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鄂尔多斯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及MICAPS、多普勒雷达资料、卫星云图、闪电定位等资料,分析了2020年6月28日鄂尔多斯市多地的强对流天气,结果显示:2020年6月28日鄂尔多斯市多地受高空冷涡与低层偏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动力条件与水汽条件较好的配合下,造成鄂尔多斯市多地发生了强对流天气,共计造成15 837.84hm~2玉米、小麦、葵花等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7 163.95万元。  相似文献   

2.
王婷婷 《今日科苑》2013,(14):50-53
今年5月中旬,我国南方遭遇强降雨袭击,局地伴有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引发洪涝、泥石流等灾害。据当时统计,10省区市33人死亡12人失踪。日前,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5247.4万人次受灾,782人死亡,67人失踪,245.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7年8月5日MICAPS资料及自动站资料,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的卫星云图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500hPa蒙古冷涡底前部,850hPa上低压区和温度脊影响,"人"字形切变线位于中蒙边境上,强烈的上升运动和高温、高湿相叠加,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条件;地面辐合线和负3小时变压中心区对强对流天气产生触发作用;冷涡云系旋转东移和河套南部地区的高空槽云系共同作用,造成此次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TBB梯度是指示锡林郭勒盟地区的冰雹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毛竹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后救灾和管理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在今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的罕见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中,受损最严重的是竹林.其中,毛竹受灾情况最为"惨烈",共损毁毛竹10246万亩,近304亿株,占全国毛竹总量的47%.江西省林业和林农群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暴雪和冻雨已造成我省数百万亩竹林受灾,大片竹子被压倒、压弯或折断,给竹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面对灾情,我们应科学救灾,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5.
干旱漫谈     
2014年人夏后,我国多地高温少雨天气持续,导致部分省份旱象严重.辽宁、山东、新疆、吉林、河南、湖北、陕西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灾,部分市县还达到了1951年以来的最严重旱情,出现了农田绝收的情况.其中河南遭遇63年来最严重干旱,74万人吃水困难,经济损失预计40亿元;陕西干旱致38县294万人受灾,局地达到特旱等级,干旱造成农业损失近10亿元.干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17日阿勒泰机场遭受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对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天气背景、物理量等进行分析可得出,低涡减弱并东移,中层辐合、低层切变以及西南气流、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导致阿勒泰机场出现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水汽通量散度、动力条件、热量条件以及θse值等均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7.
核心提示:2008年的第一场雪,虽然洁白,但却拉响了整个中国南方的红色警报."这是中国有气象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雪灾."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如是说.50年一遇的强降雪过程,持续半个多月的低温冰冻,导致受灾各省交通受阻,旅客滞留,限电停水,供应吃紧.据民政部初步统计,截至2月12日,雨雪天气已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的7786.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07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 30万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6亿亩;倒塌房屋35.4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ADTD闪电定位仪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6月20日午后内蒙古东北部一次以冰雹为主的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冰雹单体的雷达回波演变和闪电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月20日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冷槽东移和地面暖倒槽强烈发展的环流形势下,倒槽锋生过程中地面辐合线的长时间维持促使对流风暴生成加强东移,造成下游大范围冰雹灾害。(2)本次强对流天气是多个风暴单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多单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移动缓慢,叠加效应使同一地区经历多次冰雹天气,损失严重。(3)强对流天气过程降雹区出现高强度的正地闪,闪电的空间分布与雷达回波一致,降雹期间正闪频次跃增,降雹后正闪频次跃减。  相似文献   

9.
《华夏星火》2010,(4):5-5
云南省政府新闻办3月26日通报,旱灾造成云南省823万人需要口粮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730万亩,其中秋冬播农作物受灾32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9.8%,水果、茶叶、蚕桑、橡胶、咖啡五类经济林果受灾1482万亩,占总面积的81.8%。共有828万人、1890万头(匹)牲畜出现困难。  相似文献   

10.
胡蕾 《金秋科苑》2011,(22):48-50
据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截至2011年7月31日15时,7月份风雹灾害共造成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79个市(地区、自治州、盟)680个县(市、区、旗)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团场2016.5万人次受灾,97人死亡(其中60人因雷击死亡),房屋倒塌1.6万间,损坏15.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32.8亿元。其中,江苏、湖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受灾较为严重。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的日益增多,媒体上报道的人被雷击事件逐步增多。人们对雷电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数据对浙江北部地区2022年4月25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高空急流、500 hPa槽、700 hPa切变线、地面热低压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强对流天气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先后影响杭州、湖州、嘉兴等浙江北部地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前、低层切变线南侧的强盛西南暖湿气流中,是由地面低压倒槽内的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由于湿层浅薄,水汽条件一般,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以雷暴大风天气为主,局地伴随短时暴雨和小冰雹。从雷达数据分析,强对流天气东移发展过程中可见弓形回波、速度模糊等雷暴大风天气特征,强对流天气伴随回波带的移出而结束。  相似文献   

12.
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和飑线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恶劣气象,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本文对冰雹、飑线、龙卷几种少见典型的强对流天气出现时的观测、发报等地面测报工作进行归纳总结,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流程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2007年7月22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场、物理量场、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本次过程的热力,动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特征,为强对流天气和局地冰雹的短时预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张家口雷达站(313)的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MICAPS常规气象观测及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14年8月9日傍晚出现在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区(多伦县)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天气是以短时强降水为主,伴随有冰雹、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此次强对流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冷涡、低层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负3小时变压中心及较强的层结不稳定也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反射率因子图显示系统为飑线,而在飑线中存在超级单体,径向速度图也表现出明显的中气旋特征;雷达产品分析表明,垂直液态水含量(VIL)和回波顶高度值(ET)对短时强降水和冰雹、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实况资料对2016年7月23日出现在甘肃省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副高、500hPa的高原槽、700hPa的切变线和低空急流,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CAPE、K指数和抬升指数反映,强对流落区具有较强的热力不稳定,但由于CAPE值不是很大,700hPa与500hPa的温度差也不大,因此相应的热力不稳定条件不利于冰雹和雷暴大风的出现,只利于强降水的出现。强对流落区的中低层水汽充沛、湿层较厚,低层具有较强的水汽辐合,从而具有有利于强降水出现的水汽条件。700hPa的切边线提供了产生强对流所需的动力抬升。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配置,中低层的垂直速度为负值,说明存在有利于强对流出现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6.
龚静  王青川 《青海科技》2009,16(4):23-26
本文对2009年6月18日下午在青海省东部地区发生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MICAPS相关物理量场、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及部分预报指标。同时,对该对流云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可为今后人工防雹作业技术及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1年4月17日,广东省受切变线和锋面低槽的共同影响,出现了强对流天气,此次天气过程风力极大、灾情严重、局地特征明显,以佛山市受害最严重。通过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特征及雷达探测资料进行分析,高空涡槽和地面气旋是此次天气的重要影响系统,西北气流合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辐合上升与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形成了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地面自动站观测数据和多普勒雷达数据等多种资料,对比分析了2013年8月10日和2014年7月25日青海东部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境场条件和中尺度系统演变。结论如下:青海东部两次强对流天气分别是在高空冷槽和高空西北气流的环流背景下发生的,过程中高空冷平流是不可或缺的因子,在500h Pa有冷槽的形势下出现的强对流天气更剧烈。高空冷平流叠置于低层暖平流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必要条件。高低空温度平流中心的配置区域与冰雹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较强的CAPE、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和低层大的θse条件下利于出现强冰雹。-20℃与0℃层间的高度与冰雹直径有密切关系,当此高度小于3km时易出现大冰雹。温度、风向和露点温度等气象要素在强对流天气发生之前和之后有明显变化。中小尺度系统的活动是引发局地强对流的主要原因。两次过程中对流发展旺盛,出现多单体强风暴,回波强度均超过60 d Bz。冰雹发生前都出现VIL骤增。两次过程的对流尺度、ET和VIL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林琴  俞旭枫  施金海  高翔  沈沉 《科技通报》2021,37(4):10-14,22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德清国家观测站(58454)的实时观测数据等,对2018年7月26日发生在德清县的一次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背景场、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场等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主要受蒙古冷涡渗透的冷空气与稳定维持的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共同作用,强烈的边界层辐合线是触发机制;冰雹发生前后各项热力和动力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典型的上干下湿的大气结构有利于产生降雹;孤立的对流单体合并处产生冰雹,强中心可达71 dBZ,中气旋和VIL极大值区域对应冰雹落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分析,为今后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时效和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林琴  俞旭枫  施金海  高翔  沈沉 《科技通报》2021,37(4):10-14,22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德清国家观测站(58454)的实时观测数据等,对2018年7月26日发生在德清县的一次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背景场、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场等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主要受蒙古冷涡渗透的冷空气与稳定维持的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共同作用,强烈的边界层辐合线是触发机制;冰雹发生前后各项热力和动力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典型的上干下湿的大气结构有利于产生降雹;孤立的对流单体合并处产生冰雹,强中心可达71 dBZ,中气旋和VIL极大值区域对应冰雹落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分析,为今后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时效和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