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昨天看到书里有一句话,说:当你决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它是你要走的路,身边就会出现很多信号.你要时刻留意你身边的生活、日常的细节,它们的背后有一个声音在说话. 这和我很喜欢的一本书《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讲的如出一辙.它说,预兆,omen.遵循预兆去行事,你会走向你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白玉磊 《科学大众》2013,(Z1):65-67
有什么事情比经历沉船后独自在茫茫大海上漂流更糟糕的呢?那就是,你所在的救生艇上还有一只斑斓猛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和老虎同在一条小船上漂流整整227天,这虽然是小说中才能出现的情节,但在动物学家眼中,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不信就往下看看吧。  相似文献   

3.
《神秘世界历险记》的题材选择有点类似《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了一个生性顽劣、调皮可爱的小姑娘雨果的奇幻之旅,其中灌输了更多的东方色彩,比如武侠的成分,整体让人感觉温暖和励志向上。  相似文献   

4.
节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的《孤独之旅》属于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是一部反映少年成长的小说。我想让初中毕业班的“小大人”们通过欣赏《孤独之旅》,以文观己,对自己来一次深刻的反省,进而加强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1月在北美上映的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改编自英国小说家J.k.罗琳的同名小说。时隔多年,这位给我们带来过《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又再一次将我们带入了奇幻的魔法世界。与《哈利·波特》系列不同的是,这次的故事是围绕着一些神秘而奇特的神奇动物展开的:神奇动物学家纽特·斯卡曼德为寻找和保护神奇动物抵达  相似文献   

6.
白杨 《百科知识》2013,(3):32-33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许多奇幻的场景和剧情,其中最奇幻的部分是诡异的食人浮岛。岛上树木发达的根系形成岛的陆地,中间的淡水水潭在夜间会变成杀人的酸池。有机酸与无机酸的区别虽然影片没有说明淡水水潭为何会在夜间形成杀人的酸池,但可以推测这是由树木发  相似文献   

7.
亨利·菲尔丁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在他创作的小说中,最著名的非《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莫属.在这部小说中,菲尔丁通过刻画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表达了他的道德观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评.然而这部小说的成功与戏剧元素在这部小说中的出色运用是紧密相关的.本篇论文在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这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戏剧元素,第二部分则讨论了主题中的戏剧元素.最后,论文指出《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戏剧生涯在他的小说中的继续.  相似文献   

8.
庄宇琪 《科协论坛》2007,(6):211-212
本篇文章就是运用叙事学里聚焦理论解构小说.亨伯特,既是小说《洛丽塔》的主角,又是故事的叙述者,通过海市蜃楼般的讲述,使得读者不但不责怪他,反而怜悯他。通过分析使读者警惕叙述者布下的陷阱,用科学的态度去接受和判断小说所叙述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苏格兰作家斯蒂文森的小说《金银岛》讲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探险故事,作者在小说结尾暗示仍有一大笔财宝隐藏在荒岛的某处。《金银岛》以太平洋的可可岛为背景,该岛位于哥斯达黎加海岸约483千米的海中,曾是17世纪海盗们的休息站。海盗们在此装卸掠夺来的的财宝,为这个无名小岛平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据说岛上至少6处埋有宝藏,其中最吸引寻宝者的是来自秘鲁利马的宝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历史系法尔克·米勒博士(Dr.Falk Mueller)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一个讲演。因涉及到一些我国读者不太熟悉的内容,经米勒博士同意后,我们对之进行了改写。原文共六部分,本文保留其中的五个部分,通用电气公司所从事的过于具体的技术物理学研究细节被删除。同时,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将原文第二与第四部分合并,增加了一些与历史有关的内容,标题也随内容做了调整。米勒博士的原文将在由莫里茨·埃佩尔(Moritz Epple)和他本人主编的《科学中的现代主义,1900-1940》(Modernism in the Sciences,ca.1900 to 1940)一书中发表。崔家岭译,方在庆改写。  相似文献   

11.
正《权力的游戏》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治·马丁的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系列,是美国目前最火的电视剧之一。它由美国HBO电视网制作上映,于2011年4月首播,至今已到第5季。这部电视剧演绎了维斯特洛大陆上七个王国之间征伐斗争、尔虞我诈而错综复杂的故事,刻画了众多形象鲜明、个性迥异而利益纠葛的人物。《权力的游戏》宣称"凡人皆有一死"!人物角色的悲惨死亡,许多不同的死亡方法,都跃于荧  相似文献   

12.
潘晓燕 《科教文汇》2009,(19):239-239,253
《伊甸之东》是斯坦贝克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斯坦贝克以圣经中该隐和亚伯的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以颂扬人类的自由意志。他认为人类能够自由地选择善或恶,能够自我完善。斯坦贝克认为这部小说是他的艺术顶峰。针对这一点,本文从主题设计、与角色塑造等方面来阐明以下观点:1)《伊甸之东》这部小说的主题设计有精妙之处;2)小说中女主角的塑造与主题发生了矛盾,体现了斯坦贝克在写作艺术上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亨利·菲尔丁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在他创作的小说中,最著名的非《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莫属。在这部小说中,菲尔丁通过刻画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表达了他的道德观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评。然而这部小说的成功与戏剧元素在这部小说中的出色运用是紧密相关的。本篇论文在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这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戏剧元素,第二部分则讨论了主题中的戏剧元素。最后,论文指出《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戏剧生涯在他的小说中的继续。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众》2008,(2):22-23
安格斯·马克莫洛是一个孤单的小男孩,一天他在苏格兰湖边捡到一颗奇怪的蛋,结果他竟然从蛋里孵出一只奇怪的生物。在这小东西的陪伴下.他经历了许多奇幻刺激的冒险,而他的乐趣却将是大人的噩梦:他没办法查出这奇怪的有点类似水马的生物到底是什么。而小东西一天长得比一天快。  相似文献   

15.
学会欣赏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对其却十分欣赏。  相似文献   

16.
《知识窗》2013,(2)
倘若说,李安的前作《制造伍德斯托克》是一部迷幻小品,那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便是一则彩色寓言.毋庸置疑,本片的拍摄难度堪称年度之最,3D、水、动物,业内导演不敢轻易触碰的雷区,李安却一次性照单全收.借着如潮的好评,李安再次向世人证明,他即便再商业,都会留守住内在的光辉,绝不会丧失艺术的底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圣地亚哥与小男孩曼诺林之间的对话,他与马林鱼之间的斗争,以及他的梦境这三方面,表现出圣地亚哥的自信、乐观、顽强的毅力以及不服输的精神。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也随之树立起来了。在圣地亚哥身上体现了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崇高、伟大的精神。同时这部小说也宣扬了人类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8.
周德钿 《科教文汇》2012,(28):F0002-F0002,F0003
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认识吴宪鸿同志了。那时我接手主编《歙县文艺》.他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常给我们投稿,我还去过他们学校看过他。后来他调城里工作,我们见面机会就多了。他主要是写小说,也写报告文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说《深夜追夫》(1984年第3期《歙县文艺》)和《文革趣事录》(1989年第1期《歙县文艺》),我觉得他写的小说很有点感觉。发过他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叫《鞋匠补缀丹青梦》(1997年1、2期合刊《歙县文艺》)。还发过一些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19.
李晓斌 《科教文汇》2011,(31):82-85
英国小说家C.S.路易斯(C.S.Lewis)的经典奇幻小说《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为英美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20世纪50年代陆续出版后,随即掀起世界范围内的儿童文学的阅读狂潮。即便到了21世纪,其魅力随着纳尼亚传奇系列电影的发行和上映有增无减。除去小说本身的富于想象力的文学魅力不说,笔者认为《纳尼亚传奇》不仅仅是奇幻小说,它更承载了丰富的基督教教义。尽管基督教题材出于宗教的原因,本身显得沉重而严肃,但C.S.路易斯以易于儿童读者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向他们传递了基督教教义。本文挑选《纳尼亚传奇》系列小说中的一册《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柜》来解读小说承载的基督教教义:自我牺牲(self-sacrifice)、重生(resurrection)和救赎(redemption)。  相似文献   

20.
李世佳 《百科知识》2021,(21):30-31
"改写"是木心写作的一大特点.《诛枭记》以附录的形式被收录在作品集《爱默生家的恶客》中,在以往研究的文章里被当作木心改写文本的佐证一笔带过,至今还无人对这篇小说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改写"是一种有意行为,当一个作家选择"改写"时,必定是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原文本所涉及到的价值或审美形式等问题,渴望与其对话.通过对比木心改写的《诛枭记》与原文本,我们可以看到多种不同价值之间的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