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福权 《生活教育》2014,(12):106-108
"舌尖上的家访"是建立在家访基础上的,即教师采用到学生家庭与家长和学生吃顿饭的方式,通过友好和谐的氛围达成家校合作的目的。这种新颖模式不带功利目的,充满人情味,有利拉近家长和教师心灵的距离,为共同教育孩子形成合力。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一、"舌尖上的家访"改变了传统的功利性家校沟通方式;二、"舌尖上的家访"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形成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朋友关系;三、"舌尖上的家访"促进了师生的情感沟通,形成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四、"舌尖上的家访"促进了教师对教育情感的再认识,可提升教育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2.
杨建彬 《成才之路》2012,(21):17-17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不应忽视上门家访的重要性。上门家访时教师应该充分"备"好家访的期望值、学生的了解度、教师的语言力、交谈的方式等。教师直面家长,沟通还需再真切些;直面学生,尊重还需再包容些,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家访,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家访在教育学生中的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可是近年来,教师家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校访.学生的一个"带信"或老师的一个电话,家长们就像接到"圣旨"一样,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恭恭敬敬地倾听老师的"高论".教师将自己职责中的家访,变成命令似的校访--"传唤",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4.
浅谈家访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亲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各方面素质,了解家庭教育情况,真正实现"家教合力"的教育平台。家访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同时对家长也能产生很大的触动,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就会同心协力,这必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进行家访工作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一、要做好家访准备工作一是制定家访计划。家访计划是家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制定周密的家访计划,才能保证家访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家访计划一般包括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5.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育人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家访过程中切忌以下六点: 一忌告状式家访。告状式家访是指教师在同学生家长谈话时,带着情绪把学生在校的错误表现尽告其父母。其目的多在于让家长对学生严加管教,借家长的威严迫使学生改正错误。这种家访,往往事与愿违,形成师生的对立。家访是教师出于对学生的一种关怀和爱护,应以介绍学生在校的成绩与进步为主,并适当指出其不足,以使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们更需要家访,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经  相似文献   

6.
正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环,它既可以使教师体察学生的成长环境,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还可以融洽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双方形成合力,更好地把学生教好。一、家访中的不良心态家访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师在家访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家访时往往会有以下几种不良心态。1.告状式心态。学生在校不争气,屡教不改。万般无奈之下,教师便上门,把学生讲得一无是处,以泄"恨铁不成钢"之愤,希望家长对其好好"管教"一番,以取得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7.
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电话、网络已成为老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手段,家访逐渐地被遗忘.而家访是面对面的交流,任何现代化的工具无法替代.家访能让教师切身感受学生真实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给家庭教育适当的指导;能让教师多角度去理解、认同学生.多发现一把评价学生的"尺子".2009年9月.我校提出了"走进学生家里,走近学生心灵"的家访活动,每位老师每月至少家访三位学生,且完成1500字以上的家访随笔.老师们用"春天的脚步"走出一条教育和谐之路,坚信:学生长大后,或许难以清晰记得一节课,但家访的情境定会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相似文献   

8.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部分学生不欢迎教师家访,原因是惟恐教师在家长面前“告状”。由此,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了“报喜式”家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第一,出示“安民告示”。在每一学期初,我都告诉学生,老师这一学期会到你们家去家访,反映你们在学校的表现。老师要求你们从现在起为老师准备好家访的“礼物”,比如学习进步、比赛获奖、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等。学生听后个个精神振奋,积极表现自己。第二,及时上门送“礼”。我在教育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努力寻找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暑假,我校全体教师开展了一次全面、深入的家访活动。根据这次家访的亲身经历,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我深刻地认识到家访的意义是多么重要。一、家访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全体教师感受到了家长和学生无比的尊敬。看到家长、学生高兴的样子,感觉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只有多见面,多交流,才会感觉亲近,感情才会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即使  相似文献   

10.
2013年秋季,我县教育局开展了一项"千师进万家"活动,即我们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到所教学生的家里了解情况,以便制定详实有效的教育方案。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校长,笔者也参与了这次家访活动,然而在家访过程中,笔者却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许多学生竟然不知道如何表述去他家的路线,低年级学生是这样,高年级学生也是如此。在向学生问路时,笔者听到最多的话莫过于"到了那边,然后再转到那边",因为学生们表述得不够清晰,家访教师要打好几遍电话才能找到学生的家。  相似文献   

11.
教师长假家访,这项举措也不是毫无道理.家访曾经是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架起了家校联系的.桥梁".然而现在,家访似乎变得陌生起来.有人说,信息时代不需要传统形式的家访,家校沟通的方式早已多样化;也有人说,教师不能把家访的传统丢了,众说纷纭.笔者猜想正是在传统家访渐渐淡出视野的背景下,福建厦门市教育局发出了班主任必须在国庆假期到学生家进行家访的通知,这样看来,其出发点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将通知中的"必须"改为"建议"或"倡议",并请学校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和实施措施报教育局备案,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班主任在一学期中至少要对每个学生做1~2次家访。但凡学生思想上、学习上以至生活和身体方面有了什么情况,教师会自然地想到做一次家访,以便沟通情况,商量办法,及时教育和帮助学生。“文革”以后,家访渐次冷落;到了近些年,在许多学校,只听说频繁召开的家长会,已很少看到教师在进行家访了。家访传统的失落,我看有以下诸种原由:一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使许多学校和教师视学生的功课为第一要务,凡被认为与此无关或不甚相关的事情,统难再摆上议程。在有些…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3,(24):13-17
提高教育效果的手段传统家访与电子家访的博弈传统家访为何遭冷遇方便快捷的家校沟通是育人之本提高教育效果的手段焦点提示:每当开学前后,教师一般会通过家访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较前些年不同的是,传统的登门家访已被QQ群、飞信、教师博客等"电子家访"的形式渐渐取代。  相似文献   

14.
家访,即教师根据学生某段时期内的表现,有目的地去学生家庭里看学生、看家长并跟他们谈话、交流,以期问题得到改进或经验得到强化。尽管时代飞速发展,打电话、发短信、家校通、QQ聊天等形式已经非常普遍,但其教育实效仍无法比拟传统意义上的"家访"。遗憾的是,如今教师很少家访,甚至有些教师的家访,还是受某些集体因素或行政因素的强制性影响而产生的行为,比如学校组织的教师集  相似文献   

15.
微笑家访是打开学生心门的一把钥匙,是照亮学生心灵的一缕阳光。教师在家访前要根据学生、家长的不同心理特点,建立家访档案,做足家访准备,并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家访档案,尤其要充分利用"特别档案",重点做好后进生的家访工作,家访后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引导,以巩固家访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方强 《班主任》2007,(9):25-26
家访是教师、家长、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家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分析研究孩子的状况,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学生健康成长.欲使家访取得最佳效果,家访也要注意方法,在此,笔者试用"轻重缓急"几个词概括家访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贺晓春 《江西教育》2003,(15):30-30
随着社会的进步,通讯业的发展,教师利用电话与学生、家长联系,既方便又快捷,但同时衍生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教师淡漠甚至遗忘了一个重要工作———家访。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也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正"家访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纽带。"[1]因此,家访一直受到学校重视,并被列入教育内容。传统的家访,主要是指教师亲自到学生家里去进行查看和访问,对学生的监护人包括父母、祖辈、兄弟姐妹等进行调查和访谈,从而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等思想状况和生活状态。然而,传统家访逐渐"式微",逐渐被电子家访所"替代"。电子家  相似文献   

19.
与学生相处两年了,与家长的交流大多数是电话联系,或是开家长会时的碰面.家访似乎也只是对于一些特殊场合、特殊学生的特别关注.此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到受导学生的家里家访,让我们走进学生、感受学生、了解学生.同时,也给了一个让我们真正开展"家访"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家访是家校沟通的传统方式,这种面对面的家访能拉近教师、家长、学生三者的心理距离,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家访要有诚意,有计划,讲究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