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美术新课标把美术教学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欣赏·评述"作为独特的学习领域呈现出来,足可见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课程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这是训练学生对视觉媒体的感受和审美评价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育功能自不待言。因此,"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一直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美术  相似文献   

3.
课改后学生美术学习内容分为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而每个学期的五个单元中欣赏·评述就占了两个单元.这充分说明这次课改淡化了旧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强化了新双基(基本兴趣、基本感受力),也充分说明了欣赏评述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的重要学习领域之一。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多个方面入手,合理运用信息媒介、实物道具等资源,激发学生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的兴趣,拓宽学生美术欣赏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美术学习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美术学习中,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欣赏·评述"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为此笔者通过三个方面:让专题欣赏课"动"起来、让随堂欣赏课"活"起来、让现场欣赏课"静"下来,来阐述怎样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效果,并实现引导学生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评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美术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它运用独有的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一种分享人类经验的特殊方式,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欣赏教学也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评述艺术作品的语言能力——个人艺术素质的外化——它的培养就更为重要。我认为欣赏教学不只是每册的"欣赏·评述"课,还应包括各领域里以及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欣赏。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学生通...  相似文献   

7.
《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设计·应用"领域要求学生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为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拓宽工艺材料范围,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废旧材料变废为宝的环保教育,让学生体验各种创作材料,通过这条途径丰富"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积极研发"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8.
当前,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存在重欣赏、轻评述的教学现象,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均衡发展。美术课堂中,在构建观点、培养文字表达技能与使用评述单等方面的探究之上,教师要深入分析和反思教学实践过程,通过建立同伴评价、开展思辨活动、融入生活审美等策略,改进“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9.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已是教师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神圣职责.新课改的实施,对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是一场强烈的冲击和严峻的考验,美术教师也不例外.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那么如何依托不同领域,对中师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产生良好效果呢?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已成为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信息技术在美术课中的应用,改变了美术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强化了学生的多种体验。美术课程按教学活动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各领域既有侧重又互相交融,形成了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近几年来,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  相似文献   

11.
"欣赏·评述"是课程改革后欣赏课的新型学习活动,课程设计理念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体精神的发挥,克服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而且课改目标还提倡教师探索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去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能力,在初中七年级至九年级美术课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中,都特意安排了"欣赏·评述"课,增加了美术欣赏的比重.让学生从欣赏评述的学习中获得审美感受,并运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包括自己的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欣赏·评述"领域是实现美术课程首要价值--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平台.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对这一领域并不重视,更谈不上感兴趣.因此,本文作者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作品的选择、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教法和欣赏评述的方法上积极寻找解决的策略,力求使学生爱上"欣赏·评述",学会"欣赏·评述",在欣赏、评述中增强艺术感悟力,丰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欣赏·评述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美术教学有深远的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美术教师不愿涉及欣赏教学。为此,探析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的教学艺术对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学的"美术课程标准"从全新的角度构建了美术课程教学体系.在美术教学领域中,特别注重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在欣赏评述领域中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领域则强调通过对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5.
<正>《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趣味,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巧用"度",让美术欣赏教学神采飞扬。一、通过"环境的布置"来创设浓郁的视觉冲击,让课堂有宽度  相似文献   

16.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美术修养,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要使学生对美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就要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接触美、认识美、欣赏美,让学生在欣赏中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长期以来,我一直非常重视美术欣赏教学,并着力研究其教学形式和方法.下面我就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种形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6年1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颁布,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经过周密思考和细致研讨,提出了美术学科特质的"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是中小学学生学习美术后所要形成的基础素养。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图像的感受与认识能力,同时在"读图时代"使学生学会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欣赏·评述”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课程标准》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欣赏教学,学生不知道怎样欣赏,更不知道怎样评述。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也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创造于生活,艺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本文针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学生学习存在枯燥乏味的现象,从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实际生活角度出发,立足美术欣赏课本,对将乡土资源有选择性且有效合理利用到美术欣赏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在美术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在教学反思中留下这么一个问题——学生会欣赏、会评述吗?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学生是否生成了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实践表明,掌握学习方法是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