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朱连城 《文教资料》2009,(26):79-81
霍去病墓雕塑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塑的高峰,在当代文化的背景下,本文重新解读这一中国传统雕塑的经典,对其美学观念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诠释,让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与中国当代新语境下的雕塑语汇得到最大限度的融会.这对于构建中国当代雕塑的艺术体系,在世界文化生态中塑造中国文化形象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先贤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意义,在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指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困境,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娟 《大学教育》2023,(24):106-109+117
桂林既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文化、历史悠久的廉政文化,又有被誉为“中国传统词学最后辉煌”的临桂词派,还有民俗文化和道文化等,这些资源均可用来充实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课外阅读与探索、文学历史现场教学等,在教学实践中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代文人的精神和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为推动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文学形式和哲学优秀思想完美融合的统一体.本文以《诗经·小雅·采薇》为范本,从形式、内容和思想三个方面分析了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以使广大读者能更深层次地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升级加速了世界各国物质文化交流,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们不可厚此薄彼,忽略和忘记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是研究当代管理理论的源泉.在剖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联系方面做了一些探讨,旨在利于继承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古代优秀的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特点,教师可以将古代优秀的家风家训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渗透给学生.由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应整合资料,着重分析古代优秀家风家训的文化内涵、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当前初中历史教...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9,(5):88-9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有机结合,强调成人与成才密不可分,其思想实质正是"立德树人"。中国古代冠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道德教育功能,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重要文化表征形态。挖掘中国古代冠帽及冠礼中的立德树人思想,准确把握中国传统道德教化方式,对于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德树人"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的全面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做一个圣人,那需要特别修炼;做一个正直的人,却是为人的正轨。古往今来,正直一直是最为人们所信仰的优秀品德之一。正直与"仁义礼智信""真善美"相结合,造就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中,依然体现出其价值。弘扬正直文化对于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且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灾害是与生态经济系统协同进化的 ,并可从中国古代天、地、人思想阐释其成因 ,我国历史上的农业灾害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保护生态环境的口号是现代人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保证人类社会长久地健康发展.而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早已大量存在,其中又以<管子>一书最具代表性.<管子>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可以说是古代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成功典范,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法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伦理文化范式,强调自然的生态秩序与人类社会秩序是有机的统一;“生生不息”作为生态文明的动力基础,则申明了生命大化流衍的功用和繁衍不已的生机;“天地人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充分显示了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智慧;“敬畏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预警机制,则在文化上为引导现代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一种合理的价值论导向.虽然上述观点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只要我们对其进行合理扬弃,传统生态观就能在解决当代全球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儒道生态思想的两种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之核心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与自然相和谐思想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先秦诸家,特别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学说中。古代生态思想表现出两种理性,即生态道德理性和生态实践理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哲学思想为现代文明的生态观确立提供了深厚的价值支持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认识和把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当代价值,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当代价值。为此,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寻找生态智慧,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现代化;要立足中国国情认真做好挖掘、梳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工作,找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契合之处,做好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工作。认识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明确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重大价值,探究从生态文明建设维度推进“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对于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涵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生态安全促进国家总体安全,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不断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蹄疾步稳地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好美丽中国和地球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社会曾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变革,就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也在缓慢而艰难地向前发展.因而,与这种社会变革和发展相适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产生了相当丰富的要求改革变通的政治思想.研究这种政治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对于全面认识传统政治文化的面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性保存的诠释学忧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民俗制度的变化、白话文和汉字改革运动造成的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差异,加大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之间的距离,使得民众对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理解和解释异常地艰难.借鉴古代经典文本诠释中的"经--传--注"等多层级结构模式,强化文本理解与解释的社会化诠释学循环,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从"文本性"走向"精神性"、从"学术化"走向"社会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保存和创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汇在政治、哲学、经济、艺术以及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和桥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考命题中,应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可以四大发明等所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不等于儒家文化、本土文化和古代文化.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传统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弃糟取精"弘扬优秀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18.
灾害是与生态经济系统协同进化的,并可从中国古代天、地、人思想阐释其成因,我国历史上的农业灾害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学文化,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是时代的产物.既有优秀的精华,也有陈腐的糟粕.对此,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予以继承发扬.也不能全盘否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现实,这是源,而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这是流,不能源、流颠倒.对于如何正确对待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国成果的问题,实际分歧依然存在,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态领域的具体表达。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与思考、对生态危机的揭露与批判和对生态社会的创设与建构,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则包含“天人合一”的自然整体观、阴阳相合的自然运动观以及万物平等的自然价值观,二者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源泉和历史根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继承与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进行内化与创生,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对“两个结合”的深入践行与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