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幸福的乐园。家庭档案是信息的宝库,知识的源泉。家庭档案已经成为我们文明家庭、科学家庭、健康家庭和绿色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家庭档案共分四大类:一类是家庭纸质档案,约2册,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家庭记录.包括家庭成员的出生证明各阶段的材料,家庭日常生活记录等;二是工作记录,包括履历表、历次获奖证书,出版、发表的著作、论文,参加国内、国际会议的材料等;三是生活记录,  相似文献   

2.
睢强 《兰台内外》2013,(3):31-31
一、建立家庭档案的重要性1.有利于促进家庭管理水平。每个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要经常利用家庭档案。家庭成员外出办事、旅游需带身份证;升学、入党、工作要填履历表;办理银行贷款需要房产证等证件;孩子落户口需要结婚证、户口簿、出生证。  相似文献   

3.
一个家庭如同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都有各自需要收藏保管的字、图片、物品等各种资料。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麻雀”虽小肝胆齐全。家庭里的每个成员自出生以来,有自己的单人、双人、多人照片;自入学以来,有各个学习阶段小学、中学、大学的毕业凭、短期培训的结业证;自参加工作以来,有多次填报的个人履历表,工作记录,经验材料、述职报告、工作总结,获得的各种奖状、荣誉证书;自爱好写作以来所写的日记、读书笔记,所搜集的创作素材,所撰写的作品手稿,所发表的样报样刊等。  相似文献   

4.
刘阳 《档案天地》2012,(6):10-10
我是一名档案工作者.深知家庭档案在家庭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所以。在结婚前我就开始为建立我的家庭档案做准备。在筹备结婚期间制订计划、购置服装、装修房子、购置材料、家具、电器、到婚礼所需花费等每一个细节发生的票据、凭证我都认真收集起来,使整个婚礼的费用一目了然。而在结婚庆典过程中拍摄的照片也见证了我们的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5.
家庭档案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成员健康档案。包括体检表、病历本、各种医疗照片、化验单及重要处方等。二是由自己保存的个人人事档案。包括履历表、奖励表彰证件、重要手稿、考核、述职、...  相似文献   

6.
家庭档案是指以每个家庭为全宗 ,家庭各位成员在成长、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对家庭成员、家族发展、社会研究有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一、开展建立家庭档案活动的意义为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培养家庭美德 ,树立良好家风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架起各界沟通的桥梁 ,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发展服务 ,为群众生活服务 ,我们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建立家庭档案活动。让档案走进千家万户 ,让档案贴近生活 ,不仅能够让百姓对神秘的档案有更形象的理解 ,同时 ,也能让公民对档案整…  相似文献   

7.
我在大学学的是档案专业.又做了19年档案工作.最了解档案积累工作的灵魂——齐全、完整、准确。因此我在积累家庭档案时.不是被动地自然形成什么就积累什么,而是主动地去形成、去收集,力求齐全、完整。我的家庭档案就是我的家庭生活真实、完整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8.
崔敏侠 《档案天地》2013,(11):10-10
档案工作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不仅影响着我,还影响着我的家庭。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家庭档案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在目常生活中,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我积累了许多家庭档案资料,并且进行了分类整理,有当家理财档案,婚姻档案,学习、工作成果荣誉档案,照片档案,其他类档案等,在翻看这些档案资料时,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我从中体会到了无限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2002年7月,沈阳市开展“档案进家庭”活动在新闻媒体上报道后,就有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和我们沈阳市档案局商谈开发家庭档案管理软件问题,还有一家邮政信函公司和我们商谈设计发行家庭档案明信片问题。最近辽宁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阳光经济栏目记者就家庭档案经济问题对我进行了采访。外界对家庭档案用品、家庭档案经济的关注,促使我对家庭档案产业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一、家庭档案产业的涵义及范围对档案产业,档案部门已经有了较高的认识,有的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已制定了档案产业发展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地实施。家庭档案产业是档案产…  相似文献   

10.
家庭档案建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荆绍福 《中国档案》2003,(12):12-13
现今的家庭一般都会保存数量不等的照片、往来书信、日记、发票、说明书等,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档案。对这些档案进行必要的分类、编号、编目和科学的排列,便可以说建立起了正常意义上的家庭档案。从这一角度和现实生活看,虽然家家都有档案,但绝大多数家庭又没建立起家庭档案。作为社会组织的最小单位、社会细胞的家庭,能否建立起家庭档案呢?我认为是可能的,同时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正式提出建立家庭档案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家庭建立起档案则是近十几年的事。改革开放使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在继续着,…  相似文献   

11.
杨柳 《北京档案》2015,(10):35-36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家庭建档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效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就家庭建档工作中存在的珍贵档案存在安全隐患、指导力量制约建档发展、建档意识有待培养提升的问题,提出提供档案保管指导,完善档案保护、转变指导方式方法,挖掘家庭特色档案、拓宽档案宣传途径、强化居民建档意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虽然多年从事档案工作.但最初并没有建立家庭档案的意识.只是在平时注意积累一些资料,为我所用而已。随着档案进家庭活动的开展.对建立家庭档案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于是,全家齐动手.翻箱倒柜.把散放在家里的各种有价值的资料集中起来,进行登记、分类、整理,使这些零散的资料系统化.建立起我的家庭档案。  相似文献   

13.
从事档案工作20多年,档案意识早已深入骨髓,渗透进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从儿子诞生到如今,历经20个春秋的精心累积,保存了从出生打卡介苗到高三打乙肝疫苗的各种防疫本、病历记录,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作业本、奖状、证书、日记、作品,从初中离家到现在与儿子交流的数十封家信,从百日照到20岁间的百余张照片,还有小童毯、红领巾、团徽等有纪念性的物品,使儿子的家庭档案成为我们整个家庭档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档案局开展的“档案进家庭”活动,让我对自己保存的众多档案材料进行了认真的整理,那些保存多年的珍贵历史照片也得以第一次与公众见面。在我们家20多卷家庭档案中,最珍贵的是两本影集。这两本影集里珍藏着120多幅记录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辽宁视察时留下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的照片,其中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30余人的照片。一位普通百姓的家里,如何会收藏到那么多这么珍贵的历史照片呢?这还要从我的个人经历说起。1954年我在沈阳市公安局警卫科工作,1963年又调到辽宁省公安厅警卫…  相似文献   

15.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家庭档案的产生,打破了档案的神秘感。每个家庭都会保存有数量不等的照片、票据凭证、奖状奖杯、日记、账本等,这些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档案。将这些档案按一定的方法分类整理、编写目录、科学保存,便建立起了"家庭档案"。家庭档案记录民生,折射社会发展变化情况,是最基本的民生档案。探讨家庭档案的特点、内容和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家庭档案的特点1.家庭档案的私有性。家庭档案主要是由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可归个人(家庭)所有的档案。  相似文献   

16.
晨曲 《天津档案》2006,(10):52-54
《家庭档案》是编辑部自本期始推出的新栏目。家庭档案的平民化特征,是档案工作的潮流倾向.因其可以达到见微知的目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追寻家庭吏即追寻社会吏,亦即追寻民族史。我们通过对各种各样的家庭档案的认识.采折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透视各种形态的历史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彼此交融.让我们的心和别人的心相互感知,汇成一部宽阔的心灵史。 本期是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的家庭档案.历史名人的家庭档案。然而历史名人亦出自普通家庭,我们关注的,只是家庭。只是关于家庭的档案,而不管桌人是否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我们关注历史。但是更关注当下。我们关注名人.但是更关注市井。我们期待着套有更多的家庭走进我们的栏目。给我们鲜活的、生动的、丰富的信息。希望读能够给我们更多的支持.与我们形成有力的互动,让我们共同点亮万家灯火。[编按]  相似文献   

17.
由于工作性质和生活的需要,我经常注意将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资料、照片等材料进行收集和保存,这就是我的家庭档案。建立家庭档案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家庭档案是家庭成员在社会活动中和家庭生活中形成的各种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本文从家庭档案的特点出发,论述了家庭档案的分类及其重要作用.以期对家庭档案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影 《科技档案》2006,(4):19-20
家庭档案反映了一个家庭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情况,建立家庭档案增添了生活情趣,对家庭、个人和社会都有益。  相似文献   

20.
家庭档案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档案建设是档案部门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倡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提升家庭品味,提高家庭生活质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