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荆墨 《高中生》2012,(16):22-23
彰显心灵不妥协的力量2010年底,史铁生的去世给文坛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我与地坛》再版了。这不是赶制出来的纪念集,而是史铁生的最后一本新书。"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我与地坛》里,史铁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史铁生的存在,是一种生命意义的象征,是一种生活姿态的象征,更是一种测量社会的过程。现在我们纪念史铁生,就是在纪念一种伟大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我与地坛》史铁生  相似文献   

3.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文章从各个方面写了他与地坛的关系,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本文将从静读生活、敬畏生命、走进心灵、无尽感悟四个方面对《我与地坛》进行解读,使读者真正走进史铁生,感悟他给我们的生命启示。  相似文献   

4.
史铁生是经常能给我们以惊异的那种作家。也许因为他特殊的身体状况给了他人所不及的感悟力。史铁生的出语惊人并不表现为壮怀激烈与慷慨陈词,他总是很平静甚至很低调地写一些平实的文字,然后让你大吃一惊。这有点像有人用近乎耳语的声音,宣布与大伙性命相关的消息,并不因为其音量小而被忽视。比如,他在《我与地坛》里对我们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因为他有一具残疾的身体,更因为他有一副健全过人的大脑。这么多年了,他在轮椅上年复一…  相似文献   

5.
在《我与地坛》中,作家史铁生叙述了他十五年里在地坛流连的所见所思所悟,展示了他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他想到了死,是地坛这一荒凉而不衰败的地方启示了他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他作出了生与死的抉择。而地坛中行走的人,他们不同的遭遇使史铁生感悟出了个人对苦难的承受是为了保持世界的和谐。理性地解读了苦难的史铁生在爱的激励下展开对生命的突围,他用笔撞开了一条路。参悟了生死、苦难及生命的意义的史铁生走出了一条感悟生命的路。这是一条对生命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苦苦追寻的路。这条路洋溢着生命本色之美,使人清醒,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6.
在史铁生体证与探询生命的终极意义,寻找救赎苦难人生之路的静心之作中,《我与地坛》是绝唱。宗教、神性,或者说是在虚无中寻找意义,是人们在谈史铁生作品时说得最多的话题,也是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平素思想得最多并导引他走向生命更深处的问题。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阐发的核心话题,关于生命之起源与终结,以及连结这两端的“痛苦”过程的思考。在《我与地坛》,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其中的宗教情思。他以“神性的思维”,通过自己在地坛那十五年里遭遇过的那些人和事,在关于人生命运的思考中,体现其“智慧与悟性”。因此,我认为《我与地坛》是一篇闪耀着宗教神性光芒的“天籁”之作!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生》2012,(22):52-53
《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等散文随笔。其中长篇散文《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地坛,是史铁生独一无二的港湾,是他的世界、他的国度。在那似乎等待了他四百多年、与他宿命相连的地坛,满载着他的思考和他母亲宁静而厚重的爱。那个有着独特气息的古园,似乎还留有他轮椅的印痕;史铁生坚强的生命气息,似乎还弥散在古园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8.
史铁生曾经多次强调好的作品是诗,渗透着诗性,这既是他评价作品的标准,也是他自己创作作品的出发点。《我与地坛》感动了无数人,其中诗性的贯穿也是该作品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史铁生对“诗性”的理解出发,进一步探寻《我与地坛》的“诗性”所在,再一次感悟该作品的魅力,找寻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1969年去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生命好像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转了一圈回来,只给了他乡村淳朴的回忆,却永远地剥夺了他行走的权利。然而他是否也应感谢这个玩笑呢?身体的行走停止了,思想的脚步却愈发地快起来,深刻的思索和文字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给了他的生命又一片飞翔的天空。《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本文集。主要收录了《我与地坛》、《我的遥远清平湾》等七篇作品。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没有帝王将相锣鼓喧天的祭祀,那只是一个园子,有一些路人,有一些不被重视的风景;它又不…  相似文献   

10.
沈中 《语文知识》2015,(5):53-55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提到他与地坛的缘分。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们在教学散文《我与地坛》时,课前要做哪些预备工作,课上、课后要生成些什么结论。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大散文,内容丰富、深刻,好多老师对它是既喜爱又害怕。喜的是有东西可讲,怕的是讲不了。于是乎认认真真搜罗资料,踏踏实实写好教案,然后兢兢业业教授给学生。陶行知先生主  相似文献   

11.
沉重的句号     
他无法行走,却会飞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史铁生逝世,走完了他人生的58个春秋。史铁生对于大多数人的印象,是作家,更是励志符号。他早年饱受瘫痪折磨,随着岁月的流逝,更是引发了多种病症,连他自己也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的主要作品有《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病隙碎笔》,其中散文《我与地坛》被节选入高中人教版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2.
丹枫:我们又在“读者俱乐部”见面了!相信大部分同学都读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吧,当时你们的感觉怎样?哦,我已经听见有同学说了——好震撼!是啊,好文章的文字都是有震撼力的,《我与地坛》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震撼,是史铁生的人生经历。生活中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生活和灾难相遇,我们该怎样坚强地面对生活?我们该怎样地直面不幸?  相似文献   

13.
史铁生有一篇小说叫《第一人称》。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使用第一人称来写的,他写得最好的小说也是使用第一人称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1984年优秀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奖,《我与地坛》曾被中央电视台拍成文学电视,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这几部作品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第一人称。或许是和史铁生的身体条件有关,史铁生的小说自传性较强,因为他不能和正常人那样到处去体验生活。关于这一点,史铁生有自知之明,他在个人小传中这样说道:“据说不能永远四处深入生活的人写小说是自取灭亡,虽心中无限忧恐,一时也顾不得了,莽莽撞撞走上了写作这条路,幸好一向保持着警惕,没把它当成一件必须成功的事来做。”史铁生正是以其平常之心来写作,才做成了不平常的文章,不论文坛如何变化,他仍我行我素,“答自己问”并“自言自语”。  相似文献   

14.
<正>读罢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内心起伏难平。感谢史铁生,感谢他的《我与地坛》,让我在还年轻的时候,懂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懂得了该怎样对待生命。历经人生的沧桑,历经岁月的磨难,在接受了大悲大喜之后,史铁生把对生命的思考注进了这部《我与地坛》中。与其说史铁生是作家,倒不如说他是哲人。在经历了人生的一场劫难后,在死亡还远没有到来之前,他开始了对生命对死亡的思考,尽管痛苦,但作者还是艰难地走了下去。  相似文献   

15.
<正>《我与地坛》是一篇哲理散文。要读懂它,一定要知道史铁生。而读过《我与地坛》后,则会更明白史铁生的人生。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成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对他的一生,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相似文献   

16.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被多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为当代中学生最喜爱的篇目之一。韩少功曾评价说:“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2010年史铁生离世后,此文更是被人们奉为文学经典。其实,史铁生的意义已不在于为我们留下了多少有价值的作品,而在于其生命在场时折射出的精神光环。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陈彦米 《师道》2014,(9):56-56
这是一篇纪念文章,王开岭把它编在心灵美学卷里。而我,在这年节打开了它。 本来,王开岭与史铁生是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史铁生的一篇文章《我与地坛》,王开岭体验到了他的心境,对他怀有了敬意与亲切,因此,即使是在大过年的,"我"(王开岭)还是会为他的过世感到"空荡,陌生"——毕竟也与他“相识”甚久了,在地坛里。  相似文献   

18.
《我与地坛》回顾了史铁生残疾后的心路历程,地坛以其生生不息的自然本真,使史铁生超越了生死,感悟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激励他好好活下去,其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识净化着我们那片幽暗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我们熟悉史铁生,熟悉他那篇用青春写就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也倾听过他在《我与地坛》中灵魂的喘息声。读他的作品,我们不能不求甚解,也不能一目十行。我们的目光会艰难地在他的一字一句间爬行。因为在他的作品中,你很难看到明月清风,也绝少出现眷暖花开。他的作品负载了太多的人生的苦难。写作,对有的人采说是谋生的手段;对有的人来说是生活的方式;而对史铁生采说却是灵魂的需要。有人说,他是二十世纪最后十年浮躁的坛的永久的安慰。有人说。他用他的苦难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韦清 《教育文汇》2014,(6):36-37
《我与地坛》收录了史铁生三十余篇散文,其中很多篇章非常耐读。我最喜欢的《我与地坛》和《想念地坛》,堪称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