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广州地区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期望现状调查,研究发现: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期望定位较高,主要体现在就业地点和单位性质两方面;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意愿强烈,但是就业信心度明显不足;女硕士研究生就业目标单一,就业能力不足;女硕士研究生职业规划缺乏,就业准备不足。针对以上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促进女硕士研究生顺利就业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鉴于女研究生在校人数逐年上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有些院校里已超过男研究生),女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就业心理的角度对美术院校女研究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美术专业就业的特点提出了解决美术院校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相关就业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女研究生由于受性别、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本研究以某985高校女研究生就业现状为例,分析探讨该校女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而从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女研究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过去几年研究生女生就业遇到的困难以及未来研究生女生所占比例,分析了女研究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女研究生就业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地方院校女研究生就业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地方院校女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通过对地方院校女研究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希望能对改善女研究生就业难的状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女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分析了影响女研究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这一现状的对策与方法,以促进女研究生的就业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女性研究生就业观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生持续扩招,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女研究生的就业态度是直接影响她们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女研究生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虽然普通高校研究生就业问题已成社会焦点,但是女研究生的就业现状还未引起过多的关注,女生就业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就业歧视等仍然是存在的。本文对部分普通高校女毕业研究生进行了全面的就业现状的调查,深入分析和了解她们的就业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并结合高教培养系统、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就业服务平台及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探讨对策,为普通高校女研究生就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女研究生就业权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保障女研究生就业权的几条有效途径,即针对性别和年龄的平等问题进行立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传统社会偏见,促进家务劳动平等化、社会化;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女研究生权利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女研究生的就业指导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通过对地方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指出在研究生就业整体竞争力、就业层次、女研究生就业、就业指导及研究生自身等方面存在困境。针对困境及形成原因,提出应该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消除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及调动研究生积极主动性等方面努力,逐步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十"和"口"     
《小朋友》2007,(7)
  相似文献   

15.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我"和"我们"     
《班主任》2002,(1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