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怀着无比欣喜的心情阅读了童山东同志的新著《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版)一书,这本新著站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交汇点上,对八十年代以前的修辞学理论和方法作了全面的总结,并从修辞学接缘性的特性上对九十年代以后的修辞学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了修辞学研究的新课题、新方法。该书观点新颖、内容广博,论述精要,有相当的理论水平,是一本对修辞学研究很有启发的好书。今年三十四岁的童山东同志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走上修辞学研究道路的,他的修辞学研究很快引起中国修辞学界的注意,著名语言学家胡裕树教授、伍铁平教授、王希杰教授等对他的修辞学研究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修辞学理论与方法》一书是他的处女作。是他六年来探  相似文献   

2.
简讯两则     
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举行年会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首届年会于1981年5月26日至5月31日在杭州举行。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和特邀、列席代表共78人,提交论文46篇。年会讨论了修辞学的对象、语言美、修辞教学、修辞研究方法、文学作品语言分析等问题。年会期间,讨论决定编辑出版《修辞学习》季刊、《修辞学论丛》和“修辞丛书”。  相似文献   

3.
记得1963年在郑州大学中文系讲授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时候,喜逢张弓先生《现代汉语修辞学》一书出版,燃眉之急手捧此书,获益之多难于言表。1988年在与台湾修辞学界交往中获悉,海峡彼岸作为大学教材使用的,也推崇陈望老的《修辞学发展》和张弓先生的《现代汉语修辞学》。1991年3月,我国台湾空中大学人文学系教授沈谦先生访问海南参观寒舍书斋时,对张弓先生《现代汉语修辞学》爱不释手。当他得到一本由我花了一百余元复印好的张先生的书  相似文献   

4.
李廷扬先生的《美辞论》融语文学和修辞学为一体,内容博大精深,从修辞学角度看,它具有以下特点:(1)旗帜鲜明地将:美”作为修辞的最高境界;(2)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美”与修辞的全面联系;(3)深入细致地揭示了“美”在修辞中的表现形式,文章就此对《美辞论》进行了评介,同时阐述了笔者对修辞学方法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罗卫贤  赵晶 《现代语文》2007,(10):113-114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一书奠定了现代修辞学的基础,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力作,他在书中把修辞格分为三十八种,其中就有"仿拟"这种修辞格.陈望道先生说"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  相似文献   

6.
执教《先秦诸子选读》一书时,学生对课后的“相关链接”“知识卡片”及其他资料中出现的“譬喻”“比喻”“讽喻”和“设喻”等概念分辨不清。笔者不揣浅陋,试结合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王希杰先生的《汉语修辞学》(以下简称《修辞学》)以及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以上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学李开教授治学求实,思维邃密,余于其近著《戴震语文学研究》一书中见之.戴氏为清代朴学大师,乾嘉学派开山祖,又为博闻强记、著作多门的通儒.其哲学思想,为人羡称;其天文、数学、历史、地理考证,富有新解;其经、史、小学、名物、训诂诸作,尤多重要贡献.总其成就之大,享誉之盛,当时无出其右者.李开教授沉潜戴学,得其奥旨,先为《戴震评传》,获有佳评,继此而作《语文学研究》,显其身手.余循览其书,分为注释学、文字学、音韵学三类,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其述作经过,作者在《自序》中言之详矣.章太炎先生撰《清儒》一文,于戴学尤极推崇,概括为“综形名,任裁断” 六字,余阅李君此书而益信.戴氏分古韵为二十五部,自成新说.  相似文献   

8.
词语、句式的选择与搭配,语序的调整与拟设等,在修辞学研究中曾被称为“消极修辞”。这一内容实际上属于现代语文学中的第一层级,包蕴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两大领域。不论在以语言为艺术手段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在以口头表达为交际、交流方式的教育教学乃至各类社会实践中,它已几乎不可须臾或缺。重视这一内容的研究和应用,既利于祖国语言纯洁而健康地发展,又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语文教学三个前提问题的认识,即语文教学的任务,汉语文教学的特点,中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二是语文教学与修辞学辅车相依的关系,提出了语文教学需要修辞学、修辞学也需要语文教学的观点。文章认为,在语文学问世之前,语文教学可以借助修辞学理论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指导理论,语文学要问世,修辞学理论也将是它的核心部分;同时语文教学是修辞学的用武之地,是检验修辞学理论的试金石,也是修辞学发展的动力,二者有机地结合,不仅可引导语文教学走出低谷,也将给修辞学的发展带来生机。  相似文献   

10.
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多年的磨砺 ,高万云先生的《文学语言的多维视野》(山东文艺出版社 ,以下简称《视野》,所标页码为《视野》页码 )一书终于在 2 0 0 1年 9月问世。文学语言 ,不仅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语言学中 ,文学语言的研究大致可归到修辞学或应用语言学门下。高万云主要从事修辞学研究 ,而在修辞学研究中 ,他又把文学语言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想首先谈谈语言学界研究文学语言的一些情况 ,然后具体谈谈《视野》的一些特点。从总体来看 ,我觉得语言学界对文学语言的研究有以下两个特征。一、侧重于对某…  相似文献   

11.
曹石珠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1):74-76,80
《修辞学发凡》是汉语修辞学的经典著作。本人在研究形貌修辞的实践中 ,对《修辞学发凡》非语言要素可以修辞及“辞的形貌”的修辞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形貌修辞”这一术语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辞的形貌’的修辞学专著”———《形貌修辞学》。本人认为 ,没有《修辞学发凡》就没有“形貌修辞” ,更没有“形貌修辞学”  相似文献   

12.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一书反映了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系,不仅整个修辞学理论是个矛盾体系,而且其中的每一组又是一个小的矛盾体,它们之间都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修辞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现代修辞学在西方特别是在日本修辞学的影响下也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 ,但因受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过重 ,一直都沿袭着“只描写不阐释”的路径行进 ,许多修辞现象不能从学理上得以阐发 ,影响了学科的发展与学科自身的学术价值体系。吴礼权《修辞心理学》一书通过建立起一整套解释修辞学理论体系 ,改变了中国现代修辞学前此的基本局面 ,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转型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修辞学发凡》是汉语修辞学的经典著作。本人在研究形貌修辞的实践中,对《修辞学发凡》非语言要素可以修辞及“辞的形貌”的修辞思想 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形貌修辞”这一术语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辞的形貌’的修辞学专著”-《形貌修辞学》。本人认为,没有《修辞学发凡》就没有“形貌修辞”,更没有“形貌修辞学”。  相似文献   

15.
原苏联著名学者维诺格拉多夫在文学修辞学中创立的核心概念——“作者形象”,是作者对所写艺术世界的评价态度和对全民语的取舍态度.这一理论的提出使文学作品中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借用维氏的文艺学理论,可以从语层结构分析出莱蒙托夫小说《当代英雄》的“作者形象”.  相似文献   

16.
1.引言 传统修辞学研究把转喻和隐喻看成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人们在交际中惯用的装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随着Lakoff和Johnson的合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一书的出版,转喻和隐喻被认知语言学家看作是一种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冰心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坛卓越的作家和诗人,也是杰出的翻译家。冰心翻译观在《译书之我见》一文得到集中体现,其中观点侧重译文文字的审度,关注读者及其对译文的感受,具有修辞学意义。借接受修辞学理论,对冰心翻译修辞观进行初步总结与研究有助于全面探索冰心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初,《文心雕龙》研究学者詹锳在《刘勰与〈文心雕龙〉》一书中对《文心雕龙》的结构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在学术界首次倡导《文心雕龙》的风格学研究.与此同时发表了一系列风格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后结集出版为《文心雕龙的风格学》专著.在《文心雕龙》结构体系认识上,詹锳提出七分法,首次标举风格学和修辞学.尽管在具体篇目的划归上,不免有其主观失当之处,然风格学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价值,构成其《文心雕龙》研究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9.
辞格,自古以来,就是修辞学研究的重点.可以这样说,修辞学的产生就是从研究辞格开始的.辞格的运用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诗歌《诗经》、《楚辞》中就大量地运用了比喻、比拟、对偶、夸张等辞格;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尤其是《孟子》、《庄子》中,辞格的运用就更为广泛.但是对于修辞的研究,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体系,修辞学一直同文章学和文艺批评混在一起,散见于古代的文论、诗话、词话中,因而也就没有留下研究修辞学的专著.尽管如此,中国古代对于修辞学的研究,尤其是对辞格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指示语文学分析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研究方法,将语用学与文学两个不同领域互相融合,丰富了文学研究的视角、为文学作品解读提供新思路,使文学研究摆脱了单一性。本文将以指示语中的"人称指示语"与"社交指示语"两方面为切入点,对《无名的裘德》中裘德、淑、菲洛特桑、阿拉贝娜四位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了研究,分析出不同对话折射出的四位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探究出正是由于各自人物的性格缺陷造成了《无名的裘德》这一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