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士"在<说文解字>解释为"事",原义为从事耕作的男子.在西周、春秋时,周王和诸侯的都城及其近郊地区,叫做"国"(国,城域也).在这个地区居住的人叫"国人",四郊以外的地区叫"野"、"鄙",在四郊生活的人叫"野人"、"鄙人"或"庶人"."士人"专指"国人".士不仅是农民,也是战士,可以推选为官吏.诸侯各国设上士、中士、下士官职,位次于"大夫".春秋时的士,有的做卿大夫的家臣,有的种田.后国家的范围扩大,诸侯管辖的地方的人分为"四民":士民、农民、工民、商民."士民"指的是学道艺或武勇的人.春秋末年以后,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隋代设"取士科目",经考试按成绩取士封官叫"科举",录取者称"进士".这种选官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停止.  相似文献   

2.
水城绍兴     
江南地,钱塘畔,有绍兴一城得山光水秀地利,繁衍而生。远自夏朝,就进入了中国政治势力争夺战中。神禹召见诸侯在先,吴越争霸、南宋偏安、民国革命等在后,绍兴的重要性不待言喻。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历史意义.本文先将荀子的"天下"观整理为如下三种特色:其一,荀子所构想的国家从头开始就是治理天下领域的国家.其二,在荀子"天下"观视野下的国家会经过其兴亡的动态.从正面的意义来看,原来只有"方百里"领土的小国理论上也能成长为治理天下的国家.其三,荀子在叙述周朝巩固治理天下的过程中赞扬周公的关键角色,并将他称为"大儒".基于如上三点,荀子在观察秦国的现状之际,认为其威势和领土已经不必要再扩张,而极力鼓励秦廷聘用"大儒"或"聪明君子"来推行"义术",即安抚天下诸侯和人民的政策.荀子一方面似乎认为实际上唯秦国具有在近未来能够治理天下的可能,但借由强调任何领土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只要聘用"大儒"也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提醒秦君别错过聘用他的机会,否则聘用这样人才的其他国家会取代秦国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历史意义.本文先将荀子的"天下"观整理为如下三种特色:其一,荀子所构想的国家从头开始就是治理天下领域的国家.其二,在荀子"天下"观视野下的国家会经过其兴亡的动态.从正面的意义来看,原来只有"方百里"领土的小国理论上也能成长为治理天下的国家.其三,荀子在叙述周朝巩固治理天下的过程中赞扬周公的关键角色,并将他称为"大儒".基于如上三点,荀子在观察秦国的现状之际,认为其威势和领土已经不必要再扩张,而极力鼓励秦廷聘用"大儒"或"聪明君子"来推行"义术",即安抚天下诸侯和人民的政策.荀子一方面似乎认为实际上唯秦国具有在近未来能够治理天下的可能,但借由强调任何领土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只要聘用"大儒"也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提醒秦君别错过聘用他的机会,否则聘用这样人才的其他国家会取代秦国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关于周代礼乐舞佾的研究,由来已久,存有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是天子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六三十六人,卿大夫四四十六人,士二二四人.第二种是天子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八四十八人,卿大夫四八三十二人,士二八十六人.然而,目靠前所见的中国音乐史有关著述中,只重视第一种说法,而忽视了第二种说法,其原因不明,笔者本着对学术问题客观务实的态度拟对两种解释进行梳理、评析,希望对"舞佾说"形成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对第二种说法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迄今为止,两国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各自走过了不同的发展路程.就两国创造力及其素质(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讲,中国向来重视独创力及其素质,并以其曾经取得的成果赢得了世界的共识;而日本的创造力及其素质却引起了异议,或曰"具有创造力",或曰"缺乏创造力,只会抄袭",或曰具有"二次创造性"(笔者赞同日本具有"二次创造性"的观点).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的创造学(研究)及创造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对两国创造模式的形成及其原因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因此中韩两国的传统节日相近,风俗习惯相似.而最近一段时间,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两国的"端午申遗之争"更是以韩国江陵的胜利收场.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11)
随着在国际教育领域中中俄两国伙伴关系不断的深化与发展,赴俄留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培养学生俄语口语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对外俄语学生口语应试能力,探索"情景教学法"在俄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模式和应用价值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目前俄语口语教学现状出发,探讨一下"情景教学法"在俄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东海油气资源及中国、日本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耀光  刘锴 《资源科学》2005,27(6):11-17
东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与中国海域相邻与相向的日本国觊觎已久的目标.中、日东海油气资源之争,源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限划分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可以从领海基线量起,向外200n mile划出专属经济区.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源归沿海国拥有和专属管辖.由于中日东海海域之间的宽度不到400n mile,中日在东海尚未划界.为此,日本单方面提出所谓的"中、日中间线".日方提出的"中间线"的日本一侧,实际上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由于这种划分不符合国际法的精神,中国决不会承认.而中、日之间东海海域的划界应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中国从未承认过"中间线",而在"中间线"以东海域属于争议海域,日方在这一海域无权采取单方面行动.文中对中、日两国东海大陆架划界分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按照国际法划分东海大陆架的原则以及我国的政策,从而提出了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方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有人认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可在交往过程中仍免不了碰撞.介绍了日本文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以期读者对日本文化有所认识,减少文化交流中的一些碰撞.  相似文献   

11.
墨子的中心思想为"兼爱",他认为诸侯们不停的以武力侵犯他国,导致社会如此混乱,都是因为"不相爱".从"兼爱"思想的理论地位看,其来源与最终归宿在于墨子宗教思想中的"天志"与"明鬼",人与人之间"兼相爱,交相利"实际是为了不违背天意.墨子,墨家,墨学的真正内核是宗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中日两个一衣带水的领邦国家中,"政冷经热"的矛盾局面成了各界关注的热点。"政冷"与"经热"是否相互影响,如果有影响,又会是怎样的影响,这是中日两国间极具现实意义的论题。通过运用1979-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能够对双边贸易产生较大影响,但是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呈减少趋势;反过来,中日双边贸易则能对两国的政治关系产生持久性影响,且在双边贸易中,中国对日进口对两国的政治行为的影响力度更大。另外,研究中还发现,日本对中国发起的政治行为受中国对日发起的政治行为影响很大。因此,两国应进一步加强贸易上的往来,尤其是增加中国对日进口,有利于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此外,减少日本对中国"崛起"的"安全担忧"也是进一步减少其发起政治冲突增加两国合作所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邹小平 《大众科技》2011,(6):240-242
中日两国通用汉字字体有较大的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文字自产生之日起,就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随着语言中新词的不断产生,新字不断出现;随着书写习惯和书写工具的改变,文字的形体和字体也有很大变化.文章主要探讨中日汉字在字体上存在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和背景.  相似文献   

14.
董强 《百科知识》2021,(28):64-67
19世纪中叶以来,博览会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已成为欧美各国彰显综合国力的竞技场.正值博览会蓬勃发展之际,中日两国开始频繁接触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1873年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万国博览会,成为中日两国首次以正式官方身份出席的世博会.面对这一难得的展示契机,日本明治政府积极筹备,派出强大阵容,全面直观地了解欧美各国近代工业文明成果.中国则迫于"邦谊",委派英国人赫德执掌的中国海关筹备并出席展会.在维也纳世博会上,中日两国展开了一场无形的竞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明在整个 90年代中加两国的经贸关系是不断发展的这一观点。同时指出发展的原因在于国际形势的变化 ,两国外交政策及双边政治关系的调整。但是仍然有一些因素影响着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就未来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日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1980年提出"科技立国"方针,中国1995年确立"科教兴国"战略.中日两国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技术、经济背景下,殊途同归,提出了同向的兴国大计,这既表达了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生存与发展的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泰两国同为亚洲重要的发展中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两国关系源远流长,邦交往来密切,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自1975年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交流频繁.1975年两国建交之初,中泰双边贸易额仅为2462万美元;2018年双边货物进出口额达到799.3亿美元,增长了3000多倍.截止到2018年12月,中国是泰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亦是泰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两国经济合作飞快推进的同时,教育文化领域也不断地进行深化交流.其中,中泰两国教育合作方面发展迅速的就有留学生教育.  相似文献   

18.
苏筱 《科学大众》2013,(3):150-151
本文立足于"国培计划"的现状描述,在肯定"国培计划是行之有效"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疑惑和见解,同时指出在"国培计划"开展中存在某些瑕疵,并着重从受训者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促使"国培计划"的实施更具效用。  相似文献   

19.
正此刻,书就立在桌角。晚风吹过,传来沙沙的声音,是它在召唤我。眯着眼,捧杯茶,我翻开书,走入一个别样的世界。那里有亡国君主"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那里有文学才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梦境,那里有"国破山河在"的悲叹,还有一段"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爱情传奇。它们从书中走来,演绎不同的精彩,给我人生启迪。书教给我辨别是非的方法。几百年前,在沈园里,我遇见了一对情人。因为封建礼教的陈腐观念,两人最终被拆散。  相似文献   

20.
正城池的构筑历史在中国可谓渊远流长。《淮南子·原道训》云:"黄帝始立城邑以居。"《吴越春秋》云:"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虽然这一时期城池只是雏形,由简单的环壕和围墙组成,但也明确地说明筑城的最初动机从一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