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舜徽的学术论与文化观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舜徽进行学术史研究 ,对于学术存在的形态、学术运行的规律 ,形成了自己的系统认识。认为学术是天下公器 ,不是少数人所能垄断的 ,学术存在的形态应该是自由、独立、包容。学术的运行规律是“学术日新”,“后出者密”;“惟能变 ,斯能大”;“一物为万物一偏”,即进步、创新、彼此联系。张舜徽的文化观具有文化保守主义色彩 ,在思想文化上表现出对中国过去的历史深沉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尊感 ;在史学著作中顽强地凸出“尊朱重道”的倾向 ;在治学方法上 ,流露出古典式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天生万物,人只是其中一物,使人区别于万物的是理性。动物惟求生存,而理性不只是生存的工具,它要求的比生存更多。  相似文献   

3.
老子之"德"为物之内核,使一物与他物相区分而成其为自身;"欲"则构成一物与他物之区分与关联。人对于物的区分,包括"我"与外物的区分,以及万物之间的区分,便构成所谓"知"。区分的可操作化为"技"。老子并不讨论完全的无欲,禁欲恰恰是对自然生命的戕害。合于道的欲不是基于"物"与"我"的区分,而是洞忘物我,乃是无"我"之"欲",是无知无识的自然之欲。以背离道的物欲区分万物所构成的知识可以称之为"妄知",以无我的自然之欲区分万物所构成的知识可以称之为"明知"。但是,这"明知"却仅仅只能为圣人所掌握,而不可告之于民。因为外物的自然性区分也是区分,亦即一种对于自然之欲的有知有识——这本身就是非自然性的。如果掌握"明知"之人德性修养不足,将无法驾驭这本身为非自然性的对于外物的自然性区分之知识,必然导致向非自然性地区分外物滑落,从而异变为"妄知"。  相似文献   

4.
歪打正着     
《当代学生》2012,(8):38
主持人小夫子:学习文言超级苦恼?"歪打正着"保你开怀大笑!笑过以后,可别忘了积极投稿!原句:天不为一物枉其时……天行其所行,而万物被其利。(《管子·白心》)歪批之一:[科幻版]宇宙(在运动的时候)不会为了任何一颗星的发展而错误安排其他星的运行轨道……"天行武士团"是整个宇宙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的团体,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人类  相似文献   

5.
韩非作为法家的代表之一,虽然推重法术和追求刑德并用的一面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但“德则无德”等形上的道德问题,至今仍然缺乏应有的正视。在韩非那里,“道”不仅是万物的始源和是非的纲纪,而且是一物之所以为一物的本质所在,而它本身是无形的无处不在的存在;“德”是万物在“道”的轨道上运作实践的价值积淀,是万物德性的外在化;外在化必须在自然无为的轨道上因循万物本性来进行和完成;这样的道德是无名称的,是真正的道德。从这些思想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与儒家思想的区别,而且可以明了与道家思想的紧密联结,这些对正确认识法家思想的内在本质以及历史的遭遇,无疑将有着积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幼儿园一直以来都是以"我阳光,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为宗旨,以探索体育器械的"一物多玩"为主线,来开展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我们以一个班级为单位,每一学期探索12种体育器械的"一物多玩"来发展幼儿身体的各项技能。大家都知道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孩子年龄特征当中最突出的表现。那么我们老师怎么引导孩子们玩?让他们玩什么?在玩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这都是我们老师在日常活动中应该注意到的事情。像我们幼儿园搞  相似文献   

7.
如此大师     
有一个画家,画过了世间万物以后,最后迷恋上了空气,便以画空气而闻名,他画出的空气都可以达到让人看不见的程度。空。空无。空虚。不着一物,又充盈万物。画到极致时,他甚至不着一笔,  相似文献   

8.
真爱如水     
有人说教师是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说教师是绿叶"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我要说教师是水.老子《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不正是教师崇高人格的象征吗?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水善施教化,这不正是教师工作意义之所在吗?所以我要说:"教师如水,真爱如水".  相似文献   

9.
我是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总会想一些奇怪的问题。我常会问自己:我到底是谁?我从哪里来?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我是谁?我问泪,泪回答:"你是一个人,一个女孩。"我是谁?我问风,风回答:"你是动物,是一个高级动物。"我是谁?我问雨,雨回答:"你是万物之首,大自然哺育着你。"  相似文献   

10.
"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我想任何一位老师,不怕不会"教",就怕不学他人好的教法.这篇文章中学一点,另一篇文章中再学一点,一点一点地不断积累,好的教法在不断增多,何愁教学水平不提高呢?近日有位好学上进的老师问我:"李老师,您喜欢读哪一种教育杂志啊?"我随口答道:"我喜欢读<小学教学>杂志,因为她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杂志,每月一期,每期刊出40篇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顺应孩子爱玩的天性,以"一物多玩"为途径,以"玩"为切入点,依托户外游戏、其他课程、区域活动等活动环节,有机地开展一物多玩,在愉悦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晨间户外活动开展的质量效果对于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幼儿一日活动的情绪和状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开展"一物多玩"活动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简要阐述"一物多玩"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在晨间户外活动中开展"一物多玩"的相关策略,力求实现"一物多玩"教育价值的最优化,使晨间活动真正地开展起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学者问:今天读《孟子》,至"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句,未得其旨。师傅能否开示一下?师答曰:欲明其义,须通观上下文。学者曰:《孟子》原文是这样的:"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师者曰:很显然,"反身而诚"的前提是"万物皆备于我",其结果是"乐莫大焉"。最后那句话的意思是:力行恕道,即是求仁最切近的路径。它提示我们:《孟子》此章所言乃求仁之事。学者曰:关于"万物皆备于我",从哲学史到教育史,不少教科书将它理解  相似文献   

14.
正"智慧"这个词语很早就出现在了古希腊的哲学里面。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智慧就是言说真理并通过听从本性而按本性行事。"他在另一处说道:"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通过万物来引导万物的思想。"淤前提是认识万物,结果是引导万物。中国对于智慧的定义是这样的:智慧是以美德为支撑、以能力为核心、科学素养与  相似文献   

15.
陆启威 《辽宁教育》2012,(21):82-83
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认知科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科学课的核心品质和内在要求。那么,什么是科学探究?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探究?笔者试从以下五个方面,例谈科学探究究竟"探"什么。一、在"联系"中导出"生成"《道德经》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事都有起因,万物皆有一统,"普遍联系"是世界的本源和自然法则,认知和探究问题,需要在既定的背景和环境下,寻求事物间相容相克的关系,并以"联系"为链接,形成科学探究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事件参照点关系模型视角下探讨了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形成动因,在此基础上,尝试对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句式义重新概括:概念化主体主观上认为一物A在被动状态下受到另一物B的作用或影响,其结果往往使A产生某种变化。  相似文献   

17.
“道”“气”“形”共同构成《庄子》中万物生化的逻辑结构,其中“道”是生成万物的本根和本原,“道”既是万物生化的起点,也是万物复归的终点。《庄子》之“道”既是“造物者”,也是“造化者”。“气”是万物互相转化之必要条件,《庄子》提出“通天下之一气”,肯定“气”在万物生成以及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气”之聚合解释万物的生成,以“气”之消散解释万物的灭亡。“形”是万物生化最基本的呈现形式,基于构成万物之“气”的同质性,《庄子》提出万物皆可以不同的形式互相转化,肯定一物有转化为他物的可能。《庄子》揭示出万物由道而生、由气而化、由形而显即“道生—气化—形显”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上帝与水     
水对上帝说:"在你创造我的时候,为什么要把我置于最低下的地方呢?这是不公平的!" 上帝听了水的话,对水说:"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你可以到最高处!" 于是水因热而蒸发为云,飘游于万物之顶. 水感到很满意. 可没过多久,水厌倦了. 它抱怨说:"我原本是纯洁的,现在却让我同尘埃为伍,况且,我也不喜欢这种随风漂泊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思维体操     
《少年文摘》2012,(12):110-112,59
三谜同底有一次,苏东坡到妹妹家里做客,三位猜谜高手在一起,当然少不了又要猜谜啦!一直到吃午饭的时候,他们还在一个劲地猜呢。苏小妹看到饭桌上有鲤鱼,就出了一个字谜:"我有一物生得巧,半边鳞甲半边毛,半边离水难活命,半边入水命难逃。"苏小妹的丈夫秦少游说:"我也出个字谜:我有一物分两旁,一边好吃一边香,一旁眉山去吃草,一旁岷江把身藏。"苏东坡笑着说:"那我也出个谜吧:我有一物长得奇,半身生双翅,半身长四蹄,长蹄的跑不快,有翅的飞不起。"刚说完,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  相似文献   

20.
爱是分瓣的     
女儿喜欢吃橘子,每天去学校前总会叮嘱我往她书包里塞一只橘子。一天,我突然发现女儿将我塞在她书包里的橘子又带了回来,感到很纳闷,便细问缘由。女儿头一偏,淡然地告诉我:"没什么,只是因为今天不方便拿出来吃而已。"我忍不住又问:"那你平日里是什么时候吃的?"女儿回答:"下课的时候啊,等同学们都跑出教室玩儿去了,我再一个人剥着吃……"女儿的回答让我震惊:"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有同学在身边,你可以分几瓣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