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婷散文从题材、视角、风格等几方面体现了女性文学的特点。然而舒婷对女性文学的误解 ,因而不能从清醒自觉的女性立场出发进行创作 ,又妨碍了其文章向成熟的女性文学的迈进。因此 ,女性角色形象的再辨认和重建在这里具有了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较之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学,日本文学无疑具有鲜明的女性特质和女性写作传统。从时间的脉络上看,女性文学蔚为大观,是文学史重要的组成部分,共出现了三次高峰。首先是平安朝的紫式部和清少纳言;其次是以明治时代的通口一叶、谢野晶子为代表的创作群体;第三次高潮则是延续至今的当代女作家创作热潮。①在竞争激烈的日本当代文坛,女作家以其独特的性别立场和敏锐的观察视角,构成了与男作家平分秋色的文坛风景,实现了自我发声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相比较于20世纪90年代来说,新世纪的女性文学写作无论是在题材、叙事视角还是叙事方式上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其中尤以一些跨越前后两个世纪的创作主将们和"70"后女作家的创作最具代表性,这一转向的原因可大概归结于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自身的缺陷和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两个方面。面临文化语境空前复杂的新形势,女性文学将在陷落与突围的反复中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文学的发展史上,战争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浸入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改变着文学作品的内涵及所表达的思想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众多国家,特别是对美国和苏联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个国家的作家立足战争,分析和反思战争中的各种因素,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塑造了战争中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文学的创作概况,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苏美二战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并总结苏美二战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文学研究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走进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并很快取得了一批有广泛影响的研究专著,为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本文围绕着女性文学研究者理论自觉这一目标,以西方两次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理论为参照,结合我国女性生存经验与女性文本阅读经验,对其中所提出的理论问题展开思考,提出了女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相融合的研究理路,并且从方法论的角度把女性文学研究中几个关键词"女性经验"、"性别"、"言说主体"放在现象学、阐释学与接受美学的理论框架中进行一些基本的辨析和界定,力求达到女性文学研究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女性参与文学创作者古已有之、代有才人。词是定型、兴盛于宋代的一种诗体,"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精"(吴梅:《词学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两宋时期参与到词的创作中的女性人数极多、阶层极广,尤其是因特殊的社会条件、历史环境和词的文体特殊性等原因,宋代女性的词作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和突出的家国意识,相对于中国古代其他时期女性文学而言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在书写、反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争取女性应有的社会地位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唤起了女性意识在当代的完全觉醒,而在自己的笔下文学地创建"女性乌托邦",构建"私语创作"的模式,使其成为这类书写颠覆男权文化中心精神、探索女性解放之路的主要策略.但无论是组成没有男性的纯粹的"女性家庭"还是走向女性的自我幽闭,都是一种脱离两性和谐共生之自然状态的女性自我幻灭与放逐,不仅显示出"私语创作"的局限性,而且显出女性解放的虚弱与疲惫.  相似文献   

8.
随着19世纪英美文坛陆续涌现出如简·奥斯汀、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以及乔治·艾略特等一批女性作家,辉煌的"女性文学的时代"由此开创。这些女性作家大部分从女性的视角对女性以及女性的命运进行审视,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女性在家庭和整个社会中所占的地位以及自身价值。本文主要从女性文学发展的视角入手,探究当时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进入一个黄金期,女性小说家异军突起.越南学界对于中国女性文学作品的译介,让越南民众更了解中国,并真切地反映出女性在不同时期对于自我身份认知的变化,从客观上体现了对于中国女性作家文学水平的认可.中国女性作家并不单纯地表现女性对于平等的追求和渴望,而是在作品中客观地描述生活,将女性的真实境遇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刚好暗合了越南读者对于情感、性格以及身份认同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反思古代文学课程体系中女性文学匮乏的通病,要突破以男性文学为中心或独占的思维定势,挑战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脉、魂、态的现实,必须加大古代文学课程体系建构改革的力度,让女性创作走进古代文学课程体系建构中,显现文学创造性的生命律动.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来进行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从一个较为独特的角度来观察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新时期女性文学语言风格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因素和文学主题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新时期女性文学语言风格主要可分为"典雅感伤"、"通俗温情"、"直白宣泄"、"嘲讽辛辣"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池莉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代表了五四以来女性意识发展的一个新高度 ,其具体表现为女性经济意识、个性独立意识的进一步突出和强化。池莉的女性意识与新时期其他女性作家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构成了该时期女性意识多元共生的格局。池莉与新时期其他女性作家在不断强化自身女性意识的过程中 ,产生了一种与男性中心文化的对立情绪 ,从而对创作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卫东 《职大学报》2015,(3):1-6,110
"女性文学"为人类了解自身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推进了人类的自我认知和发展,"男性文学"与"女性文学"相对应,是一种互补关系。"男性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文学,从文学作品出发,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个层面是研究作为性别的男性女性之异同,第二个层面是研究作为个体的男女之异同。共同推进文学研究,也共同推进性别研究,共同推进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权威与声音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中,话语的权威附属于主导意识形态中受过教育的白种男性,女性小说家的地位在何种程度上贴近这一主导权威构成了女性作家是否能建立自己叙述权威的可能.在主流的作者型叙述声音支配下,不同女性小说家在文本构建中会采用不同的声音模式,同一作家在创作的不同时期也存在着叙述声音混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以女性视角描写本族裔女性,创作了一系列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成为完整了解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纵向总结了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脉络,在划分了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总结各个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激扬的女性解放思潮,首先开启了女性文学诞生的时代风尚和社会背景;中国女性文学的大陆崛起,直接影响和促进了台湾女性文学的萌生。大陆五四女作家多采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及自传体文学书写,表现娜拉形象所蕴含的“人的发现”和“女性发现”的时代命题;台湾女作家则以政论式言说,集中阐明女性解放的社会议题。两岸女性文学在不同地域的孕育和出发,提示了192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最初面貌和完整图谱。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女性文学以丰硕成果成为新时期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什么促成它的成长,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女性文学成长历程的梳理,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和中国"五四"时期文学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和亲情关系.第一阶段,是封建桎梏下的觉醒阶段.对爱情、自由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女性的民主意识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但旧时代的印记使她们无法真正求得自身解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妇女解放问题.第二阶段,是不幸命运的抗争阶段.她们具有更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自我意识.但她们把对爱情和个人幸福的追求看成生活的全部内容,一旦失去了它们就失去了生活的信念和追求,这就注定她们的叛逆必然陷入失败的命运和悲剧的结局.第三阶段是从个性解放走向社会革命阶段.这类女性形象把自身的解放和社会革命联系在一起,努力在社会革命中去体现自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台湾女性文学研究,是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专栏论文,选取七位代表性女作家进行个案分析,集中思考了台湾女性文学中的家庭婚恋议题书写,由此勾勒出1949年以来半个多世纪台湾女性文学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20.
女性在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英美文学独特的资产阶级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导致了女性形象发展的特殊性。从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特异性、女性形象尊严与现实悲剧冲突的不同展现、女性形象尊严与现实悲剧性的表象升华三方面论述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能够展现英美文学中女性主义的复苏,从而揭示女性人物形象在西方近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