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党员干部是新时代高校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长盛不衰的战略抉择,也是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文章以辽宁省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专题研讨、校际互访等方式,总结应用型高校在培养选拔年轻党员干部工作的经验做法和问题短板,研究提出对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党员干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学习观为理论之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学习思想为文化之源,以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思想为历史之维,以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为现实之需,有着特定的生成逻辑.习近平党员干部学习观对党员干部在新时代"为何要学习""学什么""如何学"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论...  相似文献   

3.
年轻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源头活水”。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培养选任年轻干部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当前,高校年轻干部存在政治素质有待提升,年轻干部储备不足,艰苦环境磨炼缺乏,培养选拔渠道不宽,干部激励机制不活等问题。新时代,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在“提升政治素质、拓宽来源渠道、强化关爱培养、坚持严格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加大使用力度”六个步骤方法上下功夫,切实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相似文献   

4.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后备力量和希望所在。高校作为高知识群体、青年人群体的密集地,培养造就一支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对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后继有人,推动高校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科技大学从培养选拔入手,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从建立健全分层次、分类别的高校年轻干部培养体系、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高校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当前,存在年轻干部队伍结构来源与工作经历单一、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为此,应统筹抓好"选、育、管、用"四个环节,建立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常态化体系。在路径实践上,应规范优秀年轻干部认定标准,改进创新年轻干部选配方式,切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校优秀年轻干部。  相似文献   

6.
年轻干部的培养,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命运和前途。使年轻干部养成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在理论引领、实践锻炼、机制保障等多方面下功夫,以促使年轻干部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阶梯式培养""递进式历练"是习近平总书记干部工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海南省高校选拔培养年轻干部普遍存在着年轻干部在中层(处级)干部队伍比例偏低、年轻干部中能够担任党政正职的优秀干部偏少、一些年轻干部仍需不断加强培养和历练、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按照年轻干部阶梯式培养和递进式历练规律,要深刻把握"年轻干部"内涵,增强培养选拔的针对性;以选准用好为根本,建立常态化选拔工作机制;以培养锻炼为基础,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素质;以过程管理为保障,为年轻干部营造良好成长环境,为高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年轻干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应具备的标准、素质、能力及实现方法途径作了深刻阐述,明确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怎样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年轻干部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新时代年轻干部成长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干部培养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干部成长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才任贤观是新时代年轻干部成长观的理论来源。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决的斗争精神、强烈的责任担当、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新时代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标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初心使命、锤炼党性修养、力求知行合一是新时代干部成长成才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青年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传播主要面临着市场逐利性、网络化和实践能力三方面挑战,对青年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素养的提升形成障碍.针对这些挑战,客观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对策,从理论一体化建设、创新"互联网+"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一个企业要始终保持不竭的创新能力和工作动力,必须具有一支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年轻的人才队伍。培养年轻干部,是单位培养储备人才资源的重要环节。胜利油田清河采油厂将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作为落实油田“实现更长时间稳油”战略,保持采油厂持续稳产的基础工程来抓。通过强化教育管理,拓宽培养渠道,建立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加强年轻干部工作,构建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是新时代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关键内容.高校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年轻干部成长共性特征和一般规律,健全年轻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全链条工作机制,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就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形成了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维度.明晰了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和魂""文化基因"等历史定位,总结了对待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辩证取舍"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作为我们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培养跨世纪高校年轻干部问题,实质上是培养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落实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中央《关于抓紧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通知》的精神,做好培养选拔高校跨世纪年轻干部工作,重要的是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的重要抓手.优良家风与党性修养具有正相关性与同质性,两者都属于"德",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家风建设助推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应从继承优秀传统仕宦家风的为官之道、弘扬红色家书讲亲情更讲原则的亲属观、树立"家风正"才能"国风清"的思想意识、将优良家风建设纳入党员干部的考核机制等路径做起,切实以家风建设为基点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8.
何谓优秀年轻干部,是指那些年纪较轻、素质较高、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被组织确认为将要提拔重用的干部,包括各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笔者曾在考察地(市)县级后备干部工作中,追索了许许多多年轻干部的成长道路,虽然没有发现其成功的奥妙,但总觉得青年干部成长为优秀年轻干部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成才坦途可寻.  相似文献   

19.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需要,是高校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领导班子新老合作与交替的需要。要做好这项工作,应全面正确地把握年轻干部的选拔标准;广开贤路,加快年轻干部的上岗步伐;抓好后备干部工作;采取多种培养措施,提高年轻干部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20.
从现实的维度审视,建设教育强国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而且将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社会等多个维度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教育事业在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中历来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建设教育强国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夙愿和热切企盼.古代"重教兴学"的传统为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的提出培育了丰厚的历史沃土,近代"教育救国"的理想和新中国"科教兴国"的路径则为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持.当前,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由规模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代,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要重视推动教育公平发展,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