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学化学教材在讲授氨气的性质时指出:"在通常条件下,氨气在氧气中不发生反应;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和H2O,并放出热量。"但也有很多教辅书的习题中出现了"氨气在纯氧中能安静燃烧,且生成N2和H2O"。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让实验事实说话,笔者通过研究,创新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实验装置,能非常方便地演示在不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氨气确实在纯氧中能安静地燃烧,而且现象十分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课讲到氮气与氧气在电孤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并通过一氧化氮在充足氧气条件下生成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而加以证实这个反应确实发生,过去课堂演示此实验时,现象不明显,若采用下述实验方法,则可得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设计在简易气体发生器中、氧气存在条件下 ,铜和硝酸反应 ,从而引发一系列变化 ,观察到有趣的振荡现象。实验装置和药品1.装置 :简易气体发生器 ,如图 1。图 12 .药品 :硝酸 ( 1:1)、紫铜粒 (导线铜芯碎段 )、氧气 (预装在简易贮气瓶中 )。实验步骤和现象1.步骤 :在实验装置的隔板上铺一层铜粒。打开 A、B阀门 ,通入氧气 ,排出空气。关闭 A、B阀 ,撤去氧气源。在漏斗中加入预先量好的硝酸 ,体积等于 V (参见图 1) ,刚够淹没铜粒。先打开 B阀 ,再打开 A阀 ,让硝酸顺着漏斗颈流入试管 ,当硝酸与铜粒接触时马上关闭 A阀。细心观察漏…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二册)对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作了如下描述:把2cm×5cm的薄铝箔卷成筒状,内部裹一纸片,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点燃纸片立即伸入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成功率非常低,笔者对此实验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方面作一些探索。(1)对实验条件的理论分析该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①铝箔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箔与氧气的接触使反应难以进行;②教师没有掌握好铝箔的厚度,过厚的铝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单质铝与氧气的接触;③铝箔燃烧实验对氧气浓度的要求较高,在引燃铝箔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5个金属燃烧实验:初中教材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高中教材中“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实验、“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和“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这5个实验存在着共同的弊端:①燃烧前的预热时间过长,成功率不高;②反应极为剧  相似文献   

6.
高一化学课本介绍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只安排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的实验,没有安排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的实验。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这一反应现象,我根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并放出热量的反应原理和初中课本上讲的适当的温度和足量的氧气是物质燃烧的基本条件,设计了一个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氧气和放出热量使脱脂棉燃烧的实验。并利用塑料洗发液瓶、一次性输液器导管及其调速夹、圆珠笔芯及其铁皮  相似文献   

7.
以酒精棉球为载体来做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及焰色反应的实验,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堪称妙用。一、酒精棉球的制做取一小块脱脂棉搓成豆粒大小的棉球,然后用盐酸处理过的干净镊子夹起,蘸取少量的无水酒精或95%的分析纯酒精,至棉球刚好湿润,使得所用之物。要注意酒精切不可蘸多了,多余的酒精可用镊子挤出去。二、实验原理酒精棉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有三点:1.由于湿润作用,酒精棉球可沾附粉末状固体反应物成为载体,2.这种载体能扩大固体粉末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点增多,反应进行的快且充分。3.酒精棉球点燃后能放出大量的热,…  相似文献   

8.
在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中产生大量黑色物质.近来,人们对此愈加关注.本文从实验出发研究了黑色物质的生成和存在条件,分离出黑色物质进行了化学分析,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各种副反应的可能性,从而确证黑色物质的组成.  相似文献   

9.
对新近发明的"实用型氧气发生剂"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并提出了其氧气发生的可能机理:在有水存在下,一定配比的OG粉末(CaO2>70%)与TG粉末(FePO4·nH2O)所构成的反应物/产物体系,消除了Ca(OH)2时水扩散的阻滞作用,以及新产生的微小Fe(OH)3晶体对氧脱附的催化作用。该氧气发生剂在有水(淡、海水)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连续、稳定、均衡、在较长时间里向水生生物供应代谢所需的溶解氧,具有用水量少,用剂量省、单位剂量发氧量高,有效氧利用率高的特点,具有使用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对基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体系实现低氨氮城市生活污水的稳定脱氮进行了实验分析. 稳定时,反应体系的总氮去除率达80%. 对反应器活性污泥中脱氮微生物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低溶氧的短程硝化反应器中,与Nitrosomonas europaea/Nitrosococcus mobilis相似性较高的氨氧化细菌,以及分别与Nitrobacter vulgaris 和Nitrospira defluvii相似性较高的亚硝酸盐氧化菌是优势菌种;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与Kuenenia stuttgartiensis相似性较高的厌氧氨氧化细菌是优势菌种. 并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总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解析,发现大量属于Proteobacteria门、Chloroflexi门和Bacteroidetes/Chlorobi门的细菌与anammox细菌共存.  相似文献   

11.
(1)氯水的分解实验 教材中把氯水放于日光下做光照实验,时间长,分解产生的气泡少,可见度低。建议用投影仪光源代替日光,并把氯水放于化学投影仪(垂直投影仪)中作投影演示。饱和氯水在演示前装入试管中,液面离试管口3cm,用木条余烬检验氧气。由于这种投影仪使用镝灯作为光源,其波长范围十分适合光化反应,且能提供强的光源,所以氯水分解较快,产生大量气泡,2min后可检验氧气(把胶塞除下)。与此同时投影仪能将反应现象投影出来,让全班学生同时观察。这样微小的气泡也能让人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2.
亚甲基蓝是一种深绿色有铜光的柱状晶体,溶于水中呈蓝色。亚甲基蓝在碱性溶液中会被葡萄糖还原成无色物质,使得溶液颜色消失。而所得的无色物质又极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重新生成亚甲基蓝,从而使溶液恢复蓝色,以此反复,直到葡萄糖或氧气消耗殆尽,此实验被称为"蓝瓶子"实验。虽然此实验操作简易,但对反应物浓度有一定要求,我们通过更换还原剂,使用维生素C代替葡萄糖,该反应无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精简了步骤,并减少了物料投入,使得该实验更绿色,更具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在化学实验室和化学教学中,银镜反应一直广泛地应用于鉴别醛和酮.怎样做好银镜反应?银镜反应的条件、应用范围及影响因素有哪些?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还原性有机物进行了试验,现讨论如下.一、银镜反应的实验1.试管处理:在已用去污粉刷洗干净  相似文献   

14.
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化学2(必修)》教材中,编者设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3个实验,通过不同条件下观察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气泡的快慢,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但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发现该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一是【实验1】由于气泡产生的泡沫逐渐增加,通过肉眼观察,2支试管中的泡沫差不多,现象区别不大;二是【实验3】在溶液中产生的气泡较小,3支试管中气泡的多少、快慢区别不明显。为此,我们对该实验做了重新设计,用注射器对气体进行定量实验。实验改进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实验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课例 ] :学生分组实验 :将切碎的胡萝卜装进盛有双氧水的烧瓶内 ,再用塑料袋罩在瓶口收集氧气。……(教师一手举着收集有氧气的塑料袋 ,一手拿着带火星的火柴杆。)师 :谁能利用前节课《燃烧的条件》中所学的知识 ,想办法让这星星之火重新燃烧起来 ?(学生联想前面所学知识 ,议论纷纷。)生 :只要把火星 (带火星的火柴杆 )伸进氧气里就行了。师 :怎样才能把带火星的火柴杆伸进氧气中呢 ?(学生讨论。)生 1:把带火星的火柴杆从袋口伸进去。生 2 :不能这样做 ,这样会把袋子烧坏。可以先把袋中氧气挤入瓶中 ,再把火星放入瓶内。生 3:把带火星的火柴…  相似文献   

16.
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是难度较大的实验之一。该实验条件中的温度与水蒸气的流量关系十分密切。如果水蒸气的流量过大,不但会增加铁粉的湿度,还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使温度达不到反应发生所需的温度;相反,如果反应中水蒸气量太少,使反应效率下降,产生的氢气量太少,难以收集到可供检验的氢气。所以实验成功的关键应在提高反应温度和控制水蒸气的流量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在491 nm处优化人工虫草菌丝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条件,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其含量的影响.经实验确定测定多糖的最优条件为:在40℃下,用苯酚-硫酸作显色剂,与待测液反应15 min.并采用正交实验对人工虫草菌丝粉中的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课改中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逐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是化学课程改革在教育中面向现代化的重大课题。我们在课改的教学过程中 ,对部分实验的教学进行如下的改进 :1 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1)在讲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时 ,如果按照教材中那样操作的话 ,生成氧气的反应速率极快 ,不容易控制 ,而且产生氧气的气流也很不均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可将粉末状的二氧化锰分散在块状的不溶于水的固体载体中。具体的操作是 :称取 10g粉状的二氧化锰 ,40g硅酸盐水泥 ,80g细沙和 40g水 ,混合均匀 ,在硬纸上摊平 ,厚度约为 0…  相似文献   

19.
电解水实验减小实验误差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本全一册 ,安排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 ,通过此实验可以证明 ,水通过电解作用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进一步说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但老师们常常因为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不能恰好是二比一而苦思冥想 ,氧气的体积常小于理论值 ,如何克服实验误差 ,通过多次实验有如下经验。无论使用霍夫曼电解器还是自制的改进实验 (因条件限制无霍夫曼电解器 ) ,要想减小误差不外乎从电解液、电极、电源三方面进行探讨。一、电解液 :应从电解质、电解液配制两方面考虑1.电解质纯水不易导电 ,为了增加其导电能力 ,常…  相似文献   

20.
1问题分析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六章第三节[实验6—5]浓硫酸氧化性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述,该装置在实际操作时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因为反应中产生的S02气体较少,而且易溶于水,使反应器形成负压。在导管口很难看到气泡冒出,只能看到试管中品红溶液在导管口跳动并不断沿着导管慢慢上升,稍不小心就会被倒吸到反应器中与浓H2SO4混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