记录家族关系以“尊祖、敬宗、收族”外,也有着“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最早的家谱,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殷墟出土的甲骨和一些青铜器上就记载有家族的内容,尽管只是简单的父、子、孙、曾名录,却是最早的家谱雏形.家谱大盛于北宋,明清迄于民国,家谱编修达到高峰.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家谱,基本上是清代、民国时期的,明代以前的家谱,已属凤毛麟角了.曾听说本地虹桥镇某姓族还保留有一册北宋崇宁四年的古谱,卷轴装,我没有亲见,如果属实,则是国宝级的文物了,这不但是该姓族的传家瑰宝,也是平江厚重人文历史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17.
齐心 《兰台世界》2011,(11):70-71
家谱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本族世系和相关事迹、反映本家族繁衍发展过程的历史图籍,其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华历史的三大柱石。本文对我国家谱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进行了概述,旨在挖掘家谱研究在历代及当前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家谱中的伪冒与臆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家谱、族谱是合书、图、史、表为一体的记载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各家族发展史的宝贵文献,其中保存了政治、经济、宗教、人口、风俗各方面的丰富史料。近年来,岳飞、施耐庵、张竹坡、洪秀全等著名人物家谱的发现,为研究文学、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作为中国典籍中一个独特的部分,家谱的文献价值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已撰文论述这个问题。但有一点似乎还未引起人们注意:家谱是宗法氏族社会的产物,它的编纂每因某些人为因素的干预而丧失历史记述的纯洁性,从而留下大量伪造的和被篡改的家族史。  相似文献   

19.
谱牒档案是家族记载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档案,又名家乘,包括族谱、宗谱、家谱。谱牒作为正史的补充,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档案记录,它广泛涉及了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思想模式、价值标准、经济状况、礼仪习俗、文化层次等等,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社会学、历史学和  相似文献   

20.
朱江 《湖北档案》2003,(4):29-31
有这样一个奇异的家族:60多人集体参与,花费整整20年才修整出一部记载本族沧桑岁月的家谱。此举,开全国修撰家谱之先河! 为求掌握确凿资料,该家族各界人士分赴全国各地寻根求源。其中,执笔修谱的朱道振利用假期自费远赴新疆、上海等处走访调查;主访人朱延奇也前往湖北襄阳、宜城、仙桃等县市收集资料。在家谱即将“出世”的关键时刻,身患胃癌的朱道振仍然带病走村串户核对信息。 20年来,他们共挖掘出100多年的家谱断史,查明6000余人的个人简历! 这本颇具传奇色彩的家谱问世后,就连全国收藏家谱最多的上海图书馆也将其收入馆中。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巨大的气力来修整家谱呢?这本家谱又有什么惊人之处呢?日前,朱道振向笔者讲述了修谱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