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为主题,深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乌兰察布、赤峰地区进行艺术实践调查,重点考察游牧民族的青铜器、玉石器、刺绣造型艺术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造型艺术学科理论的建构与研究方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通过造型艺术的表层结构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寓意等问题。但造型艺术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需要在社会功能、思想观念、艺术风格、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明确了今后工作的重点,更好地为现代北方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服务。  相似文献   

2.
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在文化概念上属于工艺文化的范畴,是一种通过某种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通过几千年艺术发展的历史积淀,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原理与理论。但是,造型艺术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形式,因为既要表现繁多的造型艺术门类,更要透过艺术表象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诸如艺术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来支撑,构建一套完整的研究造型艺术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4):F0003-F0003
我校美术学院张景明教授申报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获批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批准号为07BF35。这是辽宁省首次获得的艺术学美术类国家级课题,也是辽宁省高等院校首次获得的艺术学国家级课题。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的民间刺绣,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布软雕、布刺绣、布拼、布搐四大类;表现的题材有动物、人物、花鸟、草虫、瓜果、戏剧、神话故事等。东北地区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自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刺绣艺术,无论是外在形式、艺术风格,还是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社会行为,体现了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中国刺绣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发达的工艺文化,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诞生,创造了游牧式的文化内涵,成为草原文化的核心所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工艺文化为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区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特征,诸民族先后继承与创新,对现今草原民族的工艺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工业化的冲击下,许多工艺文化的内涵都失去了原有的性质,甚至处于消失和濒危的状态,需要建立长效的机制来抢救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自秦汉以降,深受中原汉民族文化的历史影响,在由"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向农耕放牧相结合的农牧定居生活转变的过程中,充分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选官选举等制度建设上接收汉族职官选任与考核的相关内容,同时结合北方各民族政权建设的具体特点和历史与社会的习俗传承,对中国古代科举文化在北方各地的推广与施行均作出了程度不等的贡献,这对于北方各游牧民族的汉化进程与各民族的融合无疑起了极大的助推作用。这一进程从魏晋时期便已开始,尤其经历了辽、金、元、清四个少数民族政治统治时期,使中国科举文化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与社会的文化发展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并由此对北方诸民族社会民俗文化与民俗心理的流变,在社会文化层面给予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一书近期得到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标策划委员会2008年度书标选题入选通知。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交融,是历史的必然,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交融由来已久,当然,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的文化交融亦在同步进行。而最广泛的交融体现在广大人民的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及巫术、宗教和民俗活动诸方面。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张景明教授著《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以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为切入点,梳理了学术界关于造型艺术的概念,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同时,站在艺术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角度,探讨了造型艺术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此外,将造型艺术进行了分类,分为岩画、金银、青铜、陶瓷、玉石、漆木、绘画等,通过艺术表象的分析,论述了造型艺术的文化表意。  相似文献   

10.
张景明教授所著《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以北方游牧民族食生产和食生活以及相关的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填补了饮食文化领域专题研究的空白。饮食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涉及到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领域,从其内涵可以了解到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涵盖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以民族学的视野,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生态学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象征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被学术界广泛运用于对艺术、宗教、文学、历史、语言等方面的解释。象征是一种表达方式,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有意识地用某种事物或行为表现一定的特指意义。在中国民间刺绣中,往往用动物、植物、人物故事、建筑、器物、文字、几何形等组成的图案符号,来传递某种文化信息,寓意深层的文化内涵,用象征意义表达人们的祈福观念、审美情趣和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12.
云南白族刺绣纹样与其他民族纹样有着密切联系,又有其独的风格特色,章通过与其他民族纹样的对比,逐步分析出大理地区白族纹样的地方特色及其独特的化内涵,并简述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游牧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游牧生产生活是建立在与自然环境之间共生共处的关系基础之上的,是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的再生产模式。而游牧民族在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有许多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智慧,对我们现代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启示。而这些可供现代人类社会共享的文化资源在游牧民族的语言中也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体现在反映游牧文化的词汇数量大、使用频率高、语义内涵极为独特,常用的畜牧业词语中牲畜名称极其繁杂和丰富,对各种文化事项的命名中常冠以各种生物的名称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唐山皮影造型艺术的发掘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皮影的造型艺术属于我国民间美术的范畴.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在民族艺苑里占有重要的地位.高度艺术的形象纯朴而夸张,粗犷与精细,大胆而浪漫.雕工流畅,色彩艳丽.皮影造型内容丰富、古朴典雅,民族意味浓厚,同时具有艺术审美性与收藏价值,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璀璨瑰宝.  相似文献   

15.
杨晓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2):128-129
土族的刺绣被誉为祖国民族艺术的一朵奇葩,堪称一绝.土族刺绣做工精细,图案颜色丰富多彩,每一针都可见功底,每一线都可出效果.土族民间刺绣种类比较多,在彩线的运用及颜色的搭配上,都具有着鲜明的民族及地方特色.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在色彩、针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常用的针法有三种:平针、掺针、插针.不同针法又延伸出独特的拉绣、堆绣、挂绣、盘绣.盘绣是先将数根丝线搓成细绳,再用绳线盘绣出图案,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多用于大腰带、钱搭.作为土族独有的一种绣法,复杂巧妙,汇集了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已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6.
岩画是古人类绘刻在岩石上的图画,其中的乌兰察布草原岩画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遗留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图画的艺术形式描绘了古代诸民族的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生动图解。乌兰察布草原舞蹈岩画,根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不同的舞蹈形式去表现当时人们艺术创作的风格和特征,每一种类型的舞蹈都透视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以象征符号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7.
民间美术与人画是我们中华民族化的两条脉路,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母体化,究竟是人绘画还是民间造型艺术代表着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体系,这是无意义的命题。就我国化传统而言,二并无高下之分。  相似文献   

18.
陇南地处陇右之南,陕甘川交界之处,历史上一直是多民族聚居繁衍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陇南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品类无比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陇南民间美术。概括起来,陇南民间美术体现出文化内涵的综合性,艺术类型的丰富性,制作工艺的原生态性和艺术风格的过渡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