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明琦 《中国科技信息》2005,(6):200-200,73
提本文概括论述了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领袖勃留索夫及其早期的代表诗作,指出了勃留索夫对俄国象征主义诗派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在细致深入地剖析他的主要代表诗作的基础上,对其在俄国白银时代文学史的特殊作用作了详细的论述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蓝色的幻影     
亚历山大·勃洛克(188——1921)是20世纪俄国文学最杰出的大师之一,象征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马雅可夫斯基认为,他的诗歌“代表了整整一个诗歌的时代,……对当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阿赫玛托娃则称他为“20世纪的里程碑”;而在高尔基的记忆里,他“不论是作为一个诗人,还是作为一种个性,都美丽得惊人”。更有研究者认为,倘若说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诗人,那么,20世纪最伟大的俄国诗人当属勃洛克。勃洛克出生于一个贵族知识  相似文献   

3.
诗歌具有模糊性,其模糊语言创造模糊美。模糊美作为诗歌美的一部分在译作中应得到表现,译者的任务是在目的语中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达式,即能激发读者想象和联想的语言,再现原诗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4.
周静秋 《科教文汇》2010,(25):67-68
李贺的诗歌"奇崛冷艳",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意蕴,这与诗歌中所使用的新奇结构密切相关。本文选取其代表作《秋来》一诗,尝试用俄国日尔蒙斯基形式主义批评方法对其进行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胤瑾 《科教文汇》2008,(36):242-243
1926年,穆木天和王独清的两篇相互应和的文章《谭诗》和《再谭诗》以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理论为参照,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象征主义诗论,开启了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理论先河。由于当时社会精神的现实需要和传统文化的制约以及个人气质秉性的影响,他们在接受过程中有自己的选择和扬弃,因此和西方象征主义相比,他们的象征理论有着明显的中国化特点,本文从“暗示”、“音乐性”和“艺术与社会”三方面论述其接受与变异的“本土化”建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关照下的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文本都是用马赛克般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认为,诗歌翻译在文字、意象及用典方面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点,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中互文特点,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的契合.  相似文献   

7.
陈艳梅 《内江科技》2007,28(10):89-89,117
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要完成翻译任务,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而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制于时代背景、译者自身的双语文化能力及其自身的其他因素.如果译者能积极应对这些制约因素,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形似与神似是翻译的根本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神似"在译界颇为盛行,几有"得意忘形"之势。诗歌以其文学性和艺术性区别于其它文本,而其文学性和艺术性主要是通过形式来体现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可以说:没有形式就没有艺术,形即神。因此,在翻泽诗歌时,译者要尽量使译本接近原诗的形式,以形传神,形神兼有。  相似文献   

9.
王维诗作为盛中唐之际诗风交替嬗变的标志与领军人物,其诗歌风格体现出遗世独立、不羁洒脱的旷达胸襟与超绝不俗的境界.王维后半生诗歌创作在对于佛家意境的寻求与襟怀的操守中逐渐转变成型,体现出清新而幽明的诗风,反映出他的"退避朝野"之志,体现出摩诘人生的志趣与追求之挚论,为盛中唐诗歌风格转移之范例与先觞.  相似文献   

10.
徐美娜 《科教文汇》2008,(25):237-237
通过对李商隐的《无题》的写作背景,以及不同译家对本诗的译文相对比,从而探讨了中西方因其文化差异而导致了对诗歌的不同理解,以及同一文化背景下,因其译者对诗歌所感不同,其译文也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美誉,其近代建筑在中国乃至亚洲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俄国人规划设计的城市,东正教堂在城市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哈尔滨众多东正教堂中,圣·索菲亚教堂引为荣耀的是其规模之大远东称冠,被称为"亚洲最好的教堂".现主要从圣·索菲亚教堂室内空间的结构界面方面探讨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张寅 《科教文汇》2014,(20):102-103
变异性是诗歌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词汇变异和书写变异中,原文与译文之间往往会出现难以弥合的“错位”。这种由诗歌语言的变异性导致的可译度问题使发挥译者主体性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及时行乐"作为一种文学主题,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特别是对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择选并分析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几首代表寺歌,试图说明这一主题在西方诗歌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波特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作为一种文学技巧,象征主义在波特的短篇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波特的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被背弃的老祖母》)中象征主义的分析,本文试图揭示象征主义对波特的影响,以及波特如何利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提高小说的表现力,从而使读者体会到象征主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受到了一股被称之为"荒原冲击波"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直接催生了现代诗派。卞之琳在这段时期受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艾略特的影响颇深,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由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呈现出追求知性、冷峻的风格倾向。但这种影响在卞之琳身上更多的表现在在诗艺层面,这就显现出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文化过滤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象征主义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小说作家最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本文以默多克的<独角兽>为文本入手,分析了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在此作品中的运用与体现.  相似文献   

17.
自从穆旦被"重新发现"以来,其诗歌中的宗教意识一直都是研究者最重视的话题。但大多数研究者的目光都集中在其诗歌中的基督教文化,而忽略传统文化尤其是佛教思想在其诗歌中的重要影响。穆旦作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成就是中西文化交融而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8.
王维 《科教文汇》2007,(12S):172-173,181
本文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关照下的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文本都是用马赛克般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认为,诗歌翻译在文字、意象及用典方面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点,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中互文特点,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的契合。  相似文献   

19.
翻译方面的观点一直是推陈出新的,所以一部分论文是关于翻译质量方面的探讨,有"归化"与"异化"之争,有忠实原作与解构之争等等,造成这些分歧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翻译策略的决定因素最终还是译者本人.通过对鲁迅与马丁·路德翻译思想的对比研究,笔者将试着去证明译者的意识形态在翻译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译者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其主体性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试图论证译者是翻译过程中一个受限制的主体,译者的自由总是变化的而非静止的。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充分体味其自由的界限,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