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开一年级孩子们的作业本,映入我眼帘的还是那几个熟悉的字眼:优、良、合格。回头问他们这等第表示什么,孩子们只知道得优是最光荣的,其余的便一无所知。再问问我们老师呢,对于每个等级也无明显的界定,只是凭感觉而已。这种无功效的作业等第使我不敢苟同,我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让老师辛勤批改的作业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呢?一、我给学生画等第——形象生动,一目了然1.画星星。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如果能得到一个小圆点、小星星贴在脸上,就足以快乐一天了。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略高一筹,他们不再把星星贴在脸上,而是贴在本子上。于是,我批改…  相似文献   

2.
陕声祥 《湖北教育》2006,(12):61-61
听朋友讲起这么一个故事:小王是他们学校的一名新老师。师范毕业担任学校一年级的老师。她活泼开朗,能歌善舞。一天,她带着孩子们来到室外上美术课,给他们每人发一支粉笔头。王老师要同学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就画在水泥地上。孩子们都蹲下来,无拘无束地画起来  相似文献   

3.
这个教学点只有她一位老师,教的说是一、二年级,总共才有10名学生。教室墙上有红纸条围着边的“比一比学习园地”,里面有10个孩子得的五角星,有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他们画的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合影之前,她给这个孩子理理头发,为那个孩子整整衣服,就像是这群孩子的妈妈。  相似文献   

4.
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老师,您好》这篇文章,文章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老师和喜欢的理由,听了孩子们天真稚嫩的发言后,我随机增加了一个教学环节,提议道:把你们最喜欢的老师画下来,好不好?孩子们的热情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兴奋地找铅笔、彩笔,拿本子,认真地画起来。虽然还是一年级的孩子,但他们  相似文献   

5.
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圃,让学生们自己想象那是什么东西。一年级的孩子们说那是饼,是足球,积木甚至各种各样让老师啼笑皆非的答案40多种,而六年级的学生只答出月亮,月饼等五六个答案。这样的结果不禁让老师愕然,40:5,仅仅5年的差距,却相差了8倍啊!就连我们这些读者,也不得不问,是什么使孩子失去了他们的想象力,是什么给孩子们的头脑里固定了一个思维的模版?  相似文献   

6.
暑假,是孩子们自由的天地。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的确是这样。因为他们已经结束了小学生活,小学老师不会再布置暑假作业给他们,到中学去学习还未到时间,中学老师也无法布置暑假作业给他们。而五年级的孩子们可惨了,每年暑假他们都要完成不同学科的老师布置的“一点点”暑假作业。这“一点点”作业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再加上家长又要求孩子们参加一些“兴趣活动”。暑假里,孩子们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有的孩子就连晚上还要外出学习。难怪有的孩子会说:“为什么要有暑假呢?”这也许不是普遍现象,但值得引起老师、家长思考。大家都有过…  相似文献   

7.
阮肇兴 《教育文汇》2012,(11):47-48
一位二年级的老师叫学生画小鸭子,有一个孩子把鸭脖子画得比鹅脖子还长。老师说,鸭子怎么能这样画呢?老师说着用多媒体打出一张小鸭浮水的画:看,这就是小鸭子!你画的是鹅还是长颈鹿?一位老师要求一年级的孩子画太阳,有一个孩子画的太阳是绿色的。老师说,谁见过这样的太阳?你画的是青苹果吧!  相似文献   

8.
我给幼儿上图画课时 ,很少限制和批评他们一定要画成什么“标准”的形状 ,只要他们心中认识到应该画成什么形状 ,努力去画就行。绘画活动中 ,我为了开阔幼儿的思路 ,不使幼儿拘泥于临摹老师的一种范式 ,往往展示多种画法。为了节约示范时间 ,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们画画 ,我往往示范时画得很快。由于熟练 ,我一画就能成形。孩子的画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进步非常明显 ,胆子大了 ,不怕犯错 ,但我发现他们画得太潦草了 ,有些很简单的图形都没画好 ,有的将圆形画成了长长的椭圆形 ,有的还动不动就叫 :“老师 ,我画错了!”我说“画错了没关系 ,只要你…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孩子们在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时非常喜欢画画。他们常在地上、桌上、墙上、纸上信手涂鸦,然后请大人或老师来欣赏,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然而有的孩子渐渐长大后却不喜欢美术课,不愿意画画,让人费解。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孩子们的涂鸦之作常不被大人理解,大人们习惯用成人挑剔的眼光与思维看待儿童的绘画,一句简单的“画得不像”就轻易否定了孩子的创作,使孩子丧失了信心,失去了绘画兴趣。二是有的家长和老师怕孩子弄脏了衣服和环境,不加引导地规定他们不许到处乱画,不许玩泥巴、捏橡皮…  相似文献   

10.
漫话漫画     
正提到我们班的漫画故事先得说说我们班的孩子!我们班有一群特别喜欢看漫画书的孩子,张城剑、陈守岱、王冠乔……经常在课间看漫画,有时甚至上课也偷着看。我们班也有一群特别爱好画漫画的孩子,曹振楠、乾菀昱、潘羽洁……在书本上画,在黑板上画。我们班还有一群特别擅长画漫画的孩子,朱礼礽、李娅琪、艾隽如……给大家秀一秀他们的动漫——既然孩子们对漫画有这么大的兴趣,那么,怎么让他们在自己认为有趣的东西上更感兴趣、更能找到兴奋点?怎样让班级共性特点得  相似文献   

11.
正一、初见新朋友师:(出示一个篮子神秘地说)同学们,这是老师准备的奖品。这节课中发言大胆的孩子,特别会倾听的孩子,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奖励。是什么?暂时保密!(学生跃跃欲试,非常期待)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许老师可不是空手来的哦。我给每个同学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吧。(孩子们纷纷从抽屉里找出装有蚕宝宝的观察盒。孩子们有的很惊讶,很兴奋,还有的躲得远远的)师:它是什么?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蚕宝宝。(课件出示:蚕宝宝图片)师:孩子们,请看——"蚕为天下虫。"(老师边说  相似文献   

12.
我在教一年级孩子画对称图案后,让孩子们为自己设计的对称图案涂色。我脑中突然闪现出这样的问题:--年级孩子涂色,怎么教?-年级孩子对色彩的概念是非常感性的,我们很少去约束他们,任他们想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喜欢什么,颜色就涂用什么颜色。色彩的搭配在这个时期似乎都不重要,所以往往一个孩子的色彩感觉和对色彩的敏感度在这节课上很容易显现出来。于是,我从不给孩子任何涂色的约束,我珍惜这自然的表达,因为这个时期非常珍贵。  相似文献   

13.
一堂阅读课     
2000年春天的一个上午,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了一个教室,他们的老师已经在那里等待他们,等孩子们安静下来,老师告诉他们,这节课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首先问孩子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孩子们说知道,于是老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以下是师生问答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4.
听朋友讲起这么一个故事。小王是他们学校的一名新老师。幼师毕业担任学校学前班的老师。她活泼开朗,能歌善舞。学前班的孩子和她特别亲,都当她是大姐姐一样。一天,她带着孩子们来到室外上美术课,给他们每人发一支粉笔头。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大家现在向四周看看,有操场,有楼房,有花坛,有树木,有玩耍的同学,抬头看还有蓝天、白云、小鸟、蝴蝶。你们都喜欢什么,把它画下来,就画在水泥地上。好吗?你们还想到什么,也可以画。”孩子们都蹲下来,无拘无束地画起来。  相似文献   

15.
正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绘画是他们表达美表现美的重要形式。可是我们评价幼儿绘画好与不好时,往往忽略了幼儿内心的体验,只用成人眼光去关注画面好不好看,画的东西像不像。为了让孩子的画更美观,画的东西更像,教孩子们画画时我们会出示范画,有时还会出示绘画步骤图,让幼儿照着一步一步地临摹。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千篇一律,全班孩子的作品和范画大同小异。大部分孩子和老师画得一模一样,这自然会受到老师的  相似文献   

16.
又是一个“三八”节,孩子们都知道这一天也是老师们的节日。做点什么礼物给老师呢?在小班的时候,还不懂什么是“三八”节;到中班时,孩子们每人给老师画了一张画;现在是大班孩子,要在幼儿园过最后一个“三八”节了。孩子们议论了半天,最后决定问问老师。“老师,您...  相似文献   

17.
“六一”应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这一天,孩子们将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还会得到父母和亲友的礼物。“六一”节,我们送孩子什么礼物呢?我想,孩子们能在“六一”节收到老师的礼物,那会更高兴的。“六一”那天,孩子们是那么兴奋和愉快。看着他们红彤彤的笑脸,我说:“老师也准备了礼物送给你们,小朋友想不想要?”“想要——”孩子们兴奋得大叫起来。于是我拿出了为孩子们准备的礼物——小红旗。我根据孩子的表现,以尽量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和进步为原则,给孩子们分  相似文献   

18.
读苏教版六下习作2的习作要求,看到图上孩子们玩得那个开心劲儿,我仿佛又像一个小学生坐回到课堂上."老师不在场的时候",那真叫一个热闹!——现在当老师了,怎么指导学生写好这篇作文呢?不由想起于永正老师"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的说写训练课:于老师故意迟到几分钟,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忽悠"得团团转.于老师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现在要想让六年级的孩子那么快进入角色就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19.
案例1、美国孩子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篮鲜果,由孩子们任拿一个去照着画;日本孩子画苹果,先由老师拿苹果让大家观察一番,再让学生照着画;我们中国孩子画苹果,则是由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然后规定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只有中国孩子画得最像苹果,而日本孩子画得则像鸭梨,美国孩子画得或如南瓜,或如葫芦。  相似文献   

20.
过招     
暑假期间,四环游戏小组来了一些大孩子,这些孩子都是小学生,小的上一年级,大一点儿的上六年级。由于放暑假,孩子们没有别的地方可去,或许是我们有声有色的活动吸引了他们,他们也来到了这里。由于他们的到来,我们的研究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调动大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大带小的作用。一天下午,我们正在室内开家长会,突然一个声音传过来:“老师,你过来。”只见二龙(一个大男孩)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